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因此,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第二次革命”的理论。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中国的第一次革命,本质上是一场“制度革命”,即推翻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制度,建立新民主主义制度,并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而邓小平同志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是一次“体制革命”,即改革阻碍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不合理体制。不少的同志以为,体制改革仅仅是制度的形式改变,仅仅是社会改良,是一种量变。这种认识并不准确。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一个很长时间里,许多社会主义理论家…  相似文献   

2.
民政部机关的机构改革去年已经顺利完成,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地方各级民政部门的机构改革也将陆续展开。这次机构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对对世纪初的民政工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各级民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抓住转变职能这个关键,精心操作,确保机构改革高质量地完成。转变职能是一场革命最早把机构改革上升到“革命”高度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他指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是对体制的革命”。机构改革是一场革命,那么,笔者认为转变职能同样是一场革命,是革命中的革命。我国现行的政府机构是建筑在计划经济基…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在1985年3月28日会见日本自民党副总裁二阶堂进时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势必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牵涉到许多理论与实践的问题。特别是作为第二次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问题,则更有必要在理论上予以说明。本文仅就这些问题,谈些粗浅看法。一、中国第二次革命的对象《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领导是通过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的。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改革、发展最基本的动力,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是我们党的一贯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指出:整个革命历史证明,没有工人阶级的领导,革命就要失败,有了工人阶级的领导,革命就胜利了。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伟…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大会中,曾经先后四次从不同角度提到改革是一场革命或新的革命。第一次是就改革“引起的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是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第二次是高度评价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又一次伟大革命”。第三次是将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光辉旗帜,是指引我们胜利前进的科学指南。而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又是这一理论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问题上最突出的理论贡献之一。江泽民同志在1997年2月出版的(邓小平经济理论学习纲要卜书的序言中指出:“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深入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先仍然是坚持认真研读原著,在学好原著上下功夫。同时,把若干方面的理论学习纲要作为重要辅助…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和邓小平都从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入手,来解决中国的革命和改革问题,其战略基点是一致的。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对正确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但也在具体方式、途径和做法方面出现了失误。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继承了毛泽东关于将农民组织起来、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思想,特别是找到了实现这一基本思想的有效途径和具体方式。他强调发展生产力、改革人民公社体制,鼓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并提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农业“两个飞跃”等新思路,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有关思想,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改革思想的结晶徐首军中国的改革开放已有15个年头,《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跨越10个春秋。收入《文选》的一百多篇文章中,纪录了邓小平十几年改革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多处强调改革是一场革命,"'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第一次革命...  相似文献   

9.
对邓小平发展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几点认识刘长祥,李联删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教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对...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初期,深入地研究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与社会问题,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邓小平同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结合起来,丰富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对社会主义社会矛 盾进行再认识 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正是这两对矛盾推动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毛泽东同志认为,要解决这两对矛盾最根本的办法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但在“大跃进”等特殊时期,又试图通过改革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变革到超越生产力水平的程度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样不仅在理论上造成了混乱,而且在实践上带来了极大的失误。邓小平同志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11.
张国祥 《探求》2000,(5):13-14,26
邓小平同志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改革总揽全局,形成了系统的改革思想,为中华民族留下了精神瑰宝。今天,我们学习邓小平的改革思想,可以从中获得极大的启示。 启示之一:改革必须义无反顾,锁定方向 邓小平同志认为:改革是形势所迫,是中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为21世纪的前50年奠定良好的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要途径,坚持改革开放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因此,改革极为必要。 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论述,改革的性质是革命性变革,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方向是摒弃…  相似文献   

12.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中提出的—个著名论断。这个论断精辟地概括出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改革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小平同志的这一论述,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双重作用,进一步强调了改革的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强调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一论断,不仅是对马列主义的一次重大发展,而且也是对毛泽东思想作出的新贡献。它把我们对改革的认识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对于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欧洲资本主义进入垄断帝国主义阶段以后,马克思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矛盾,揭示出资本主义作为人类社会的最后一种私有制已日渐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只有用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来取代,才能最终使生产力得到解放。这个任务的完成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与杜会主义实践中长期没有得到正确解决的重大课题。邓小平关于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理论,系统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并深刻地揭示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改革作为第二次革命的历史必然性。这一理论对我国改革的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进行了科学的总结,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增添了新的成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一、“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学说…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大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作为大会的主题,并把这一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列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同志早在延安时期就提出过一个多次受到毛泽东赞扬的著名观点——“要按辩证法办事”。毛泽东同志曾号召全党学习辩证法,他说,总之,要照辩证法办事这是邓小平同志讲的,我看,全党都要学习辩证法,提倡照辩证法办事。邓小平理论涵盖面很广,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精髓部分可概括为三个基本的要点:一个基本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个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一条基本路线——“一个中…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一个主题思想是十分明朗的,这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一场革命,社会主义社会唯有改革才有出路.那么,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要实行改革?怎样实施改革?以什么标准衡量改革所取得的成效?诸如此类的问题,这是邓小平改革理论必然要回答并构成了这一主题思想基本内容的东西.学习这一主题思想使我们深切体会到,里面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是唯物论的,又是辩证法的;但它不仅是唯物论和辩证法在改革思想中的运用,而且具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即以时代主体能动性为契机,使唯物论和辩证法在社会改革观的高度上有机统一.在邓小平看来,时代的主体当然不是个人,而是党,是群众;主体的能动性不仅体现在改革的理论认知的时代要求方面,而且表现在充满勇于改革探索的时代气息方面.改革必须以“自己思考和解决自己的问题”为历史前提邓小平同志在1983年4月29日会见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央代表团时指出:“任何国家的革命道路问题,都是由本国的共产党人自己去思考和解决,别国的人对情况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文化的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仅是一场经济、政治体制的变革,而且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革命”。经济、政治体制的变革本身即具有文化意义,属于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领域的革命;而且,又必然引起精神文化领域的革命。反过来,精神文化的变革又引导着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变革。因此,改革开放实质上是文化革命的总体工程,即由传统文化(包括旧传统文化和新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当前,改革的深入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和发展,给予文化转型以强烈的刺激和巨大的推动,同时又迫切要求文化领域的改革相配合。因此,在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18.
以邓小平特区建设理论为指导推进“北方温州”建设陈维奇,沈荣海,刘超一、邓小平同志关于经济特区建设理论的基本观点邓小平经济特区建设的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内涵。它贯穿于《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和第三卷之中,主要体现在《改...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南巡的重要谈话是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十几年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这篇光辉文献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不但在于它深刻而精辟地阐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而且通篇贯穿着一个鲜明的主题,就是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才能真正迈开改革开放步伐。因而成为指导解放思想,深化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强大思想武器。一、解放思想是深化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客观要求。解放思想、清除“左”的思想理论和陈旧观念是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重要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革命理论对革命运动的指导作用,强调思想解放是自觉行动的先导。马克思曾经指示,“生产形式的改变和人对自然的实际统治是思维方法改变的结果。”邓小平同志早在一九七八年就指示过,“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革命实践运动需要正确的思想理论作指导。革命运动首先伴随的是解放思想的运动,没有思想上的解放做保证是不会有革命运动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改革是邓小平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特征。邓小平改革理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一理论体系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对改革的质、量、度都有一定的规定性,从质、量、度的角度研究改革有助于推动我们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改革的“质” 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我国所进行的改革的质,只有在同资本主义国家改革的比较中才能表现出来,并为人们所认识。理解改革的“质”,主要从改革的性质来把握。 邓小平说:“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