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诗画关系的发生与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与绘画超越艺术界限走向融合的过程是一部悠久的历史.庞大而绵延。诗画关系从汉朝的发生发展到宋代已经完全确立,其交融由自发到自觉.由局部而整体,由实践到理论,由表层至深层。是一个全面融合、递进层深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在视觉文化转向的崭新语境中,视觉媒介参与塑造中国新诗生态,视觉传播成为新诗传播的重要形态。“语—图”关系的调整,构成了文学发展的重大挑战。文学与摄影本质属性的差异,造成了摄影文学内部两种表意符号的交锋,而图像和文字的张力构成摄影文学艺术探索的内生动力。宽泛地讲,“诗画传统”可以视为诗歌艺术与视觉艺术互动的历史。在诗歌与摄影的密切互动中,可以抽绎出诗画传统变异性演进的潜隐线索,摄影诗歌的“诗意图式”中仍然可以辨认出传统图式嬗变的痕迹。对于现代诗人来说,传统诗画艺术是可资借镜的样式,诗画传统的复活和承续是现代诗人推进新诗视觉传播的主动选择。在借助图像提升诗歌传播效果的同时,要缓解文学与图像之间的对立和矛盾,避免诗意放逐和深度削平等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3.
诗画关系学说是北宋诗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欧阳修通过题画诗表达了对诗画关系的见解。西方的诗画关系学说表现为诗画同质说和诗画异质说两种理论 ,通过与《庄子》比较可以见出其微妙与不足。苏轼诗画兼通 ,上承庄子而将其学说作了宋代诠释。邵雍在诗歌创作中描绘了生命力的画卷 ,并以理论的形式就北宋的诗画关系学说提出了纲领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苗贵松 《理论界》2013,(1):146-148
唐传奇作者开始跳出传统藩篱创作小说,因抒情诗传统对他们的影响很深,故唐人小说多浓在诗情,而宋世小说更富于画意,这与宋话本作者已非唐传奇之士林华选,并与宋代绘画尤其是风俗画兴盛不无关系。文章以《游仙窟》、《霍小玉传》《红线》、《莺莺传》、《王幼玉记》、《李师师外传》和《碾玉观音》为例,诠释了诗情画意为唐宋传奇的整体美学风貌。  相似文献   

5.
关于诗与画的关系,中西方文艺理论都有过精彩论述.在18世纪以前,中西方都是重视诗画一致和诗画相通的.18世纪以后,西方逐渐强调诗画异质论,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著名文艺理论家莱辛,用丰富的例证和动人的雄辩,提出诗画并不同质,即"诗画异质说".而中国从古至今一直崇尚"诗画一律论".了解、分析中西诗画观差异,将有助于我们认识诗与画的关系问题,并在理论研究和绘画与诗歌创作中得到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宋代士大夫优厚的政治待遇、良好的文教氛围、积极进取的儒者精神以及边境之患的社会现实赋予宋人经学与诗学别样之风采.就经学对诗学之影响而言,要者有三:一是宋代经学致用与心学心性观念的两极融通,直接影响了宋代诗学讲求义理与平淡融合的诗风;二是宋代经学对于人格道德的约束与对哲思体会的强调,促发了诗歌讲求“言之悟”与“理之趣”的诗学主旨;三是宋代经学在学术言说方式与诗学文体上面有着交叉之处.而且,宋代理学对词的影响导致词有着从艳情到诗化、由诗化到雅化继而经学化的转变轨迹.宋代经学与诗学之关系对后世经学与诗学之发展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词体独特的音乐体系、哀乐极情的表达方式及娱宾遣兴的功能,使最初的词作与词论呈现出疏离于儒家诗教的倾向。有宋一代,大批文人介入词坛并成为词坛主角,词作与词论逐渐向诗歌靠拢,词论中的诗教浸透也由隐而显,进而对词的创作产生了直接影响。宋代词论通过与儒家诗教的融合与互补,其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并对元明清词论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其演进历程的复杂性与认知体系的开放性,在中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具有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8.
朱光潜很早就注意到西方现代绘画的美学原则和中国传统画论有相通之处,并从审美的“距离”阐述了这种形式化特征.对于中国传统的“诗画融合”观点,朱光潜改造西方移情说,提出具有中国特色“情趣与意象”契合的审美定义.对于元明清中国绘画偏向山水一途,朱光潜则认为从美学观看,艺术美在价值上高于自然美,因此没有理由只注重自然画而不注重人物画.对中国传统“意在笔先”的绘画原则,朱光潜在改造克罗齐的意言一致观基础上提出“意到笔随”的创作理论.凡此种种,朱光潜通过“批判的综合”中西方艺术理论,以中国文化熏陶下的“心灵”“化”西方理论,所以说朱光潜的艺术观本位是中国的立场.  相似文献   

9.
诗、画被称为姐妹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上,历来倾向于诗歌与绘画的融合.中国这种传统的诗画观影响着诗歌绘画的发展.马远在此影响下,用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水墨山水人物画)将柳宗元的诗歌<江雪>的意境很好的表达出来.文章着重探讨马远的名画<寒江独钓图>和<江雪>在意境上的融合问题,来阐述马远在南宋绘画史上对诗画走向融合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赵龙 《北方论丛》2012,(5):66-69
改置县级政区,是宋代统治者为加强地方控制实施的一项重要措施.宋代县级政区,或由乡、镇、寨、巡、场等升格而来,或因省并旧县而得,或以废州、军降格而成,凡此等等.改置的基本程序,从决定层面看,一般是具有闻奏资格的臣僚提出奏请,由尚书省具题请旨,得到皇帝的批准后,下诏逐级实行;从执行层面看,具体施行事宜由府、州在路的监督之下进行.改置后,县级政区设置更加合理,有利于促进县域内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其民情风俗.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文人大都是诗画兼通的 ,很多诗人同时又是画家 ,词人亦然。李清照不仅是写词的高手 ,同时她又擅长丹青。在词的创作实践中 ,她善于借鉴绘画理论与技巧。本文依据“诗画一律”的观点 ,主要从她在词作中的色彩描绘、章法布局、意境创造等方面探讨其词作的绘画美。  相似文献   

12.
宋人对诗歌的阐释,强调以创作主体的学问修养为基础.他们或注重对词语典故加以考释,或注重从诗史的角度进行解读,或注重对诗歌所蕴涵之理加以阐发,从不同的角度使宋代的诗歌阐释表现出鲜明的学问化特征.这一特征的形成,是在重视学问的诗学观念的影响下对诗歌进行解读和阐释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王安石的诗被称为"荆公体"或"王荆公体",是其诗风成熟、成型的表现。所谓"荆公体"诗的佛家怀抱,是诗人知行高蹈状态的诗性呈示。诗人是一个理想家,又恰恰是一个政治家,两个深度的矛盾体而集于一身的事实,洵属史无前例的显例。诗人寻索精神理想的依托,追求具说服力的理性智慧,最终在诗人的视域里,本土诸子百家只孔孟二人,外来文化唯佛陀一家。之于前者,诗人还是看到了孔孟之道未行退而授徒的大儒悲剧;之于后者,诗人领悟了"行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无上智慧而衷心向学亦终生受用。"荆公体"典型体制之"翻案诗"则是佛家诗化的智慧;"荆公体"诗之于天下苍生的关怀护佑,亦是"与乐拔苦"的践行;"荆公体"诗之于人类生存资源超前的保护意识和之于自然山水的会心描绘,犹如动人心旌的佛唱;"荆公体"诗在伦理把握上亦近于佛境,始有善恶之判别,因缘与因缘的运动归于和谐平衡,后来即是整体的无善恶,因而,诗人最终无一私敌,无一死敌,同时,其家人甚或奴仆庶几人人能诗,也是诗人佛家怀抱的有情见证;"荆公体"诗在集句、联语方面的创新创获,看似形式技巧的考究,实亦诗人佛家怀抱孕生的花朵果实。  相似文献   

14.
谣谚作为典型的民间文化类型,其传承与繁荣却与文人有深刻的内在关联.宋代文人不仅积极参与日常传谣,而且将其融汇于文章诗词,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学术探讨.在中国古代谣谚从口耳相传到与文人创作融合进而出现学术批评的进程中,宋代文人发挥了关键作用.宋代文人积极参与谣谚传播与批评,一方面使谣谚文化进一步繁荣,拓展谣谚内容并提升其社会价值,另一方面对宋代文人的文风、旨趣发生深刻影响,对创作风格的整体趋俗发挥重要作用.谣谚文化与精英文化实现内在融合.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传统社会前期,行商是商业活动的盈利主体,在市场上处于支配地位,自宋开始坐贾势力日益壮大,二者的关系由前代社会的层级关系逐渐向平行关系演进。这一变化的出现从本质上说是宋代商品经济繁盛的大环境下,坊市制度崩溃、城市商业迅猛发展的结果,在宋代市场扩张、市场结构日益复杂、商品流通总量剧增的市场环境下,城市坐贾所具有的熟悉市场、对市场信息反馈迅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城市的市场活动中处于领先位置。而在市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城市坐贾所具有的流动性较小、信誉度较高的特点也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宋代画院与画学是中国古代绘画教育史上体制最为完备、规模最为宏大的官办绘画创作与教育机构.宋代官方绘画教育主要指画院与画学的绘画教育,其较之前代有突出创新,主要表现为:在规章制度方面,制订了完备的人员编制制度,实施了从业人员职称的递迁制度,明确了入学考试制度;在考试考核方面,注重考核作品的构思、意境及创造性等,把诗词引入到绘画教育的考试中来,并制定了严格的考评标准;在课程设置方面,制订了一套系统完整的体制,注重理论知识与绘画技能的双重培养;在教学资源利用方面,师资配置雄厚,资源利用得天独厚、极为丰富.  相似文献   

17.
汪超 《兰州学刊》2014,(8):33-37
宋代文人通常因官场迁转、贬谪、游历、退居等缘故流向地方州郡等文坛基层或边缘地带。文人担任地方官员,兴学养士,起到夯实地方文坛基础的作用。文人,尤其是有重要影响的文人在地方州郡县邑活动,传道课徒,则起到知识普及的效果。他们与从游者通过讲习艺文,溪山俊游的方式互动,为地方文人获取新知,进行文学实践提供帮助。凡此均有助于提高地方教育水平,为地方文坛培育新人;加强学说流播,扩大学派影响;沟通主流文坛与地方文坛,有助于地方文坛建构。地方文坛精彩的篇章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流转到当地的文坛精英,及其周围的同道、门生谱写的。  相似文献   

18.
人机互动演进的哲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机互动不仅是个技术命题,更是人类古老而现代的哲学命题.它经历了手工工具时代"人绝对主导的弱互动"、机器时代"机高度独立甚至'反控'的弱互动"和网络时代"人机高度融合的强互动"三个演进阶段,并呈现由弱到强、由分离向融合、由浅入深、人的主体地位由确立到缺失再到在更高技术水平上复归的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19.
宋代土地买卖异常频繁且形式多样,除了传统的直接买卖之外,由借贷抵押所引起的土地所有权转移亦可看作是一种间接的土地买卖。在这些多样化的买卖中,佃权转移时常发生,从而出现了"永佃权"及"二地主",表明了经济关系在土地流转中变得更加复杂多元化。与频繁且多样化的宋代土地买卖相适应,国家也出现了从土地配置到"司券"之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艾青作为由绘画转向诗歌的诗人,绘画影响了他艺术表现的基本方式。抗战时期,他娴熟地把色彩和线条运用于诗歌创作,突出了色彩美和构图美。作为一个爱国诗人和“农人的后裔”,他诗中的色彩和线条饱含了他对祖国的深情,闪耀着朴素的光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