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时讯     
《今日辽宁》2015,(2):8-9
6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从2014年开始,为"实现60万低收入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完成移民搬迁3000户"的扶贫任务,辽宁省扶贫办将到户扶贫项目、移民扶贫项目、贫困劳动力培训项目和产业化扶贫项目等审批权全部下放到县,并实现责任、权力、任务、资金都到县。目前,全省完成移民扶贫3167户,有64.35万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脱贫,人均实现收入3538元。  相似文献   

2.
易地扶贫搬迁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扶贫开发计划,是惠及全国几千万人的扶贫工程,通渭县也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和改变农民生活的重要工程。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就业率低、收入低;就业结构不合理;就业渠道单一、就业信息不畅等。根据上述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有加大宣传,积极引导移民就业;转变政府思路,"重搬迁、更重就业";加强移民职业技能培训,提升移民就业竞争力;提供良好的就业咨询和服务,保障移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3.
柏俊 《生存》2020,(10):0208-0208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种精准的扶贫模式,易地搬迁后移民社会适应性是社会关注的关键,移民子女面临学习适应难度大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学习成绩,同时还会对其社会化过程产生较大影响。对此,本文首先对易地扶贫搬迁户子女学习适应基本情况进行介绍,然后对易地扶贫搬迁户子女学习适应方面问题以及提升策略进行详细探究。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7,(9):35-37
精神扶贫是当前扶贫工作中的短板,精神贫困具有基础性、渗透性,是贫困产生和延续的深层原因,必须通过教育培训,文化科技卫生下乡,推动贫困人口社会参与等多种措施并举推进精神扶贫。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7,(9):27-31
唯物辩证法是我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法宝。在精神扶贫的实践中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至关重要。把唯物辩证法用好就要注意处理好贫富、智愚、精神和物质等关系,注重精神扶贫对物质扶贫的反作用,改变忽视精神力量的观念。调查表明,贫困人口并不是仅仅看重物质的东西,而是具有强烈的精神扶贫的要求和愿望,尤其是在理想信念、文化、教育、科技方面的要求和愿望尤为强烈。对此,一定要因势利导,在精神扶贫中充分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思想,以精神扶贫带动物质扶贫。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8,(3):27-33
健康扶贫中的"扶"与"贫",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基于医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分析民族地区的健康扶贫是一种研究视角的创新。这一创新能从根本上审视目前民族地区推进健康扶贫面对的两大现实问题:一方面是贫困群体对医疗卫生资源的需求得不到较好满足,另一方面是国家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体系如何实现精准化和精细化。因此,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来指导健康扶贫的理念、目标和方式的转变,调整医疗资源要素配置和使用中的结构性问题,使国家的医疗服务供给与民族地区的健康需求有机结合,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具体而言,应从医疗资源配置方式、财政投入机制、管理服务体系,以及民族贫困地区社会结构和民族传统医疗观等外植和内生因素去探索当前民族地区健康扶贫优化发展的路径,从根本上提升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国家为了易地扶贫而产生的移民社区主要以政府搬迁为主而形成。移民社区由来自不同地区的移民组成,因而具有社区构成混合性的特点。同时,因为来自不同社区的社员存在着在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文化特质上的差异,而他们又缺少形成"共同意识"的基础,所以它又具有文化的异质性特点。移民社区的特点决定了社区的发展方向,有利于移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改善生活质量主动性的提高,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推动下,社区的变迁将不断加快并向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第三社区"转型。对少数民族移民社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个案解剖和研究,揭示少数民族移民社区在时代背景下的特征及趋势,对推动当前移民问题和社区发展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己经基本完成,全国范围内的贫困人口(指家庭人均年纯收入低于625元人民币)已经由1994年的8000万人降低到2000年底的3000万人,扶贫取得明显成果。在2001年5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又提出《中国农村扶贫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7,(9):22-24
随着扶贫工作的推进,贫困人口的物质生活得到改善,但"精神贫困"的现象愈发凸显,应坚持扶志与扶智,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提供脱贫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7,(7):50-53
"精准扶贫"不仅成为指导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方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且提升了关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思想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重要的最新成果,本文从扶贫工作机制构建的思路和创新上对我国精准扶贫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社会工作:实施精准扶贫的推进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工作是实施精准扶贫的推进器。这是因为,社会工作凭借其独特的专业理念和方法,在实施精准扶贫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专业优势。当前,我国实施精准扶贫主要面临着政策、对象、资源方面的三重困境。精准扶贫要走出困境,必须有社会工作的专业介入。社会工作的专业介入有利于优化精准扶贫的政策选择、提升精准扶贫对象的脱贫能力、激发精准扶贫对象的进取精神、整合精准扶贫社区的社会资源。在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只有科学运用社会工作的扎根理论,积极倡导社会工作的助人自助理念,切实践行社会工作的增权理论,充分利用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才能发挥社会工作的独特功能和专业优势。  相似文献   

12.
社工点滴     
林毅夫认为,现在强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大最难的问题还是在农村。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我国贫困人口已经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目前的2610万,贫困人口减少了2.2亿。但是,随着扶贫实践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贫困人口总量的不断减少,我国贫困问题的特征出现了一些变化,2003年以来,我国极端贫困人口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80万,扶贫的任务越来越艰巨,需要对有一些新举措,对当前的扶贫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他提出多项具体的扶贫建议:在做好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6,(8):17-22
精准扶贫是指用科学的态度营造起扶贫扶志扶智的制度环境,转变一些地区"等靠要"观念,进而解决"人的素质性脱贫"问题。本文拟按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试从推动社会进步或社会良性发展的角度,从精准扶贫法制机制构建的思路和创新上对我国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专业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的可能性与可及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准扶贫是针对我国当前复杂的贫困情势做出的战略部署,与传统的扶贫模式相比,精准扶贫更加关注个体的疾苦、社会公正与科学的方法。精准扶贫与专业社会工作的内在契合性为专业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提供了可能;同时专业社会工作对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使专业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实现了可及。精准扶贫也对专业社会工作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5.
张丽君 《创新》2013,(5):5-12
沙漠化地区的生态系统极其脆弱。为促进沙漠化牧区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整治措施,生态移民工程是其中重要措施之一。阿拉善盟是我国典型的沙漠化牧区,通过对以实地调查、问卷访谈、座谈等方式获取的相关资料和数据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从经济、社会、文化与心理及生态等方面对阿拉善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效果进行全方位评价,结果表明,阿拉善盟生态移民工程综合效益比较显著,经济、社会、文化与心理以及生态效益均有较大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8,(9):124-125
高校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是响应甘肃省提出的精神扶贫政策的具体体现,其模式是否科学有效,关键取决于其角色定位。就当下看,由于高校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既可承担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购买的采购者角色,又可承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参与者角色,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文化精准扶贫中可采取以下两种模式,一是基于政府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采购者角色的文化精准扶贫模式,二是基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参与者角色的文化精准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17.
关注经济特区中的贫困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碧英 《浙江学刊》2001,(1):102-105
本文根据对特区绝对贫困群体典型调查的结果,分析了特区贫困人口的基本特征、规模、变化趋势以及贫困人群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特区反贫困中应加大教育扶贫的力度,关注"安全网"下的教育问题,其核心是在反贫困中要"注重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15年8月,云南省台办定点扶贫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雅邑镇雅邑村.五年来,云南省台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坚持"雅邑所需、台办所能",持续用心用情用力,扶真贫、真扶贫,扎实推进定点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20年,雅邑村贫困人口全部出列,实现高质量脱贫.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8,(6):60-65
文化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内容,也是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状态,最终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动力和保障。当前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扶志""扶智"作用,对于全面提升贫困地区文化建设水平,促进贫困地区脱贫摘帽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精准扶贫理念为指导,阐释了文化扶贫的内涵及现实意义,梳理了我国文化扶贫工作的实践历程,分析了当前文化扶贫工作存在的困境,最后提出深化贫困地区文化扶贫的思路及主要路径,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9,(12):64-69
语言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推普扶贫是语言扶贫的有效途径。在扶贫事业已进入"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时期,加强在贫困地区推广普及普通话,是精准扶贫的迫切需要,是实现根本脱贫的重要途径。推普扶贫具有明确、清晰的政策依据,不仅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还关系到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推普扶贫要精准聚焦有效需求和供给,建立联动共进体制机制,顺势而为,有效发挥政府部门、新闻媒体、教育机构及其他社会团体的主体责任。推普扶贫具有基础性作用,不会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