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青少年网络成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青少年网络成癌的原因比较复杂,从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角度探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家庭因素,主要表现为缺乏教育,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教育方式不科学等.家长应通过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引导子女正确使用网络、积极改善教育方式、加强与子女的沟通等方法预防子女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2.
"网络成瘾"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的社会现象。近年来,网络成瘾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对青少年造成的危害极大。深入分析青少年对网络的认知,寻找"网络成瘾"现象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对预防"网络成瘾"的发生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比较复杂,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学业造成了较大的危害,应采取家庭与社会干预及自我管理方法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茶艳娟 《职业》2013,(30):59-59
作为网民主体的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症”的高发人群。本文通过对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深入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揭示了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并对如何减少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助于青少年获取丰富的知识、拓宽视野、提升素质;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意志力不强的青少年而言,无节制地使用网络,严重的甚至损害其身心健康,这种现象称之为"网络成瘾"。本文主要简述了三个方面:网络成瘾的定义及表现、网络成瘾原因、优势视角理论在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中的运用。从而唤起各界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网络成瘾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及社会功能,得到学术界广泛重视。本文介绍了网络成瘾的概念,综述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和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网络成瘾作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近年来心理学、临床医学和社会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执行功能的角度出发,综述了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在执行功能各方面的研究,为预防和挽救青少年网络成瘾者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张萨萨 《职业》2017,(27):111-112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计算机、手机的普及,使网络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网络世界并不完全是净土和乐园,网络净化缺失及网络监管滞后,使得网络文化中混杂着种种不良因素,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造成许多负面影响.本文拟就青少年犯罪的网络诱因和对策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能够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回顾2009年至2019年间国内外发表的文章,发现这些文章基于元分析、系统文献综述或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证实了各种家庭治疗或基于家庭的干预方式在帮助困难青少年家庭方面的有效,揭示了青少年家庭治疗正在从单一家庭与结构范式逐步向多元支持与综合范式过渡的发展趋势。运用系统回顾的方法,聚焦于回顾国内外研究中有关青少年的外显问题如情绪问题、行为问题及意志障碍,并期望通过探究家庭治疗在解决不同问题上的有效性,为我国青少年家庭治疗提供实践证据和前瞻性指导。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网络作为一种全新媒体和信息获取途径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同时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等网络问题的出现已经严重的影响和危害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青少年对新事物接受能力非常强,由于其所处特殊生理阶段、分辨是非能力不强,自我控制弱等特点,就会对电脑产生依赖,严重的会成为一种疾病。本文主要从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界定,分析网络成瘾对青少年正常社会化的影响,社会工作如何介入及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三个方面来着笔。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社会工作的介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成瘾不只是一个生理或心理的问题,它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对于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理解,可以借鉴人在情境中的理论,同时从生理、心理与社会等多个面向综合审视。由此,对于我国日渐严重的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应对,则需要超越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注重其成瘾的社会情境与内在潜能的作用。本文讨论了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2.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成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与根特教养方式量表,考察了966名初、高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基本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结果发现青少年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时间管理问题维度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与一般群体相比网:二成瘾高危群体在父母教养方式的监控、约束、严厉惩罚、忽视四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在监控维度,高危群体显著低于一般群体,而在约束、严厉惩罚、忽视四个维度,高危群体显著低于一般群体: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监控可以显著负向预测男女生的网络成瘾,约束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男生的网络成瘾,而忽视和物质奖励可以显著预测女生的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离家出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因素也有青少年心理的内部原因,而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是主要影响因素.本文通过两个青少年离家出走现象,从家庭心理气氛、家庭角色、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教育观念角度透视,并对家庭怎样对待离家出走归来的青少年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网络成瘾就是其中的不良影响之一。在国内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对网络成瘾,这引起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以心理学的角度来对网络成瘾进行分析,并探究网络成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郝肖肖 《公关世界》2023,(12):52-54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探究农村青少年家庭教育的困境及应对之策,有效促进农村家庭教育质量的提升,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等,梳理了我国家庭教育及农村家庭教育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作用;探究了农村青少年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家庭、学校、社会、青少年自身四个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做好教育挽救在校失足学生工作的同时。应该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开设面向社会的家庭教育咨询站和家长学校,通过各种途径指导家庭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我们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证明了工读学校指导家庭教育能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起到积极的作用。工读学校指导家庭教育是青少年犯罪早期预防的必要手段工读学校在教育挽救违法犯罪青少年的过程中,为了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必然要了解分析青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网络成瘾已成为当前的一种社会问题,许多家长、教师都为此苦恼,学生本人更要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本文就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特征、危害、原因及其干预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形成是由于当前社会环境中消极因素、家庭教育中不良影响、学校教育政策的滞后以及学生不良的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因此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本人根据当前中学生不良品德产生的原因人手,找出矫正之方法,以利于更好地加强对中学生的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正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舆论普遍认为互联网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首要因素.但笔者认为互联网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只是工具性的,它只是一个提供文化和信息交流的平台,是一种传播和获取信息的工具,而直接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是不良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20.
家庭教育是父母、家庭长者运用一定手段与方式,有目的地塑造家庭成员的特定品质、形成一定人生观、道德观、生活习惯、行为模式、生产技能等的社会现象。现代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预防有何联系?本文就此谈一点浅见。随着教育社会化的发展,有的同志认为家庭教育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作用在消失,这种认识是不对的。首先,父母教育自己的子女,仍然是我国的法律与道德规范。我国新婚姻法继续明确规定“父母对子有抚养与教育的义务”。“子不教,父之过”也仍是我国人民的社会心理与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