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连晓红 《理论界》2010,(5):134-135
本文意在从山水画程式化的美学根源、笔墨特征及结构程式这几方面逐一阐释,从美学角度分析山水画的程式化既融于笔墨艺术之中,又被注入不同时期的审美内涵,使山水画系统完备而经久不衰,从而认识到程式化对山水画传承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文人山水画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完整体系,其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璀璨的过程.文人山水画的作者取材于山水自然景色,藉以抒发个人"性灵"之情感.他们标举"士气"、"逸品",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并注重文学修养,追求对画中意境的表达以及对水墨、写意等技法的不断完善.数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画家将自己深刻的生命体验融于笔墨之中,创造出了风格独特的文人山水画.  相似文献   

3.
<正>水墨,自从晚明开始,已经被一种苦涩的味道所渗透。在元代,尽管有着外族入侵,但文人们还是在宗教,尤其是道教那里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无论是黄公望还是倪瓒,哪怕是王蒙,都与道教有着内在的联系。在艺术作品上也可以看到:黄公望山水画上的矾头其实就是生命修炼的丹台——就是向着天空敞开的一块洁净之地;倪瓒"一河两岸"式的构图中间的空白也是心性的洁净,更不要说他自己的洁癖了。但是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回望近现代山水画转型历程及其分析,将笔墨作为打入传统的基点作为确认自己的文化身份,从而延伸至中国山水画独有的意境之美来谋求山水画创新之路,这对当代中国山水画成功转型、立足于世界艺术之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恽南田个人对山水创作十分偏爱,其画论关于山水的论述远远超过花卉之论.其山水画数量也占到其作品总数的1/3多.其山水画审美特征鲜明,具有简淡清远的审美追求,学古成新的笔墨技法,深远静逸的意境呈现,超逸高妙的绘画品格,在清初画坛独树一帜,享有与众不同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山水画是中国艺术的代表。笔墨、色彩与布局是构成中国画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张大千的泼墨画法以"泼"的形式打破了中国山水画的传统固有风格,开创了中国近现代山水画的新画风。阮荣春、胡光华所著《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一书提出:"西洋画的引进与西方艺术思想在中国的兴起,开创了中国绘画的新时代。"表明受西方绘画影响的泼墨画法对中国山水画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泼墨山水画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传承泼墨山水画的渊源,可追溯到唐代王洽,近代可追寻到晚清民国时期,张大千在其作品《高岩古寺》题记中提到:"自王洽创为泼墨,米老  相似文献   

7.
曹伟华 《云梦学刊》2008,29(5):104-106
传统书画笔墨不仅是一种笔墨技法,它还承栽看中国传统以"意"为主、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把传统书画笔墨渗透到水彩艺术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它将成为中国水彩不断发展的一个突破口,拓展水彩艺术的本体语言,丰富水彩艺术画面的效果,还能使西化体系的水彩艺术民族化、更具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8.
传统山水画与现代山水画,是时间上的概念,也是作品风格上的概念。本文通过对其从观念和技法两方面加以分析,阐明两者的区别与联系。传统山水画的观念讲求以形写神,气韵生动;而现代山水画的观念则强调形式、个性。传统山水画的技法体系是较为封闭、保守的,因而趋于程式化;而现代山水画的技法体系是较为开放、开拓的,因而是灵活的、多变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先民赋予自然景观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观照,山水审美逐步从某种社会功利性走向较为单纯的娱悦心理活动。山水画以其完善超妙的笔墨技法、富有想象力的诗意主题、内美静参的生动气韵、黑白相生的空灵妙境等独特的文艺审美特征,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画家在山水画中寄寓的主体精神与自然时空和谐交融的人生感悟,迄今依然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宾虹余任天的艺术道路和艺术思想,不无相通相似之处,毕生致力于山水画创作,在山水画的艺术境界和审美追求上都崇尚浑厚华滋的艺术理念,为二人终生所追求。二人的山水画创作都经历了师古人、师造化和融化古人造化创自家风格的蜕化成蝶过程。晚年都患眼疾,所作乱头粗服,因笔墨功深,逸笔写意,却具内美。绘画之外,重视书法且有极高的造诣,诗书画印皆通,融为一体,并精通金石鉴赏和致力于美术理论研究。对二人的艺术作一番比较,有一定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湖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母题,自北宋起不同时代的画家都试图用笔墨再现西湖的风韵。晚明嘉定画家李流芳一生创作了大量西湖山水画,其"不求形似"的绘画风格反映了晚明文人画家在熟谙山水画史基础上对艺术语言的自觉选择。本文将他的画作置于一个历史坐标中加以分析,这个坐标的纵轴是宋、元、明三代的西湖山水画,横轴则是与李流芳同时期的其他表现西湖风景的作品。这一坐标的构建使读者不仅能对图像再现西湖的历史有简要的认识,也可以更全面地把握以李流芳为代表的晚明西湖山水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元代黄公望的浅绛彩画不是促使浅绛彩瓷兴起的根本原因.黄公望等元代文人画家逸笔聊写胸中逸气的艺术精神经过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明清文人画家的演变后,逸气已经消解,逸笔也嬗变成为引书入画,尤其是清中后期经过金石学风的催化,更进一步将明末清初文人画家倡导的引书入画嬗变成为写意笔法画,即“写画”.这使得文人画与画工画在创作理念、表现形式、审美趣味等方面趋同,这是浅绛彩文人瓷画兴起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集中论述了黄逸宾山水画情、逸、神、掘的风格以及画如其人、艺贵创新的艺术特色;黄老在任浙江省文化局长、省文联副主席、杭州大学党委书记等职,其山水画别具一格,在浙江乃至全国颇有名声。黄逸宾的山水画把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发展到极致,把中国传统的文人画推向一个新的高峰。文章作者对中国画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充满了希望,明确指出了中国画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属于窥一斑而见全豹式的个案考察,藉此阐述笔者主张之宋元变革论.对于出生在南宋江南的元代著名山水画家黄公望,本文考证了其迄今为止尚不清楚的家世与生平事迹.并且以黄公望的生平为线索,打破王朝界限,在同一个帝国的视野下,通过论述黄公望身处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试图揭示历来被忽视的从南朝到南宋的历史连续性,强调成为经济、文...  相似文献   

15.
明末清初的山水画坛,执牛耳的是以董其昌为首的“画中九友”以及以画中九友之一的王时敏为首的“四王”,他们大多以临摹代替创作,对于中国画的传统技法,生搬硬套,当作教条,单纯追求笔墨趣味,作品题材狭窄,内容缺乏生活气息,笔墨缺少生气。“四王”的摹古画风,为皇家所喜好,因此,这种正统派的画风,几乎主宰着清初的整个画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山水画教学是普通高等艺术院校,中国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笔者在创新思维理念教学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理解和几年的教学与创作实践经验,就传统的临摹技法、课外写生感悟、创作意识的培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浅谈中国山水画的写生董传芳中国山水画向来看重传统功底,也就是崇尚笔墨的技巧。技巧从何而来,当然源于师从高手,临摹名家。但对于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仅仅依靠临摹名家所掌握的笔墨技巧是不能够表现出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来的。主要的途径,正像宋代画家范宽所说“与其...  相似文献   

18.
一、缘起如果说,雕塑艺术在六朝和唐达到了它的高峰;那么,绘画艺术的高峰则在宋元。这里讲的绘画,主要是指山水画。山水画由来久远。早在六朝,就有“峰岫峣嶷,云林森渺”之说。但究竟如何,已难知晓。如从传为顾恺之《洛神赋图》、《女史箴》等摹本中的山树背景和敦煌壁画中的情况来看,当时所谓山水,无论是形象、技法、构图,不但非常拙笨,山岳若土堆,树木如拳臂,而  相似文献   

19.
中国悠久的绘画历史,积淀了丰富的笔墨技法。它的程序性和符号性凝聚了中国文化的品位和气质。作画者一旦熟练地掌握工具和笔墨技法,他的作品将光彩夺目。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中国传统陶瓷绘画与写意花鸟画有着共同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造就了它们可以交叉融合的必然.写意花鸟画语言运用于陶瓷绘画,既要承继写意性绘画的艺术精神、笔墨技法,也要尊重陶瓷工艺特点.两者的融合教学中要选择符合学生基础现状的技术路线,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点,在技法实践教学的同时,融入写意花鸟画的理论核心和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