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伦理思想比较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是个热门话题,其中包括中西伦理思想比较研究。这种研究首先有个如何比较的问题,因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属于封建社会形态的伦理思想,而西方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三种社会形态及其相应的伦理思想。因此,比较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与欧洲中世纪伦理思想比较,这是同一社会形态下的伦理思想比较研究,也可以把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与欧洲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伦理思想比较,这是不同社会形态伦理思想比较研究。本文着重这种比较研究,在必要时涉及古希腊奴隶社会的伦理思想,作为四方近代伦理思潮的渊源而提及,之所以这样做,是由于西方近代资产阶级伦理思潮对中国影响最大和最直接。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的德性主义经济伦理思想十分注重仁义、理性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认为经济运行的方向、方式、速度等都由伦理来决定的。同时 ,反对恶利 ,认可“当仁不让”之利 ,主张义生之利也是德性主义经济伦理思想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贯穿于生产、分配、消费和管理等各个领域 ,对于我国现阶段经济建设和企业管理具有十分现实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资产阶级法制思想是西方资产阶级为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依法治国原则而产生的,是指如何运用法的形式确定国家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离的法治原则,实现国家统治制度化、法律化的思想、意识、观念.中国近代法制思想是在西方近代法制思想冲击和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本文拟对辛亥革命前后西方法制思想对中国资产阶级的影响以及因此而引起的政局变化,作一历史的考察.  相似文献   

4.
当代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的矛盾冲突与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西方经济伦理思想表现为经济人假设的立论基础———“利己”与“利他”及“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功利主义与权利等形式伦理、政治正义与经济正义、自由放任与政府干预等矛盾与冲突,这些矛盾与冲突集中体现在企业这个经济主体层次上,常常与法律、政治、文化的冲突交织一处。虽然当代西方经济伦理思想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冲突,但仍运行着社会普遍遵循的经济伦理规范。从马克思经济伦理的观点来分析,它依然具有为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经济利益辩护的基本特性和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5.
赵炎才 《学术研究》2004,(11):89-94
在 2 0世纪初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中 ,刘师培立足于国情 ,利用中外积极学理 ,深入剖析了传统家族与封建专制、家族伦理与纲常礼教的内在联系及其危害。他强调破除传统婚姻陋习 ,反对血缘至上 ,主张父子平等 ,藉经济独立建立和谐平等的兄弟关系 ,改良宗族伦理以培育近代民族精神 ,沿《大学》思维模式重构近代伦理道德。如此将改造家族制度与推翻君主专制、更新宗法家族伦理与摆脱封建礼教桎梏、培育近代民族精神较好地结合起来 ,开启了一条颇具特色的近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6.
荆世群 《船山学刊》2004,(2):175-177
群己关系即"群己之辨"是历史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是中国传统哲学关注的重点问题,它探讨的是群体、群众、集体和个体、个人、自我的相互关系问题.正统儒学强调个人对群体和社会的责任,主张个体与群体和社会和谐相处;当群己利益对立时,要求个体服从群体、牺牲自我,在群己关系上体现出了"无我论"的传统.佛学、道家学派在群己关系方面基本上主张"无我"论.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未接触西方近代资产阶级伦理思潮以前,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群己观上赞成"无我"论;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期间,毛泽东受其老师杨昌济的影响,研读了大量的西方伦理学著作,接受了布拉德雷、包尔生等人自我实现论的伦理思想,在群己观上主张"贵我"论和"精神个人主义",强调自我价值及其实现."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毛泽东又转而信奉马克思主义的伦理学说,在群己观上强调个人服从集体,主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本文要探讨的是:毛泽东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后,其群己观的内容、特点.  相似文献   

7.
鲁迅是主张“拿来主义”的,他的这一主张,针对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化遗产,当然也包括传统伦理思想遗产在内。鲁迅作为一个思想家,在伦理思想方面所接受的影响是多元的,既有西方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想,又有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精华,这些影响加上鲁迅在战斗实践总结出来的思想理论,才构成了鲁迅丰富的伦理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义利观及其现代意义杜振吉义与利的关系问题,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伦理思想家们曾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经久不衰的辩论,并在辩论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义利观。老庄一派倡导“无欲”弃利;杨朱则主张“拔一毛利天下不为也”,他们都各执一端,未免失之偏...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严复经济伦理思想的发端,从中国传统义利之辨中催生的传统进步经济伦理思想出发,来探究严复经济伦理思想产生的本土渊源。从他留英的教育背景以及当时西方思潮、严复译著、英国社会经济发展等入手,来理解他经济伦理思想产生的背景和土壤,以此揭示他经济伦理思想的外域渊源。中国传统的进步经济伦理思想是本土渊源;西方功利派伦理思想、西方的进化理论、西方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成为严复经济伦理思想西域渊源;而对中西方经济发展客观现状的深刻观察,成为严复经济伦理思想产生的重要现实渊源。  相似文献   

10.
徐曼 《学术论坛》2007,30(12):162-166
刘师培是中国近代有影响的伦理学家,他借鉴西方伦理学说,整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较为全面地论述了伦理学基本问题及个人伦理、家庭伦理、社会伦理等一系列范畴,形成了以西方伦理学观念和方法整理评断中国传统伦理学说、吸收西方伦理学原理来完善中国伦理学、以传统的体用方法和现代的知先行后来代替社会有机体论等学术特点,为中国近代伦理学的建构作了宝贵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过程中,刘师培积极致力于重构中国近代伦理道德。在转向无政府主义后,他明确提出了“扫荡现世之道德”、破“功利之谈”、根除家庭伦理、倡导绝对平等的伦理观,与前此理性地对待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倡导改良家族伦理、崇尚功利主义、追求独立自由平等的资产阶级伦理道德迥然不同,具有明显的超前意识。  相似文献   

12.
冯友兰的“生活方法新论”田文军“五四”以来,不少中国知识分子主张在吸纳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同时,维系和弘扬中国文化固有的伦理系统,建构民族的新文化,以图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冯友兰即是代表人物之一。冯氏曾参照西方文化观念阐释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功利主义经济伦理思想作为一种思想体系最早是随着先秦墨家、法家和道家学说的创立而形成的。其伦理特色是在义利关系上,强调利重于义;在求利致富问题上,提出国家利益优先,兼顾民众利益的原则;在消费观念上,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深入了解功利主义经济思想的伦理内涵和社会作用,批判地吸收其精华,对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建设和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50、60年代之后,西方德性伦理的复兴成为当代伦理学发展的前沿领域.在德性伦理思想的复兴中,主张理论化的德性伦理思想与早期反理论化的伦理思想有着重要的区别.努斯鲍姆等人认为,自近代以来,德性的失落与现代道德哲学中理性没有真正地充分发挥其本来作用直接相关.他们就此批判功利主义,力主伦理理论化的思想,开创了理论化的德性伦理思想的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15.
刘师培是中国近代有影响的伦理学家 ,他融合近代西方伦理学说 ,整理中国传统的伦理学资料 ,较为全面地论述了伦理的意义、起源、演变及伦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伦理教育、伦理行为 ,论述了个人伦理、家庭伦理、社会伦理的一系列规范和观念 ,批判了封建的纲常伦理 ,并鼓吹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原则。他为创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新伦理学体系作了宝贵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深刻地比较严复和孙中山伦理思想的异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伦理的转型.在国民道德改造论上:严复和孙中山都对近代中国国民道德中的劣根性进行了历史性的反思,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但是二人改造国民道德劣根性的具体方案不尽相同,具体而言严复主要主张新民德,孙中山则主要主张启发国民心性等.在利己与利他论上:严复主张合理利己主义,孙中山主张利他主义.在中西文化合壁论上:严复和孙中山的伦理思想中都汲取了大量的中西文化资源,对中西道德资源都有着理性的认识,但是他们在中西文化合璧论的大的基础上也有一些不同.在中国伦理史上是严复开启了中西道德整合的宝贵尝试,孙中山深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17.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国近代维新思想产生,代表人物有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陈炽、郑观应等,他们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又继承发展了龚自珍、魏源、冯桂芬等人的先进思想,要求学习西方,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主张君主立宪。这种维新思想在当时形成一种社会思潮。维新思潮比较突出的是重商思想,正如严复所论:“争进出差之正副,斯保商之政,优内抑外之术,如运而起。”①重商思潮在中国近代有着爱国、救国、富国的积极意义,本文试图对此作一些粗浅评论。欧洲历史上,在封建制解体与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时期,曾经出现过重商主义,它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理论体系,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  相似文献   

18.
明末清初 ,唐甄在学术上主张实事求是之学 ,批判宋明理学的性理空谈 ;他根据阳明学的四民平等论 ,反对封建的纲常伦理 ,主张人实际的本质上的平等。具体到夫妇、男女关系的平等方面 ,唐甄从人之天赋人格平等这一前提出发 ,认为夫妇、男女关系都应是平等的 ,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传统的“男尊女卑”、“夫为妇纲”等封建纲常伦理 ,具有了近代人权思想的某些观念成分  相似文献   

19.
张文举 《学术界》2003,(5):199-204
20世纪初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双重打击下 ,为“救国图存” ,振兴和发展近代工商业 ,移植西方资产阶级法律模式 ,制定颁行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带有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法律 ,在中国近代立法史上具有开创之功 ,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也存在缺陷。清末经济立法中移植西方经济法制的经验对中国加入WTO以后的法律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商周时期汉族先民历代相传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即传统伦理,深刻地影响了汉族的古代民族素质,成为汉族古代封建社会中文化传承和思想形态的主要内容。本文认为,其成因有以下诸方面:①农耕经济和对自然条件的依附产生了“敬天保民孝祖”思想。②老子以道为基础主张的“清静”、“无为”,形成“贵己”、“重生”思想。③孔子以“仁”为核心从各方面论涉的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系列道德标准。④墨子“兼相爱,交相利”、举贤尚贤的伦理思想。⑤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等各家提出的诸种伦理道德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