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就目前的版画现状分析影响版画家创作的因素,即版画家自身的独特内心世界、影响中国版画家的传统人文因素以及近年来的科技进展,其中起到核心作用的还是版画家自己的心境.同时,这种心境必然受到当时社会条件的影响,版画语言也必然是多元化的.  相似文献   

2.
老子的“玄览”思想是一种超越理性逻辑的非理性思想,是人类最高的认识方法。老子“为道”需要“玄览”,“玄览”是“为道”的哲学方法。“玄览”是一种心境,需要用“直觉”悟性去开启,通过理性“静观”来把握,从而达到超然物外与超然自我的“玄同”境界。  相似文献   

3.
《赫索格》突出体现了索尔·贝娄作品对人性的拷问和对自我的一贯探求。主人公赫索格是一个疯癫和理性的合体,他不断地与“非我”产生冲突,但又渴望融合入社会,最终重新认识并超越了自我,完成了自我拯救的历程。《赫索格》对知识分子及其所处的社会境遇的关注,折射出贝娄通过小说创作对人性拷问,表明了作者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终老未销的灵魂苦斗——解读《形影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影神》是陶渊明灵魂苦斗的自我写照 ,是他终老未休的灵魂苦斗的兆示。陶创作是诗 ,不是为了加入哲学辩论 ,而是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心中块垒 ;诗中展现的是他内心世界有关选择何种生存方式的自我较量 ;“形”、“影”、“神”其实是他本人形象在不同心境下的折射 ;诗中没有赢者、没有负家的灵魂苦斗一直伴随着他走到了生命的最后驿站。  相似文献   

5.
徐志摩的诗歌创作始终交织着内心的生命体验与外在创作观念的矛盾冲突。1926年前后,由于生命体验突破了创作观的束缚,使其在多个方面发生变化。他的诗不再拘泥于"健康"、"尊严"的原则,而是直面现代人痛苦、焦灼的内心世界;大自然不再是诗人的精神家园,而是反衬出生命的渺小甚至虚无;他的现实主义诗歌不再是肤浅的场景速写,而是渗透深切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6.
索洛维约夫的宗教哲学原旨是通过理性回到信仰,即为信仰而认知;其宗教哲学基点是确定理性的限度,为非理性和神秘性留下余地;其宗教哲学构建是希望超越抽象理性,实现一种理论与实践、哲学与宗教、理性与信仰、知识与生命的哲学综合。他的宗教哲学思想是深入地理解俄罗斯哲学、理解俄罗斯文化以及俄罗斯民族精神的钥匙。  相似文献   

7.
"轻":卡尔维诺小说美学中的诗性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轻"作为卡尔维诺(Calvino)小说美学的关键要素,不仅意味着一种轻松的表达方式,而且代表着人类存在的最高智慧——诗性智慧,这种诗性智慧既表现为小说创作中想象性的创造和超越,又表现为借助科学知识对精确性的追求;"轻"既不是非理性的,也不是理性的,而是超越二者之上的诗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近年来残雪对艺术先行者的创造性重释以及她本人对创作的体悟,我们得以梳理、阐释残雪的文艺思想。她坚守纯文学理想,主张对内心、对灵魂作义无反顾的挖掘,对精神世界作史无前例的突进。她洞悉了"艺术自我"与"日常自我"的永恒悖论,揭示出艺术家注定要在世俗与精神两极之间游走的命运,而从未放弃对纯净澄明的艺术境界的追求。她推崇直觉、自由幻想和无意识的写作方式,同时揭示出理性对于非理性的监督和非理性对于理性的超越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9.
顾城是当代诗坛颇有争议的一位诗人,其诗歌创作体现出天真的童话理想,他始终在构筑自己迷幻的童话王国。自然、生命与女性情结是顾城童心构建与固守童真的最重要的因素,他对童话理想的追寻最终也由迷恋走向迷失。  相似文献   

10.
论主体性德育对传统德育的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体性德育是对传统德育的一种超越,这种超越表现为:在价值取向上从“工具性”转向“主体性”,在德育目标上从培养“圣人”转向“平民”,在德育过程上从“他律”转向“自律,在德育方法上从“理性方法”转向“理性方法和非理性方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