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的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知识储备力量,大学生“村官”政策应运而生,一大批优秀大学毕业生投身到新农村建设的队伍当中。本文以常州武进和泰州地区这两个地区的村官为例,对大学生村官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的现状及大学生村官在角色定位和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此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村官”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缓解了大学生就业困难,是新农村引进人才的重要途径。这项政策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加强大学生“村官”工程的体系建设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村官”政策长效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贾波 《科学咨询》2010,(10):30-30
“大学生村官”这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未来政治生态的建构及大学生就业渠道的新拓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实施中还存在“大学生村官”身份处境尴尬、难以适应乡村“熟人社会”、专业技能偏离等问题。应采取强化制度与政策创新;完善选拔、培训环节;建立激励机制等措施,构建“大学生村官”制度“嵌入”农村社会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一项既可以拓宽大学生就业道路,又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双赢”举措。大学生村官从无到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配套政策缺失、大学生村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基层干部群众“误解”等诸多问题。本文将从这些问题入手,创新“大学生村官”体制建设,意在促进“大学生村官”实践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青曼 《决策探索》2011,(20):33-34
“大学生村官”制度产生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符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一种创新的行政发展体制。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对于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促进城乡人才的合理流动,扩大大学生就业渠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村官政策是一项战略工程、系统工程,然而在实施中却出现了选用管理政策现实悖论。大学生村官权益保障不力、救济不到位,村官期满后不想、不能扎根基层,出路不畅,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对我国大学生村官选用管理政策现实悖论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要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农村基层就业创业长效机制,更好更和谐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曹琳 《决策与信息》2010,(11):49-50
“大学生村官”政策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江苏省的实施现状、面临的困境、政策的思考三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为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建设新农村,关键在人才。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对提高农村干部整体素质产生积极影响。提高农村干部素质,必须在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同时,加大对现有农村干部教育培训的力度,提高现有农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做到“输血”、“造血”并举。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村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和推广为新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广大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大学生村官有效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是在政策推行过程中,也逐渐显露出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针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应统筹兼顾,完善机制,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长期实施提供制度保证,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截至2010年5月,全国各地已有20万名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已经成为一个较大的社会群体。我国开展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时间不长,规模巨大,内容复杂,发展迅速,该政策面临紧迫的构建与完善任务。本文以公共政策分析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公共政策评估和大学生村官计划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浙江省舟山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从公共政策评估的角度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进行研究,评估该政策取得的成果及其存在的问题,以作为该政策可持续推进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已经在国家政策的指引和号召下进入基层,下到农村.但是他们是否适应工作,能否选择继续留在农村,又应该如何正确教育培养大学生“村官”是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的问题,这就需要通过社会多方面的努力来解决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村官"政策尽管已经实施几年时间,但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大学生们来到农村原本要一展抱负,到头来却是拿了国家俸禄而无所事事,这不仅是浪费了国家财力,更是浪费了宝贵的人才资源。如果要切实发挥好大学生"村官"政策的作用,政府就必须深入研究大学生"村官"们在农村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从而对症下药,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本文所提及的也只是大学生"村官"们普遍遇到的几个问题,希望对政策改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村官对村官的政策满意度影响其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与绩效。目前南阳市大学生村官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满意度整体不高,尤其对身份角色、政策落实、前途出路满意度偏低。此外,不同性别、学历、生源地的大学生村官对政策满意度方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应有针对性地建立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提高其对村官政策满意度,从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必要的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14.
为积极做好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相关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得到合理有效的金融支持,我们对大学生“村官”的金融服务需求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村官农村社会化是大学生村官顺利开展农村工作的社会基础,是大学生村官工程有效实施的推动力量,大学生村官的角色认同是大学生村官农村社会化的关键环节。充分把握大学生村官角色认同的现状,厘清大学生村官角色认同的影响因素,对于大学生村官工程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影响大学生村官角色认同的因素包括自身因素、村民因素、村干部因素、体制因素、法理因素和保障因素等六点,政府应该从夯实理论与实用技术的学习与实践等六个方面优化大学生村官角色认同,为大学生村官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大学生“村官”工程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相对优厚的待遇和一系列优惠政策使这些不起眼的职位成了“香饽饽”,但很多大学生“村官”很快就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而北京大学生“村官”通过发挥个人专长指导农民生产、生活实践,以及整合资源,发挥助理的智力优势和团队精神为农村办实事.办好事,给人们呈现了大学生“村官”们的新形象、新角色、新定位,值得各地大学生“村官”们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平谷区大学生“村官”群体特征;到期大学生“村官”再就业去向及其与群体特征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近年平谷区新入职的大学生“村官”中熟地生源比重增大、重点院校生源比重骤降;到期大学生“村官”的再就业去向与其生源背景、毕业院校层次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追溯“大学生村官”战略的实施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的海南省,此次局部试点的成功,极大地增进了管理层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进此项计划的决心。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着力拓宽农村干部来源,稳步推进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完善长效机制和政策措施。在政策的感召下,大学生们纷纷进入到村官的招聘行列中,社会也愈来愈关注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以及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关注,选取刚毕业的大学生到农村担任工作已经作为一种长效机制提了出来。"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崭新的名词出现在国家的政策中,这项政策不但有助于缓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更是对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凡的战略意义,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本文试从政策分析的角度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并对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为这项政策更好的实施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最近,广州市首开先河,要求2014名“村官”将护照统一上缴,并实施出国审批管理。这一政策的出台折射出当前反腐形势下的一个现实问题:村官虽小,但“小官大贪”的案例屡见不鲜。如何打造制度牢笼监督、预防村官腐败,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