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茅盾小说理性意味较重,在这种情形下,细腻而富于感染力的心理描写对其作品的成功实在是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对茅盾小说出色的心理描写多交口赞誉,但研究文章却多泛泛而论.论者一般列举出茅盾小说的多种心理描写手法,然后得出茅盾融铸中外古今,博大精深的结论.这种结论大体是不错的,但过于简单、笼统.不同时期茅盾小说的心理描写手法并不相同.纵向观察茅盾小说,我们发现:随着茅盾艺术思想和艺术实践的发展,他的心理描写艺术经历了一个较大的发展、演变过程.本文认为,以《蚀》、《子夜》、《腐蚀》为标志,茅盾小说心理描写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茅盾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正是在这种变化发展中逐步走向成熟的.  相似文献   

2.
谢仁敏  梁扬 《南都学坛》2007,27(2):44-48
《红楼梦》的心理描写体现了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其表现手段主要有内心独白、韵文、梦境、言行神态、情景氛围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的配合使用,使《红楼梦》宛若一幅立体的、巨型的心理写意画卷.它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越了前代小说,其艺术成就直可媲美西方经典小说.  相似文献   

3.
《离骚》是屈原斗争经历、思想发展、感情变化的艺术概括和形象写照,具备了为崇高理想而至死不渝追求着的精神美.与这种内容相结合,在艺术结构上,有三条主要线索——心理、音乐、文字形式,纵贯《离骚》全诗。关于心理结构线索——别林斯基说:“诗的本质就在于给不具形  相似文献   

4.
<正> 小说演进的历史表明:从古代的几乎不顾及心理描写,到后代的逐渐重视心理描写,逐渐丰富和发展心理描写的艺术手段,是一种进步的趋势。从这个意义上,可以把心理描写的成熟程度,视为衡量古典小说艺术趋于成熟的标志;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发现,成书于清代雍乾时期,与《儒林外史》《红楼梦》同时问世的李绿圆的《歧路灯》,不仅有着致力于心理描写的自觉意识,而且在创作实践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认真总结《歧路灯》在这方面的艺术经验,对于弄清我国古典小说艺术的进化轨迹,乃至对于现实的创作活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冷峻与热烈的辩证统一──三论《天问》的艺术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天问》艺术成就研究系列论文之三.文章从《天问》的创作心理、思想内容、情感抒发、审美特色等方面着眼,论述了《天问》具有冷峻与热烈辩证统一的艺术特色.《天问》自始至终的170个诘问是冷峻的,然而诗中呈现的作者的表象活动却非常热烈;《天问》全诗充满着屈原对天地自然、社会人生的冷静的理性思考,但全诗的情感抒发则十分热烈.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有意识的政治功利心理和无意识的补偿心理两方面分析茅盾创作《子夜》的心理背景,探讨《子夜》的社会政治价值及艺术魅力得以实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哥特式艺术手法对英美文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作品都采用了哥特式艺术手法。哥特式小说通过超常的想象力、复杂的思维描写人物心理,小说充满神秘感和恐怖感。作家执著于书写丑陋、罪恶,揭露人类的伦理道德。在《呼啸山庄》、《简.爱》等小说中,正是哥特式手法的运用,才使其复仇主题得到了深化。  相似文献   

8.
屈原是《楚辞》的奠基人,也是中原文化和楚文化融合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的《九歌》描绘了楚国独特的山川景色和风俗民情,最能体现楚文化绚丽华美的特色.但《九歌》的创作也受到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其中的情事和总体艺术构思均来源于《诗经》中的《国风》.在表现手法上,对《国风》也有借鉴,无论是绘景状物,描摹人物神态,刻划矛盾心理,都和《国风》中的句子有相似之处.由此可见,《九歌》正是中原文化和楚文化“交错为文.遂生壮彩”的民族瑰宝.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水浒传》作者的反映角度和叙事特点,并对该作品所表现的文人心理结构及小说的艺术特点进行了剖析,以期厘清对《水浒传》的社会效应和艺术魅力的种种不同的评述,为“基于社会底层”的在场的评论提供一个参照。  相似文献   

10.
心理描写是作家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思想的一个重要艺术手段。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从一九一八年四月创作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开始,就十分重视这一艺术手段的运用,此后,他又从多方面不断地进行着新的探索,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应该说,《呐喊》《彷徨》的杰出成就及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开拓性意义,是同他成功地使用心理描写艺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1.
多丽丝.莱辛是当代英国杰出的小说家,她在代表作《金色笔记》中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剖析了女主人公安娜的精神世界和心理变化历程。作者通过女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分析了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12.
《呐喊》与《彷徨》中的心理描写形式多样,匠心独特,并艺术地与其他描写方式有机地揉合在一起。这一艺术形式,对于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徐静蕾导演的《我的爸爸》《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梦想照进现实》三部影片,其特点表现在以故事叙述为手段剖析人物的心灵世界,尤其注重表现人物潜意识心理。通过研究创作者心理,可以看到电影艺术世界与创作者本人密切的关系。艺术凭想象力虚构了一个独异的世界,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既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又表达了对世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从鲁迅观照悲剧人生题材的艺术视角和小说的情节构成、艺术描写等艺术传达方式考察,作为艺术品的《阿Q正传》,体现出鲁迅喜剧性的审美方式.进而,文章结合鲁迅创作的理性精神——否定性地批判国民劣根性思想,与阿Q形象的喜剧性人生内涵——民族文化心理的病变内质,论证《阿Q正传》喜剧性审美方式的深层意蕴:以喜剧性审美方式,撕破了阿Q及阿Q式民族文化心理的荒诞性,送入历史的“坟墓”.鲁迅喜剧性审美方式,在艺术创作领域所完成的,是将老旧时代的思想“丑角”置于历史的“坟墓”的世纪性变革.  相似文献   

15.
《吉姆爷》与康拉德的艺术追求和道德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约瑟夫·康拉德是当代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在研究他的作品时,评论家们经常谈及他的“艺术宣言”:“艺术家应该象思想家和科学家一样,探求真理并发出呼吁……我所努力完成的任务是通过文字的力量使你听到,使你感觉到,更重要的是使你看到.”康拉德认为,小说创作应该尽力去追求雕塑艺术的造型、绘画的色彩和音乐的启谛力.他还宣称道德上的探索应该是每一个故事的目标.他著名的长篇小说《吉姆爷》(1900)集中地体现了他的艺术追求和道德探索。因此有人把它誉为“本世纪第一部伟大的印象主义小说”,还有人把它称为一部“心理分析小说出现之前的心理道德小说”.实际上,康拉德在《吉姆爷》中的印象主义  相似文献   

16.
论《金瓶梅》的讽刺艺术李金善《金瓶梅》作为一部世情小说,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十六世纪封建社会的人情百态,暴露了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心灵的扭曲和社会心理的巨大变化。在真切的描绘中,作者经常使用讽刺手法加深批判的力量,讽刺手法的大量运用是《金瓶梅》艺术成就的重...  相似文献   

17.
意识流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技巧有其产生的心理基础和艺术特征;本文试以《追忆逝水年华》、《喧哗与骚动》和《尤利西斯》三部作品分析意识流在创作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郑国处于天下之中的战略地缘位置。发达的商业、频发的战争促进了艺术形式的交融,催生并强化了郑地娱乐社会心理,使得《诗·郑风》等艺术形式超越了原来的艺术规范,具有"淫"的特色和超越节度之意。  相似文献   

19.
《红与黑》历来被誉为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它以鲜明的现实主义艺术方向、简洁质朴的散文叙事风格和异彩纷呈的心理描写享誉文坛。它的发表标志着法国乃至整个欧洲文学史上一个崭新时期的开始。这部小说集中体现了司汤达的现实主义艺术成就,因此本文拟以《红与黑》为例,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司汤达的现实主义艺术特征。一、小说的现实主义艺术方向  相似文献   

20.
德国当代著名女性小说作家伽比·豪普特曼于近年创作的三部女性小说《找一个阳萎男人过日子》(1995)、《只有死男人才是好男人》1996)和《床上的谎言》(1997),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成就上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小说以两性冲突为中心,从女性的视角出发,运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法和间接描写等手法,塑造了一系列"追求和谐的两性关系"、具有坚强意志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德国新女性形象.伽比·豪普特曼在女性小说中塑造了具有强者性格的尼娜、卡门和乌尔苏拉,正感应了德国主流的审美心理,她所创作的女性小说因而也成为统一后德国文学中最突出的文学现象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