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举  庞立生 《天府新论》2014,(2):133-139
文化的现代化不等于反传统,而是立足于那些活着的传统文化精神。从文化变迁理论看,传统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最持久的灵魂和根基,因此,现代化应该为“文化保守主义”留有一定的空间。20世纪初叶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合时宜与现代化的被误解同时并存,以至于形成了现代精神生活的物化困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必须首先激活并点燃那些活着的传统文化精神,这也是推动现代文化发展所应具有的民族自觉和民族自信。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引起的回族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在回族民间兴起了以阿訇和经师为主体的回族民间知识精英的伊斯兰文化译著活动,这场译著活动是回族民族知识精英对回族传统文化面临生存困境的一种文化反省,是回族民间知识精英对回族传统文化的"自知之明",也是回族民间知识精英对回族民众进行的"深层文化启蒙",译著活动对回族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以及回族民众新文化精神的培育必将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文化传统与现代社会制度框架的确立是传统与现代化不断冲突与矛盾的过程。传统与现代性是现代化过程中不能割断的“连续体”。只有正确处理好其他国家、民族的现代化经验与我国的社会文化传统 ,才能确立起适合本民族发展的现代社会制度的框架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家教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融会贯通,是民族精神培养孕育的摇篮。中国传统家教文化充分饱满地体现了民旗精神的基本内涵,在社会成员民族精神的培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继承中国传统家教文化的优秀成果,营造现代家教文化氛围,是当前弘扬民族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孕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团结统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患意识等等,这些伟大的民族精神,已成为我们民族凝聚力的灵魂和源泉,成为我们民族前进发展的精神动力,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家园。我们今天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就是为了更好地使中华民族及其文化走向未来,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文化可以分为"文化精神"和"文化体系"两个层面。文化精神是由普通民众在生活实践中摸索、创造并且传承的文化信念,是与其生存需求息息相关的情感反应和生活实践规范,体现于其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之中。而文化体系则是学界人士在文化精神的基础上所构建的文化话语体系。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化体系层面被大体解构;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从来没有被解构,也不可能被解构。具体来看,解构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在于以"求真"为旨的西方哲学取代了以"求善"为旨的中国经学。构建中国现代文化话语体系的关键,必须充分尊重中国文化精神,并在此基础上正确处理好"真"和"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寻根"试图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进行"本土中国"的文化重构和文化启蒙,为重构"民族文化"与建构新的"现代民族国家"提供知识资源和思想策略。但是,对"现代化"中国的期待、对"国民性"的批判、对新的文化"共同体"的构建,往往面临了东方与西方之间的地缘政治和权力话语的压抑、在少数族群和主流文化之间建立"文化认同"时洞见与盲视等问题,使"文化寻根"在重构"民族文化"与建构新的"现代民族国家"时遭遇了重重的困境与悖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伟大的精神宝藏。在开展统一战线的工作中 ,应大力发掘这个资源 ,增强海内外中国人的民族认同感 ,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统一大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由于文化对于科学发展乃至对整个社会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因此它应当作为科学思想发展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加以考察。通过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关系的简单比较,可以看出科学文化是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核心的现代文化,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现代化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中国文化发展需求(包括中国人的文化发展需求)与中国文化发展实际水平的矛盾。当前社会发展风云变幻,中国传统文化转型具有迟发外源性、非均衡性、复杂性、长期性、包容性等特点,论述文化转型的阶段目标和基本原则,中国应强调把现代知识、现代观念、现代制度作为文化转型的支点,中国传统文化转型具有六大着力点:突出文化的引领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坐标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性、突出"四个力"的标志性、"一体多元"文化发展的格局性、人的现代化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1.
儒商精神与现代市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们讨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时 ,自然而然地又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商精神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关系。如同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是两个不同的文化理念一样 ,儒商精神与现代市场经济精神或市场经济原则也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然而 ,任何国家或民族的现代化必须是在吸收自己国家和民族、乃至整个人类以往优秀文化传统基础上的现代化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 ,儒商精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必将对现代市场经济原则的建构和完善起到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它所蕴含的古典式的商品交换精神也应该为现代市场经济所借鉴和利…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传统伦理的文化凝炼是中华各民族伦理文化的观念整合与道德彰显,构成了中华民族现代伦理发展的文化基础,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伦理发展方向应以传统道德文化优秀品质的现代弘扬为引领,在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伦理发展平台上彰显民族优秀文化的伦理底蕴及其道德文化软实力,从而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中华各民族伦理文化观念共融、和谐与发展.文章就如何推进并逐步实现民族传统伦理的文化凝炼与现代伦理发展体系构建的文化彰显作了初步论证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应从“四维时空”的视域衡估国学的“四重价值”,即着眼于人类发展的共性,观照国学的普世价值;着眼于国学发生演化的特定语境,观照国学的历史价值;着眼于现代化的需求,观照国学的现代价值;着眼于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向,观照国学的后现代价值。由是,国学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有三构建国学精神的普世价值系统;促成国学精神的“潜现代性”与现代性对接会通;提升国学精神的“类后现代主义”。国学现代化的主要路径亦有三双重批判;文化对话;现代阐释。而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则应以民族传统文化(国学)为根基,以西方文化为补充,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同时推进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西方文化的本土化,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  相似文献   

14.
张化廉 《中州学刊》2005,(5):246-248
20世纪"新时期文学"参与先进文化的构建,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责任.作为一种文化实践和创造,文学的审美立场和精神内质决定其介入现代化主题时,必然会保持独特的"文学性"姿态,坚持价值理性的向度,同时,不断从自己的文化传统中汲取精神资源,在现代化、全球化进程中弘扬传统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精髓,丰富和拓展本民族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现代的文化发展,围绕“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这一核心问题,存在着全盘西化论、儒学复兴论和综合创造论三种观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具有双重背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及现代文化与后现代文化的冲突。建构现代理性文化模式,既要突出文化的时代性,体现现代文化的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又要注意开发和挖掘传统文化的优长。  相似文献   

16.
辜鸿铭因政治观点保守,与时代格格不入而遭人遗忘.但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重新思考辜鸿铭的思想,我们可以发现他的独到贡献.辜鸿铭最早探究"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他主张采纳西方文化的拓展精神和进步理念,走出一条基于传统、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之路.在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上,他创造性地研究国学,使国学走出故道,进入世界性文化大背景之下.他创立"中国学"及述译中国典籍,使西方学者能真正理解中国文化的真精神.辜鸿铭是一位积极的文化建设者.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的结合--兼论荆楚文化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思念 《江汉论坛》2005,(3):112-114
现代化进程提出了对于文化建设的新认识,传统文化成为综合实力的体现.在湖北现代化建设中,开发荆楚文化的经济与精神价值,推进地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文明的实践,对"弘扬荆楚文化,振兴湖北经济"形成新的启示.振兴湖北,不仅在经济,也在文化.认识荆楚文化的现代价值,为建设"文化湖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过去的一百年,现代化作为民族求新求变的主要方式,它一直延续至今,因此也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界的基本命题。中国要走向世界,理所应当地要使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中国要实现现代化,理所应当地必须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这是当代中国伟大历史腾飞的逻辑必然。中国要实现现代化,文化必须先行,而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更为紧迫和必要。但探寻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历程漫长而艰难,本文认为:在传统文化现代转型中理性、科学、人道主义则是必然的目标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图案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资源的一部分,它特殊的形式美与装饰美具有丰富的历史、民族文化意蕴和传统情调,承载着强烈、细腻的民族态度与情感,包容着独有的人生思维与生活态度。传统图案资源既包括了那些被直接利用、改造和模仿的传统物质遗存,也包括了国家和民族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存(尤其是传统思维和理念方式)。从思维角度来看,发掘、把握传统图案理念内涵,对丰富现代文化理念,推动现代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求索起始于西方文化的冲击,是与民族救亡的路程相伴相随的。一、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主题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主题,可以概括为追求科学和理性精神。在师法西方的过程中,从器物文化到制度文化再到精神文化,都是围绕着这一主题而展开的。在落后挨打的痛苦中,中国的有识之士感悟到了西方现代化的威力和气势,意识到了科学技术的强大作用,因而立志要科学救国。从魏源最先在“西器”中发现“西技”,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方针,到洋务派创建实业、兴办新式学校、译介科技文献,表明中国人从根本上改变了对科学技术的偏见与歧视的传统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