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生态旅游与云南的旅游资源保护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首次从生态旅游的角度对如何发展云南的旅游业进行了认真的探讨。认为要将云南建成旅游大省,保持云南省旅游业的持续性优势,关键在于保护好云南的旅游资源。文章从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两方面指出了云南旅游资源目前所面临的危机,并提出和分析了旅游业对云南自然和生态环境带来的一些问题。从如何与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相和谐地发展旅游业等方面阐述了以发展生态旅游来保护和改善云南旅游资源、促进云南旅游业发展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时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性和世纪性的论题。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经济现象,旅游与环境关系密切。良好的资源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是旅游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而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关系也是旅游业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是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在旅游业的集中体现。开发和保护关系贯穿在旅游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并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而日益显现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刘红 《学术探索》2013,(4):93-96
旅游企业作为支撑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市场主体,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旅游市场的对外开放,面临着发展动力明显不足的局面。整合云南旅游企业资源,打造旅游行业有较强影响力、控制力和带动力的旅游龙头企业,是提升云南旅游业整体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做大做强云南旅游业的必然选择。文章针对目前旅游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性地提出整合旅游企业资源的路径选择,为云南的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特色旅游:湖北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业是世界的新兴产业,也是湖北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怎样保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势头,是旅游业能否成为全省重大支柱产业的关键。本文在对湖北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市场特色深入分析基础上,探讨了制约湖北旅游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发展湖北旅游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艳 《学术探索》2001,(2):45-47
旅游业是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快的产业之一,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云南旅游业在世界旅游业的大发展和中国西部大开发中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了促进云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旅游教育,解决旅游规划、开发、保护、管理人才不足的问题,提高广大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变云南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云南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民族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体验经济与云南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柴伟 《学术探索》2003,(8):18-20
本文将旅游业的发展与繁荣放在体验经济的时代特征下来考察 ,提出了浅层旅游与深度旅游的概念。云南旅游业存在着的不足 :就是云南旅游业还徘徊与游离在深度旅游的“人文体验”的核心之外 ,没有提升云南山水自然资源的人文附加值 ,也没有使云南独特的历史文化从死的知识变为活的活动 ,更没有使云南多样性民族文化生态资源 ,经过富有创意的开发后变成活色生香的体验项目  相似文献   

7.
环境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基础,保护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保护是前提,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保护就是发展。本文揭示了旅游与环境之间的一般关系,提出了处理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基本原则,分析了中国可持续旅游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指出了我国旅游业实现与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途径,对中国未来环境保护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表示了充分的信心。  相似文献   

8.
近年 ,宁夏旅游业发展较快 ,但旅游资源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旅游资源保护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宁夏旅游业必须在经营方式和管理措施上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9.
论文通过对低碳产业特征、低碳产业分类的理论探讨,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云南红河州能源资源现状、资源优势,提出红河州发展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新型服务业及旅游业等低碳产业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0.
实现旅游大省的战略举措──论创建旅游度假区与发展云南旅游业的关系花泽飞云南省旅游业经过改革开放16年的发展,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形成了一定的旅游产业规模,已成为全国引人瞩目的热点旅游省份之一。尽管云南省旅游业近年来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要...  相似文献   

11.
川南地区地处于云贵川渝交界地带,区位独特,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起步明显,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特别是2007年政府报告中明确了建设五大精品旅游区的目标,而其中赫然包括:以蜀南竹海、石海洞乡、恐龙博物馆等景区为载体,开发建设竹文化、酒文化、盐文化为特色的川南生态文化度假旅游区。因此,挖掘川南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和生态文化特征,科学设计旅游精品线路,结合区域经济原理,建立川南旅游联合协作发展机制,最大限度的实现该区域的经济利益和可持续发展是该区域的构建方向。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旅游商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商品在区域旅游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旅游商品开发不仅与区域旅游形象息息相关,更影响到当地的旅游收入,同时涉及到与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本文从旅游商品的定义和地位出发,从分析云南作为旅游大省在旅游商品开发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云南旅游商品开发的资源条件入手,提出以重点旅游区为龙头,结合民族艺术的开发创新,开发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系列、建立云南旅游商品生产基地的思路;提出以旅游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实现旅游商品的设计、生产、促销及效益分析的一体化的旅游商品开发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旅游合作是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在旅游合作中,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做好区域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是加强旅游经济合作的重要举措.从泛珠三角区域旅游资源禀赋的基本情况看,云南地区旅游资源具有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价值珍贵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前景.从泛珠三角区域旅游经济合作与发展的角度来看云南旅游资源开发,应重点做好这样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从泛珠三角地区旅游资源总体禀赋状况的角度做好云南地区旅游资源与泛珠三角地区其他省区旅游资源的整合工作;二是从泛珠三角旅游区建设的角度做好云南旅游线路的规划和建设工作;三是按照泛珠三角区域旅游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创新云南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4.
基于游客和居民感知的红色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色旅游的持续发展对促进旅游和红色文化的有机融合、优化区域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新途径。基于安徽六安红色旅游景区的实证调查结果表明,游客感知方面存在旅游项目与产品体系欠丰富、旅游基础设施有待改善、旅游商品开发落后等问题;社区居民方面认为红色旅游的发展对社区经济发展存在积极影响,但目前存在受益不均衡、参与有限、生态与人居环境受到负面影响等问题。从拓宽产品谱系、创新产品类型、塑造景区品牌、保障社区利益、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完善管理行为,将有益于红色旅游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旅游安全是每一个旅游者首要关注的问题,无论是在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交通、旅游景区还是在旅游购物和旅游娱乐中,旅游安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前提。旅游业作为云南省的支柱产业,在云南的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旅游安全管理的欠缺、行业安全意识的淡薄、安全设施的滞后等已严重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基于国内旅游者安全认知的实证调研,掌握云南旅游业发展中的安全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云南旅游安全的发展对策和建议将为促进云南旅游业的健康、顺利发展提供参考借鉴和现实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王曼玲 《学术探索》2003,(10):75-76
旅游业作为一个发展前景诱人的绿色产业,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挖掘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将是进一步提升旅游业水平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体育旅游是现代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综合发展的新型业态,它以旅游市场为平台,以健身、运动、探险、娱乐为目的,通过体育旅游活动的开展,可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丰富旅游产品内容,满足现代人出行旅游的多元需要,还可提高区域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本文针对云南省体育旅游发展的资源禀赋、市场特征、区位优势与存在问题,提出适合云南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发展策略与启动模式,以促进云南体育旅游业的科学、有效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罗辉 《学术探索》2004,(9):46-50
旅游区的保护与开发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旅游业的重要问题,自然保护区作为资源品位较高、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特殊区域,在旅游活动日益广泛的今天,其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更为尖锐。作者从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的实际出发,运用生态学、经济学、管理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研究相组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分析全省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现状着手,在总结其开发经验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现有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肇庆的旅游区位优势及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指出了广东南线深圳、珠海旅游吸引的强化及其对肇庆旅游客源的明显分流作用使肇庆旅游业发展受到强有力的挑战,认为旋庆应从旅游区位、旅游资源、旅游项目方面构造更高层次的旅游吸引,树立新的旅游形象,使旅游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