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古典人类学经典之作《金枝》中,弗雷泽基于神圣王权的考察,并从巫术思维出发,就神圣性、整体性以及宗教起源等问题进行了富有启发意义的探讨。通过解析1948年和1982年的两场"弗雷泽讲座"中关于"弑君之俗"的人类学讨论,文章指出无论是埃文斯-普理查德埃基于非洲考察而表现出的对政治制度和权力秩序的关注,还是利奇的欧洲研究所展现的对宗教思维和知性逻辑的迷恋,均表明现代社会科学并没有真正理解和继承弗雷泽的学术遗产,也因之丢失了一些值得深究继续的研究议题。因此,对于日益精致严谨却也越发狭隘拘谨的当代人类学而言,重新继承早期人类学古典文明研究的问题意识和思想视野,正是其重获学术想象力和理论解释力的一个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2.
2012年6月,“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第六届年会”在重庆召开,台湾著名人类学家潘英海教授应邀出席并作了有关台湾原住民民族习俗的主题发言,同时接受了与大会主题相关的专题访谈.访谈中,潘教授结合《东番记》《金枝》和马林诺夫斯基的日记等文献,谈论了他对文学、历史和人类学三者关系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弗雷泽在《金枝》中提出的人类心智发展三阶段进化图式反映了理性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的特征,汲取达尔文和斯宾塞的进化论思想以及泰勒的“文化遗存”和“人类心智同一性”观念。巫术、宗教、科学三者进化关系的探索说明宗教的起源、本质和发展问题,以此揭示人类社会进程中文明与蒙昧、理性与非理性、现在与过去的关系,探讨人类心智发展的过程与归宿。其主旨本无可厚非,但其研究方法、理论观念及对宗教和科学本质认识的缺陷,使费雷泽在这一进化图式中所表现出的疑虑和不确定性常易为人忽视,他本人为此饱受诟病,《金枝》的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百色学院学报》2009,22(6):I0001-I0001
本期“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栏目刊发了罗彩娟、徐杰舜的《草原文明与农业文明——第八届人类学高级论坛主题演讲纪要》,这是对第八届人类学高级论坛主题演讲的概括和升华。刘绍卫《广西当代民族团结进步历史考察及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类学著作<金枝>一书始于内米湖畔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古老习俗.弗雷泽爵士之所以用它作为<金枝>的开端,缘于这一心俗包含了"森林之王、金枝、杀神、圣婚"四层涵义,而这四个词语正是解读<金枝>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古礼探源     
一、从死亡祭礼到儒家之礼一百多年以前,英国人类学家,进化学派的代表人物爱德华·B·泰勒在其划时代的著作《原始文化》一书中,以大量的人类学材料为依据,系统地论述了原始社会普遍存在的万物有灵的宗教信仰,建立了原始宗教的理论.其后,英国人类学家詹姆斯·G·弗雷泽在其《金枝》一书中,也对原始宗教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性的阐述。时至今日,无论人类学家或历史学家都毫不怀疑在原始社会中普遍存在着原始宗教信仰,而且越来越  相似文献   

7.
徐盈 《东方论坛》2013,(3):128-129
原型理论是目前中国学术界运用最为成熟、成果也最为丰富的西方文学理论之一,而提及原型理论,就不得不说到三个人:弗雷泽、荣格和弗莱。英国学者弗雷泽(James G.Frazer)在十九世纪末《金枝》一书中借"禁忌"与"交感互渗原则",在人类学层面成功揭示了不同文化的神话、传  相似文献   

8.
弗雷泽的《金枝》以内米湖畔的一个古老习俗展开,以世界各地的民间习俗为证,阐述了巫术与早期人类文化生活、宗教的关系。这个习俗是《金枝》赖以构建整个体系的基础,但它在祭司更替的问题上却出现了致命的漏洞,使弗雷泽据此得出的结论并不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9.
文明的比较     
文明的探索是人类学创建以来经久不息的课题,也是21世纪全球化浪潮中国际政治与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一个广泛讨论的问题.本文从中华文明与非洲文明的比较中,以经典和宏观的人类学知识,讨论了文明现在中国与非洲的异同,尤其是亲属制与祖先崇拜对于跨区域文明的构建作用,以及中华文明中内在的身体与自我修行的观念与实践的相关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废名的文学理论主张与其北京大学西语系求学背景相去甚远。其理论较明显的倾向于中国古典传统文化,其主要诗论合集《谈新诗》渗透了古典文化价值取向影响。在“启蒙”、“救亡”的思潮大背景下,废名关注到了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农业文明的逼退及深刻影响,并向传统文明追溯,走出了自己独特的“边缘”之路。  相似文献   

11.
时代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传统文化经典。从人类学视角中的人观概念出发,《论语》中的人观思想主要表现在人类能力和活动的基础、自我的观念以及情感的表达方式这三个方面。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化著作,《论语》中的人观思想在个人以及社会的发展中有积极意义,但基于《论语》的成书时代,其中的人观思想有其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马林诺夫斯基(1884—1942)是英国著名的文化人类学专家,功能学派之父。祖籍波兰,毕业于克拉科夫大学,1908年获数学和物理博士衔,曾师从心理学家冯特,后来在弗雷泽《金枝》一书影响之下,开始对人类学、民族学和文化史感兴趣。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马林诺夫斯基去澳大利亚进行实地考察,在新几内亚和特罗布思德群岛居住两年多,对当地文化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1924年以后在英美一些著名大学任人类学教授,并多次获得意、荷、新、英、美诸国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职衔,1941年任美国耶鲁大学客座教授。一生著作很多,著有《科学的文化理论》、  相似文献   

13.
文字的产生从来就是人类学在线性进化学说中作为“文明”标志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古典知识体制中带有世界性认知的一个判断.文字体系的产生同时各有其理、各有其法,各有其踪.中国的文字形制世界惟一,需要特别的解释;“书画同源”现象并不是中国独有,却成就了中国独有的文字学,需要特别的解释;任何文字都有相应的材料,惟中国的书写材料洋洋大观,需要特别解释.文化人类学或为此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4.
《儿子与情人》是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塑造的男主角保罗.莫莱尔与劳伦斯本人年轻时的经历颇为相似,因而被认为带有半自传体小说的色彩,又凭借其独特的情节内容、诗化优美的语言,不仅赢得了读者的喜爱也受到了文学评论家们的垂青。小说文本中隐藏着大量与神话和仪式相关的内容和细节,本文试图从神话与仪式的角度,采用加拿大学者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结合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的人类学著作《金枝》对文本进行新的论述,追述文本中隐藏的神话与仪式原型,为小说的角色和内容试提供新的解读途径。  相似文献   

15.
《孔雀东南飞》神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雀东南飞》神话考李明劼《孔雀东南飞》(又名《焦仲卿妻》)是我古典文学史上著名的叙事诗,其写实倾向十分明显。然而在文体的深层,该诗仍然没有能够摆脱神话的罗网。一人类学家弗雷泽在其巨著《金枝》中着重阐述了一个在西方文学中十分普遍的神话:阿多尼斯──死...  相似文献   

16.
散文诗在中国文学史上长期夹杂在赋、古文和骈文中,是古典文学中最成熟的传统文类之一,无愧为《野草》文类的传统渊源。古典散文诗审视内心、自我言说的特质和以诗为文、诗文交融的优良传统在《野草》里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发展,《野草》和中国古典散文诗有着历史形成的一脉相承关系。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晚年《笔记》主要收集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中。它的价值之争,这次在我国始于1986年,集中表现在同年12月召开的“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学术研讨会”上,并汇编为《马克思主义来源研究论丛》第11期,《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研究论文集》特辑(以下简称《特辑》)。 《笔记》意义之重大是无疑的,问题是如何恰如其分地加以评价。国外学者对此众说纷纭。兴起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研究热,是从美国人劳伦斯·克拉德在1972年编辑出版马克思这些笔记就开始了,他说:“在这里可以看出,马克思在他的晚年重新捡起了青年时代所关怀的问题:对自然状态的人和文明条件下的人的批判。可是他早期的方案是从哲学人类学(人本学)的抽象概念出发的,而后期的著作是从有关人的现代意义的科学观点来考察问题”.可见他出版这些笔记,目的是要把马克思晚年思想和早期人道主义联系起来,使马克思成为“前后一贯”的人道主义者。  相似文献   

18.
杨丽娟女士的《东山客家身份表述的人类学研究》是一部四川客家研究领域运用人类学研究视野的区域性著作。该书紧紧围绕东山客家人身份表述这一主线,深刻阐述了300年来东山客家人对自我身份表述追寻之路的艰难过程。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方汉文教授的新著《比较文明学》(五卷本)进行了评析。认为这部著作直接对话当代西方学者,提出了"文明融新"的理念,为国家文明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于人类文明未来的神学与俗世的理想国设计方案、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和黑暗时代三种预言,《比较文明学》也进行了富有学理性的析辩与点评,并且基于中国传统典籍《易经》和儒学思想,论述全球化时代多元文明"融新"的理论基础。最后,《比较文明学》将中国文明复兴中的"协和万邦"置于东西方文明在历史、文学、哲学和人类学方面的差异与同一之中,采取横切入不同文明的相对应层面进行比较和阐释,建构了文明学的中国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20.
海日寒是内蒙古自治区第四代诗人的杰出代表,他的诗风秉承中国古典诗学的传统,兼具西方现代主义诗学精神,将词与韵,物与境,意与象优美地结合起来,并从历史和现实中建构“自我”的诗。本文围绕《一个人的穿越》《空山集》两部诗集,从中国古典诗学、西方现代主义诗学、古典与现代的融合三个方面出发探究其诗学来源,并探讨独属于海日寒诗学文化疆域中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