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基督教以其内在的物质条件和政治影响,与法兰克王权结成同盟,它为法兰克国家的创建、扩张和巩固竭尽全力,并促进了法兰克封建化的进程;而教会也在王权的扶持下,政治、经济势力日益膨胀,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论查理大帝的教会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洛林王朝是西欧封建制度产生的起点,封建关系发展尚不成熟,继承王位后的查理大帝通过战争和实施基督教化发展封建关系,推行采邑制。基督教化加强了封建王权对地方的统治,巩固了以采邑制为基础的封建关系。另一方面教会的政治职能促进了教会的封建化,教士成为王室的官员,王权对教会的控制也由此加强。在此基础上在法兰克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世俗的和教会的两个并存的封建贵族阶层。这种统治格局对西欧封建统治政权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西欧从罗马帝国向中世纪封建制过渡时期,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基督教得以延续,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的。基督教的宗教内容在罗马帝国总解体时期发挥了巨大的社会作用,因而成为统治集团的官方意识形态,教会成为新兴的大土地占有者.在法兰克人建立国家之时,基督教是其确立新的社会组织结构对外进行扩张的工具,它为日耳曼人与罗马人的相互融合架起了桥梁,促进了法兰克国家封建关系的确立。因此,基督教是一种“适应时势的宗教”,具有世界性宗教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先后建立起来的众多日耳曼人国家,唯独法兰克王国存在的时间最长,封建化过程完成得最早,对西欧的影响也最大。法兰克王国胜其它日耳曼国家一筹的原因就是法兰克人皈依了天主教会,利用它为创建和巩固法兰克封建国家服务。那么,天主教在法兰克封建化过程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5.
教俗关系是中世纪英格兰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基督教于6世纪末正式传入英格兰,得到盎格鲁—撒克逊诸王国君主的支持而迅速发展,同时君主利用教会强化统治基础,教权与王权形成合作共赢的关系。诺曼—安茹时代,王权与教权同步强化,两者就教会最高主权、司法权与封建权益等方面展开激烈争夺。13世纪中叶以后,罗马教会陷于混乱,无力与世俗王权争斗,英格兰君主借机强化对本国教会的控制,教俗关系趋于缓和。在教权与王权世俗权力关系的长期博弈中,英格兰王权作为逐步觉醒的民族主义代言人开始显现出强大的活力,并最终确立在教俗两界的至尊地位,进而引领了英吉利民族国家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孟广林撰著的《英国封建王权论稿》一书作了系统评论。第一部分围绕《论稿》对西欧封建王权的学术研究动态的透视与思考,充分肯定了《论稿》对有关学术史的梳理。认为《论稿》在深入辨析西方学者关于西欧封建王权诸学理模式的基础之上,非常准确地把握了西方学者关于西欧封建王权诸学理模式的思想底蕴,并提出了自己考察英国封建王权的角度,这就为自己的研究确立了科学的学术前提。第二部分围绕着王权与世俗贵族、王权与教会,以及英王国的政治体制、机构、职官和英国封建王权的性质与地位等问题,集中评论了《论稿》对从诺曼征服到大宪章之前的英国封建王权的实证性研究。认为《论稿》的研究资料翔实而典型,分析深入而独到,观点鲜明而富于启发,具有广泛的学术价值,是我国西欧中古史研究领域近年来产生的不多见的重要研究成果。第三部分就《论稿》的研究方法和学术规范方面进行评论。认为《论稿》的研究方法有独到之处,而且极其注重学术规范,体现出《论稿》作者严谨治学的精神。同时第三部分还分析了《论稿》尚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初步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法国自843年独立以来,“以王权为中心,通过不断扩大王室领地的方式来进行统一运动,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斗争过程”。法国的封建诸候把割地称雄看作是他们的传统权利,为此他们往往利用政治联姻,军事联盟勾结国外势力。法国王权正是通过和国内外这两大强敌势力的不断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8.
在7—9世纪,当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步入盛期时,并立于亚欧非洲先进农耕地区的唐帝国、法兰克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各自的具体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体制很不相同,标志着封建制度实际上存在三大主要类型。这就是,在唐代中国,主要流行封建地主制;在法兰克帝国,最终确立封建领主制;在阿拉伯帝国,则是封建土地国有制居主导地位。那么,在这三大封建强国,怎么会分别形成不同类型的封建制度呢?  相似文献   

9.
自秦始皇统一到辛亥革命的两千多年里,"大一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在"大一统"的农业社会,乡村既是国家的细胞、王权巩固的基础,又是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为了维系王权,封建国家采取"官民共治"的形式,将国家权力渗透到乡村,从而实现"摄取乡村资源"和"降低治理成本"的统一。而"官民共治理"的"乡里制度"则是乡村治理的政治基础,它直接决定了乡村政治文化的基本特点,即以血缘为前提的有限自治。  相似文献   

10.
西欧法兰克封建社会形成与确立的过程,既是中世纪史上的重点与难点之一,也是一个众所周知但又不是十分清楚的问题。我们都知道: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就是日尔曼“蛮族”解体的氏族制度与瓦解了的罗马奴隶制社会中的封建因素的互相溶合。因此,要理解法兰克封建制度的产生,就必须首先明确是两个什么东西相溶合,以及它们是怎样溶合的? 我们也都知道:西欧法兰克封建制度的确立,主要有三个标志,即自由农民的农奴化;经济的庄园化与政治上的封建化,而这三个标志实际上是一个过程的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研究任何过程,凡是存在着两个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其它一切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那么,法兰克封建化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11.
部落联盟是辽建国前的社会组织形式。契丹部落联盟设立联盟长、军事首长各一人 ,设立部落联盟议事会、人民大会。它与酋邦制的社会组织形式是不同的。契丹部落联盟向部族、国家的转变 ,是在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在部族形成的同时 ,国家的各种因素开始萌芽 ,国家的雏形也在发育、成熟。耶律阿保机在担任部落联盟可汗 (联盟长 )时 ,开始了建立国家政权的各种准备工作 ,奠定了辽初政体的基础。辽国家是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本文分析了辽朝跨越奴隶制的发展阶段 ,直接进入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四点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7—9世纪,当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步入盛期时,并立于亚欧非洲先进农耕地区的唐帝国、法兰克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各自的具体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体制很不相同,标志着封建制度实际上存在三大主要类型。这就是,在唐代中国,主要流行封建地主制;在法兰克帝国,最终确立封建领主制;在阿拉伯帝国,则是封建土地国有制居主导地位。那么,在这三大封建强国,怎么会分别形成不同类型的封建制度呢? 一一般认为,封建制度是在奴隶制度崩溃的基础上产生的。唐帝国、法兰克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统治的基本地区,在公元前后几个世纪,曾分别属于奴隶制汉帝国、罗马帝国与萨珊波斯的版图。在这三大奴隶制国家,乃至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社会经济结构就已各具特点。在汉帝国统治下的中国,部分奴隶来自外族战俘、奴隶市场和奴产子,但大多数奴隶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小说《巴黎圣母院》中吉普赛女郎艾斯美拉达、圣母院敲钟人加西莫多和副主教克罗德的人物形象和命运,揭露19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教会与封建王权勾结,对宗教教义刻意歪曲,借"宗教"力量打击进步人士的罪行,探讨雨果反教会、反宗教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魏玛共和国和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在多党制基础、议会拥有最高权力、社会基础、政治结构、思想多元化和政治运作特点等基本方面,是完全相同的;多党制和议会的最高权力结合,造成严重的无政府主义和极端民主化,违背了政治的基本目的;思想和政治的多元化,是西欧大陆国家,即法兰克国家特有的文化现象,是极端民主化的根源;多党制议会民主和一党制专政反复交替,构成现代法兰克国家的政治传统。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政治史上 ,欧洲封建政治史是一个十分复杂艰深的研究领域。欧洲封建国家多跨越了奴隶制阶段而直接进入封建社会 ,又因国家体制发展的不充分而实行封土制与封君封臣制 ,封建王权的发展演进比较滞后 ,封建政治割据现象也时有发生 ,这些似乎都构成了与东方特别是中国封建政治的不同特征。此外 ,欧洲的各封建国家政治也有着自己的特色 ,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封建政治发展模式 ,这也与中国的情况不同。我国史学界在中西封建政治的比较中常常论及欧洲的情况 ,但实际上 ,我国学者对欧洲的封建政治研究却处于初始阶段 ,既存在着诸多需要填补的学术空白 ,也存在着不少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有鉴于此 ,本刊特约请国内有关的专家学者以“欧洲封建政治史研究”为题进行探讨。这一组笔谈文章 ,从各自的论旨出发 ,论及了国内学术界所不太熟悉的一些问题。这对于推动欧洲封建政治史的研究 ,深化东西方特别是中西封建政治史的比较研究 ,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6.
拜占廷封建政治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界政治史上 ,欧洲封建政治史是一个十分复杂艰深的研究领域。欧洲封建国家多跨越了奴隶制阶段而直接进入封建社会 ,又因国家体制发展的不充分而实行封土制与封君封臣制 ,封建王权的发展演进比较滞后 ,封建政治割据现象也时有发生 ,这些似乎都构成了与东方特别是中国封建政治的不同特征。此外 ,欧洲的各封建国家政治也有着自己的特色 ,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封建政治发展模式 ,这也与中国的情况不同。我国史学界在中西封建政治的比较中常常论及欧洲的情况 ,但实际上 ,我国学者对欧洲的封建政治研究却处于初始阶段 ,既存在着诸多需要填补的学术空白 ,也存在着不少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有鉴于此 ,本刊特约请国内有关的专家学者以“欧洲封建政治史研究”为题进行探讨。这一组笔谈文章 ,从各自的论旨出发 ,论及了国内学术界所不太熟悉的一些问题。这对于推动欧洲封建政治史的研究 ,深化东西方特别是中西封建政治史的比较研究 ,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政治史上 ,欧洲封建政治史是一个十分复杂艰深的研究领域。欧洲封建国家多跨越了奴隶制阶段而直接进入封建社会 ,又因国家体制发展的不充分而实行封土制与封君封臣制 ,封建王权的发展演进比较滞后 ,封建政治割据现象也时有发生 ,这些似乎都构成了与东方特别是中国封建政治的不同特征。此外 ,欧洲的各封建国家政治也有着自己的特色 ,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封建政治发展模式 ,这也与中国的情况不同。我国史学界在中西封建政治的比较中常常论及欧洲的情况 ,但实际上 ,我国学者对欧洲的封建政治研究却处于初始阶段 ,既存在着诸多需要填补的学术空白 ,也存在着不少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有鉴于此 ,本刊特约请国内有关的专家学者以“欧洲封建政治史研究”为题进行探讨。这一组笔谈文章 ,从各自的论旨出发 ,论及了国内学术界所不太熟悉的一些问题。这对于推动欧洲封建政治史的研究 ,深化东西方特别是中西封建政治史的比较研究 ,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8.
经学是汉代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它通过训诂章句,对儒家经典所代表的价值系统作出新的解释,以探求宇宙、社会与人生的法则和秩序,建立了一个适应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的大一统封建帝国需要的新的价值系统。经学是齐鲁文化、秦文化和楚文化融合的结晶,是汉文化的最高形态.由于经学以儒学为其表现形态,所以,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经学思想便渗透到各个领域.在刑法方面,主要表现为用儒家思想注释战国以来的刑法实践及理论,使其为大一统的专制王权政治服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政治史上 ,欧洲封建政治史是一个十分复杂艰深的研究领域。欧洲封建国家多跨越了奴隶制阶段而直接进入封建社会 ,又因国家体制发展的不充分而实行封土制与封君封臣制 ,封建王权的发展演进比较滞后 ,封建政治割据现象也时有发生 ,这些似乎都构成了与东方特别是中国封建政治的不同特征。此外 ,欧洲的各封建国家政治也有着自己的特色 ,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封建政治发展模式 ,这也与中国的情况不同。我国史学界在中西封建政治的比较中常常论及欧洲的情况 ,但实际上 ,我国学者对欧洲的封建政治研究却处于初始阶段 ,既存在着诸多需要填补的学术空白 ,也存在着不少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有鉴于此 ,本刊特约请国内有关的专家学者以“欧洲封建政治史研究”为题进行探讨。这一组笔谈文章 ,从各自的论旨出发 ,论及了国内学术界所不太熟悉的一些问题。这对于推动欧洲封建政治史的研究 ,深化东西方特别是中西封建政治史的比较研究 ,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政治史上 ,欧洲封建政治史是一个十分复杂艰深的研究领域。欧洲封建国家多跨越了奴隶制阶段而直接进入封建社会 ,又因国家体制发展的不充分而实行封土制与封君封臣制 ,封建王权的发展演进比较滞后 ,封建政治割据现象也时有发生 ,这些似乎都构成了与东方特别是中国封建政治的不同特征。此外 ,欧洲的各封建国家政治也有着自己的特色 ,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封建政治发展模式 ,这也与中国的情况不同。我国史学界在中西封建政治的比较中常常论及欧洲的情况 ,但实际上 ,我国学者对欧洲的封建政治研究却处于初始阶段 ,既存在着诸多需要填补的学术空白 ,也存在着不少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有鉴于此 ,本刊特约请国内有关的专家学者以“欧洲封建政治史研究”为题进行探讨。这一组笔谈文章 ,从各自的论旨出发 ,论及了国内学术界所不太熟悉的一些问题。这对于推动欧洲封建政治史的研究 ,深化东西方特别是中西封建政治史的比较研究 ,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