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的治藏政策对纳西族和藏族上层之间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的纳西族木氏土司曾用军事力量占领了滇、川、藏的一些藏区。明王朝的治藏政治制度和方法,是影响明代纳西族木氏土司对所占领的藏区治理方略的重要因素,纳西族与藏族上层之间的关系与明王朝对藏族上层和藏传佛教不同教派的政治态度有密切的关系。木氏土司根据藏区的政治特点,不断加强同藏区政教上层人士的交往。建立与藏传佛教上层的密切关系,借助藏族佛教上层人物的力量治理所占领的藏区。而纳藏两族上层和民众在长期的交往中,极大地促进了相互间的文化和经济交流。  相似文献   

2.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在《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和《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两篇拟话本小说中,可具体感受到明代后期政治、经济、思想观念上的巨大变化。如蒋兴哥、朱八朝奉对土地、经商的有别于传统观念的价值取向;王三巧的悲欢离合所揭示的礼教对妇女禁锢的松动;及由金团头这类人物所反映的随资本主义萌芽而产生的社会两极分化的现实等等。而一味追逐功名利碌的金玉奴则又生动地表现了当时社会条件下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  相似文献   

3.
明代重赋出于政治原因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江南苏州、松江等地的田赋负担十分沉重,这是明史和中国经济史中的一大问题。明清以来,对明代苏松重赋问题的原因论述极多,但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其实,明代除江南地区外,明代江西、陕西等地也出现了重赋现象。通盘考察明代的几个重赋区可以发现,这些地区虽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大相径庭,但共同的一点是元末明初皆为朱元璋的敌对势力所占领,他们曾与明军相抗衡,这正是这些地区遭到朱元璋重赋政策惩罚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常时节是西门庆的朋友,《金瓶梅词话》中的次要人物,也是明代后期小市民阶层的代表。在《词话》中,常时节的特殊之处,在于他以一介贫民,却能维持、发展与西门庆的“贫贱之交”,从而得到西门庆的资助,解决住房与生计问题。他之所以靠西门庆的施舍而不是自己的劳动为生,既是因为明代后期普通劳动者收入微薄,也是当时的社会风气使然。此外,通过常时节这个人物,也可以一窥明代后期小市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并预测其最终命运。  相似文献   

5.
明代白话中某些新兴或特殊副词研究杨淑敏明代白话,也就是明代的口语,现在当然只能是以见诸于文献的通俗语言事实为依据。本文所谈的明代白话中某些新兴或特殊副词,所据文献大致以《水浒全传》、《孙庞演义》和《金瓶梅》一类的能反映当时口语的小说为语言基础①。本文...  相似文献   

6.
评价历史人物,是一种认识活动.这种认识过程,是通过两个层次即事实性认识和价值性认识来进行的(参看拙文《评价历史人物要遵循认识规律》,载《华中师院学报》1982年第4期).对历史人物所进行的价值认识,是一个历史的认识,它是具体的,是发展变化的.我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李贽,在他评价历史人物的专著《藏书》、《续藏书》里,对战国至元的八百名历史人物,以及神宗以前明代的四百名人物进行了品评.他宣称要"颠倒千万世之是非",以"予李卓吾一人之是非"为标准,去重新评价历史人物.李贽到底是以一种什么价值观去评价历史人物的,他的价值认识具有什么特点?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一李贽在《藏书》和《续藏书》中对历史人物的事实性认识,主要是根据以往的官修史书;其价值性认识,则主要渗透在大大小小  相似文献   

7.
刁春婷 《理论界》2008,(9):116-117
明代州县官是一州一县的最高统治者,州是政府和州县官阶层,在传中国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从州县官收入入手,对傣禄、职田、家伙银、常例、耗银等进行深入研究,对于研究明代吏治以及州县社会作用是一个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会计,是国民经济管理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考察某一特定历史时期会计的发展水平,对研究这一时期的经济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明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个比较繁盛的朝代,国家会计制度的发展,亦达到较高的水平。探讨这一制度,了解其运转方法,可从一个侧面揭示明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结构的特点,并为研究明代国家经济管理提供依据。然而,多年来学术界却很少有人研究这一问题,成果甚少。本文拟从明代国家会计凭证、会计簿记、会计帐目、会计报告、会计结算等方面略作论述,以期有助于对明代国家会计制度的研究与探索。一、会计凭证所…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是我国明代的一部长篇通俗小说。它通过西门庆一家的兴衰故事,对十六世纪我国社会生活和风俗作了生动而逼真的描绘,塑造了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活跃着的各色各样的人物;通过这些人物的活动,深刻地暴露了晚明时代我国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预示了这个社会业已腐朽的本质和必然崩溃的前景。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金瓶梅》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深化和成熟,它为以后出现象《红楼梦》那样更为圆熟的现实主义巨著准备了条件。因此,认真总结一下它所取得的成就,实事求是地指出它所存在的缺陷,对发展今天的现实主义文学也许是不无益处的。  相似文献   

10.
梁方仲先生是我国社会经济史学科的奠基者之一,他在以一条鞭法为中心的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蜚声国内外。梁方仲先生走上史学研究道路,是出于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问题的关切。他本来学的是经济学,1952年转到中山大学历史系以前,他也一直在经济学研究与教学的机构。但他选择了明代财政经济史作为研究园地,是由于他很早就认识到,要了解中国经济和社会,必从农业和农村经济入手,而田赋制度是中国农业和农村问题的一个关键,近代田赋制度是从明代一条鞭法开始的,所以他希望能从明代一条鞭法切入,形成对中国近代经济诸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别就明代开中法前的盐政体制,开中法实施的条件及状况,以及开中法对明代盐政的主要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论述,认为明代最初仿元代成制建有一套盐制,开中法即在这一基础上产生。开中法原有临时性质,由于明代特殊的边备形势,才被固定下来,成为明代基本经济制度之一。开中法的实施,对盐商及政府盐政管理体制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邹建锋 《船山学刊》2009,(1):145-147
通过对康斋和白沙在学习方法、日用工夫、生活态度和感情的纽带四个方面的学术比较。笔者认为陈白沙不是吴康斋“别派”。而是重要的嫡传一派,是康斋学南传的主要一支。康斋与白沙有直接地学承关系,居于白沙与阳明的先驱地位,是明学的启明者与前驱。明代理学由白沙开始,进入“精微”的心学时代.吴康斋则是明代理学的开山人物。  相似文献   

13.
明代文学思潮研究的力作──评廖可斌《复古派与明代文学思潮》周明初明代特别是明代中期以后,文学流派众多,文学理论纷陈,其中最引人注目、对明代文学发展影响最大的当推复古派和它的理论主张。在明代中后期,复古运动有三次之多,它前潮未平,后波又起,前后相继,绵...  相似文献   

14.
明代前期推行的“永不起科”政策与移民政策以及军屯,是明初朱元璋所制定的三大开荒政策。其中尤以永不起科政策,对于荒地的开垦、大量果树的栽培,都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明代前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样一种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策略,至今在明朝社会经济史的研究中却很少有人涉及。现在重新研究这个问题,不仅是了解它在明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还可以追究明代皇庄所占土地的来源,甚至可以更深入地探讨在万历九年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时查出的大量不纳粮的缘由。这一政策虽在明代嘉万时期停止,而它的影响仍是很深远的,在清初的开荒政策中也有部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明代内阁阁臣代逝去的皇帝起草遗诏和代新即位的皇帝草拟即位诏书两件大事,说明阁臣的“代王言”在明代政治运行中所发挥的重要功能,阐述了阁臣在明王朝新旧交替之际所起的历史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张居正毁书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张居正毁书院任冠文明代张居正的改革,在政治、经济诸方面成绩最为显著,学术界对此多有研究。但对他所推行的文化教育方面的改革却涉及较少。本文仅就张居正禁毁书院的问题提出一点见解,就教于同行。一、明代书院之兴起书院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体制,从...  相似文献   

17.
科学的研究是建立在对大量客观事实进行比较、概括和分析的基础上的。通过比较发现异和同,然后研究其原因,这是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历史研究也是如此。所谓比较研究,并不是历史研究的特殊方法。在历史研究的领域里其特殊性在于比较研究的范围。使用的方法,用通俗的名称叫十字座标法。在研究一个历史事件或一个历史人物时,以事件或人物为中心,以空间为经,以时间为纬,进行逐步扩展的比较研究。在同一时代,人们发现真理具有相对性,即使是敌对的政派往往都掌握一部分真理,胜利的派系所掌握的真理,也只是相对地优胜而已。不同派系的人所掌握的真理是互补的。就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客观历史作用的功过是非而言,也具有相对性,有其功必有其过,有其过必有其功。相反相成,相辅相成。因此,应该对历史的前进运动进行具体的分析,避免绝对化。  相似文献   

18.
在明史研究领域中,大概最经常讨论的人物要算明太祖了。过去,人们曾把大量的注意力集中到他的发迹、蜕变和内政,而对他的外交却一直被人们所忽视。即使是专门研究明朝对外关系的论著,人们也是把目光集中到他的儿子明成祖身上。然而,明太祖的对外政策究竟对明成祖有什么影响?明太祖对外政策的本身又是如何形成和发展变化的?这不能不是研究明代对外关系的一个开端问题,也不能不是研究明太祖个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张民服 《中州学刊》2006,(1):193-196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人口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中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其一,明代的家庭人口数量规模,主要应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明代鼓励增殖人口政策的实施情况、移民政策的作用、地区间自然条件的差异、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的影响等方面去分析。其二,明成祖永乐年间的人口数字,或激增,或骤减,令学界十分关注。一是有的数字为研究明代人口总额提供了必要参考,二是有的数字表明明代家庭人口趋向于小型化。有的学者对永乐年间人口骤减原因的分析,结论并不恰当。通过与洪武、建文朝人口的对比,可以认为永乐元年的户口数不准确。  相似文献   

20.
作为明代九边重镇之一的宁夏镇 ,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在明代的西北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1978~ 2 0 0 3年间大批与此有关的学术论文问世。对明代宁夏的政治研究中 ,军事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政策及其他所占比例较小。对明代宁夏经济的研究 ,涉及屯田、官牧、水利、马政马市、农牧业、土地、西北城市、粮食作物等 ,研究面较广。对明代宁夏文化的研究 ,则集中在佛教、方志、教育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