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外书摘》2010,(8):89-91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这就是人们所指的身心健康,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  相似文献   

2.
高校的体育教学旨在让大学生通过体育运动提高身体素质,保持身体健康,更好地学习和生活。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已经有了新的含义,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大学生是一个即将迈入社会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对将来的工作、生活都有着莫大的影响,所以各大高校在体育教学方面任重道远。本文主要分析探索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如何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体育课的教学以育人为宗旨,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相配合,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体育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什么是健康,学生的理解很片面.早在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明确提出真正的健康概念:"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4.
道德健康对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促进和发展价值。积极而清晰的价值观从根本上促进个体心理健康;良好的道德行为不断增进个体积极情绪体验;与他人和社会的自觉融合持续提升个体生命意义感;优秀道德品质对发展问题的解决不断促进个体生命成长,增进个体幸福感与完善感。  相似文献   

5.
何兰庭 《老年人》2009,(10):18-18
提到健康,人们往往只想到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其实,健康的概念还可延伸,道德健康也应列入“健康”的范畴。  相似文献   

6.
现代医学认为,健康不是单纯的躯体健康,而应是心理、精神、社会适应三方面均处于完美和谐的氛围状态。心理活动,更是健康的关键所在。社会的变革、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环境的复杂化,往往会程度不等地引起人们的心理失衡,促发心身疾病。因此,现代生活中情绪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7.
今天的技校生是 21世纪的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生力军。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技校生现在必须掌握有关的心理健康知识,逐步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心态迎接 21世纪的到来。 一、心理健康是 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必然要求 人体的健康应该包括躯体生理上的健康和精神心理上的健康。人们常说的“体魄健全”,其中“体”是指人的躯体、生理,“魄”则是指人的精神、心理。长期以来,由于心理卫生知识的匮乏,人们往往忽视了技校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或疾病,忽视了一些其学习和社会适应带来不良影响的…  相似文献   

8.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是:从生物学角度考虑,身体没有疾患,功能正常;从心理学角度考虑,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情绪反应适度;从社会学角度考虑,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不存在别人公认的不健康行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以平衡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才能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保障身体功能的正常发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保持心理健康呢?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古今中外养生学家都把“乐善好施”视为养生的灵魂。我国明代医学家张景岳云:“欲寿…  相似文献   

9.
儿童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儿童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儿童日后的成长和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儿童教育越来越受关注和重视。新形势下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做好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此促使儿童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笔者针对儿童心理健康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新形势下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策略,希望有助于儿童心理健康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查良 《现代交际》2011,(10):205-205
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是适应社会竞争的重要保证。本文在充分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高校教育的现状,分析论述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真正的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这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与此同时,我们对健康也越来越关注。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我们不可避免的想要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偏差。本文浅析了在心理健康课程中认识和处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社会适应是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要适应社会就必须与人交往.本文分析了高职生这一特殊群体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困扰以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与知识极其发达的今天,凡想拥有完美的人生,成为社会的建设者,就必须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拥有健康的心理。近年来.人们比较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却很少提及或关心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我认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更不容忽视。尽管从事其他社会职业的工作者也需要心理健康,但与教师相比,其他职业的工作者如果存在心理不健康,所造成的损失往往是局部的、个人的,但如果一个教师心理不健康,它的影响则是总体的、社会的、长远的。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要让学生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就要健康。  相似文献   

14.
透视“黄谷扬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谷扬杀人案举世皆惊,令人迷惑不解。无独有偶,高级知识分子间的虐杀时而见诸报端。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呢?通过分析,我们得出一个结论,21世纪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高级知识分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对自己、别人,乃至整个社会都是一件幸事。  相似文献   

15.
王净  张瑞珍  秦永红 《职业》2011,(14):83-84
健康人格是指心理要素和谐、全面、健康地发展,它是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为其他社会成员所接受而又充分表现个人个性特征的人格模式,是现实人格的良好状态。但是,在当今职业院校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着认知失衡、人际关系障碍、心理调适能力和承受能力差等心理健康问题,健康人格很少能够得到完整体现。  相似文献   

16.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如果说德育是中等职业学校的重要竞争力,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手杖.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道德状况影响着社会道德风尚。中国家庭道德状况总体是健康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应加强家庭道德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住院是无可奈何的事。医院环境陌生,整日卧床,无所事事,生活习惯不适应,人际关系不同平日,病痛在身,感到孤单无助。这种心理上的变化,对躯体健康十分不利。这时,亲人们如能在探视时问来看看病人,病人喜悦之情是可想而知的。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是儿童生活和健康成长的保障,相较于普通儿童,在某些方面具有障碍或缺陷的残疾儿童更容易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其心理健康状况堪忧,迫切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有效的干预.本文基于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结合残疾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厘清了残疾儿童心理健康的内涵,其实质是努力达成残疾儿童与外界环境的适度平衡和内心的和谐,即良好的社会适应.在此基础上,从社会适应心理机能的活动领域和特质内容两个维度入手,初步构建出残疾儿童心理健康的五领域(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学习适应、生活适应、社会支持)与三内容(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相交叉的二维结构模型,为进一步开展残疾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寨质的提高.其中特别把健康素质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提出来.精神文明建设不应忽视人们的心理健康状态和水平.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对内部环境具有平静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认可的方式和标准适应.平静感指情绪比较稳定,适应就是懂得按社会规范、公德行事.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具体指明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和谐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如果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个标准,其精神文明程度是可以被认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