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社会经济地位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2008年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数据,构建"直接——间接双重效应"框架,应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社会经济地位对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是复杂的,其中收入对老年人的3个健康指标均有显著正效应;城市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及农村老年人;教育程度与客观健康正相关,与自评健康负相关,但对主观幸福度影响不显著。同时,社会经济地位通过自理能力对老年人健康状况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广州老年人口收入现状及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老年人口经济状况的调查研究,了解其经济地位,对建立与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1998年7~8月间广州市老龄委和老年学会联合进行的广州城乡2000名(城镇1400名,农村600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生活状况抽样调查资料,对广州市老年人口的收入现状及差异进行分析。 一、老年人口的收入来源及特征 根据实际情况,本次调查将城镇老年人口的收入来源分为九项,农村老年人口的收入来源为八项,调查结果见表1: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广州城乡老年人口的收入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城镇老年人的主要…  相似文献   

3.
经济地位、主观社会地位与居民自感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2年首次全面调查数据,从经济地位和主观社会地位角度出发,并依次控制人际关系及情感因素、人口学特征和自然因素与特殊嗜好因素,系统考察其对我国居民自感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代表较高经济收入的社会经济地位因素对居民自感健康有积极影响;控制客观经济地位因素后,主观社会地位对各年龄层的居民自感健康的影响依然相当显著,当前社会等级和预期未来高的社会等级都能显著提高居民自感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6):121-128
基于2000—2015年全国人口普查和陕西省区域统计年鉴数据,通过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陕西省107个县的人口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陕西省县级人口健康状况在空间上有较强的正相关性,陕南地区为高死亡率集聚区,且由东部向西部偏移,低死亡率集聚由中部向北部偏移;人口健康状况存在"中心-外围"特征;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教育因素影响显著,陕北和关中借助优势资源发展,提高收入和城镇化水平,改善健康状况,但陕南地区尚未形成特色发展模式,对健康的促进作用有限。建议加强县级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人力健康资本提升。  相似文献   

5.
基于断点回归法的“新农保”主观福利效应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的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却日益严重,而如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幸福老龄化社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已有文献主要研究的是养老金对老年人收入、消费、家庭代际转移等客观经济福利的影响,较少关注"新农保"的主观福利效应以及政策效果的异质性问题。利用CHARLS项目发布的2011-2012年全国调研数据,采用断点回归法研究"新农保"的主观福利效应,结果发现"新农保"不但能显著提高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健康状况、不同收入水平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而且存在群体异质性,对弱势群体的政策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利用清华大学"中国城镇化与劳动移民研究成人问卷"的数据信息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建构,以此研究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如何具体影响流动人口心理健康。研究结果显示:女性流动人口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于男性要差;教育因素对女性流动人口心理健康的影响更为明显,教育水平越高的流动人口心理状态表现更积极;经济因素对流动人口心理健康影响不显著;流动人口的社会交往程度越高,城市居民对流动人口的社会排斥程度越低,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好。因此,在关注流动人口时不能只关注经济因素,城市应创造一个更友善的社会环境来接纳流动人口,并提供更多的社会交往空间,使其在城市更健康快乐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精神文化生活是老年生活的重要内容.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不高,精神需求没有得到很好满足.政府和社会应重视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将精神保障纳入老年保障的范畴,采取有效措施,建立老年精神保障机制,提高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对中国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重点关注新农保和新农合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性别、婚姻状况、是否有医疗保险、是否有亲人(除了配偶以外)或朋友能长期照顾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年龄和社交活动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部分显著。根据研究结论,建议老龄问题立法层面应考虑性别差异,适度提升基础养老金水平,进一步发挥新农合的医疗保障作用并加强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增加,是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趋势。但是,人口老龄化也会给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影响。如何采取积极措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老年人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最近,上海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在全市10个区100个居委会,抽选1000位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老年人生活状况的专题调查,以第一手资料向人们揭示了当前的上海老年人生活。  相似文献   

10.
杭斌  修磊 《统计研究》2015,32(12):54-61
本文基于CFPS微观跟踪调查数据,从地位寻求角度分析了住房攀比行为对城镇家庭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家庭对自身社会地位等级的主观评价与住房面积、消费水平、户主学历等因素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②住房面积攀比对城镇家庭消费有明显的抑制作用;③社会地位高的家庭的消费行为对其它家庭的示范效应显著,即中国城镇家庭存在向上攀比的地位寻求动机。  相似文献   

11.
20年来张家界旅游发展的民生福利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从旅游中进去,从民生中出来”的研究思路,在构建概念模型基础上,运用1989-2009年张家界统计数据,利用居民收入增长弹性系数、森指数、基尼系数、居民收入比指数、消费差距比指数和旅游服务密度指数6个指标,对张家界民生福利改善过程的整体情况和城乡差别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张家界城乡居民从旅游业发展中所获得的收入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收入增长慢于旅游产业的增长;同时,在城乡居民之间也存在差距,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弹性比农村高0.05;(2)张家界旅游开发带动民生福利改善,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是不平衡的,农村居民福利改善的速度既落后于城镇居民,也落后于财政收入增长;(3)随着旅游服务密度的提高,城乡收入差距比和消费差距大体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就是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实现这一目标必然要求从战略高度审视居民健康水平,把保障人民健康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优先目标。文章通过构建医疗保险、社会资本与健康水平的模型,采用2010—2018年CFPS五年的追踪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了医疗保险、社会资本与健康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医疗保险的参保类型会影响居民的健康水平,而在中国这样的传统型关系社会中,社会资本不仅对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还可能加强或者减弱医疗保险对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具体而言,"新农合"和认知性社会资本对居民健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城居保"和结构性社会资本对居民健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进一步地,结构性社会资本对"新农合"产生正面影响起到了阻碍作用,却充当了"城居保"扩大负面影响的缓冲剂。  相似文献   

13.
黄潇 《统计研究》2012,29(6):51-59
引致健康不平等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可追溯到收入不平等。本文利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采用建立在追踪调查样本上的集中系数,对1990-2006年间与收入相关健康不平等进行了测度和分解。结果显示:(1)城市和农村都存在着亲富人的健康不平等且累积效应不断深化,初始收入不平等是健康不平等加剧的重要原因;(2)居民平均健康水平有所降低,穷人的健康变动度大于富人,农村的健康不平等大于城市;(3)农村收入不平等扩大带来了健康不平等上升,而城市相关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使收入不平等扩大对健康不平等的负效应有所减弱。因此,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缩小城乡健康差距,是缓解健康不平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2008-2011/2012年两期面板数据,使用PSMDD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系统评估"新农保"对老人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农保政策的实施对老人的健康既发挥了积极作用,又带来了消极影响。"新农保"能够显著改善老人的自理能力和减少患慢性病数,提高了老人的生理健康,但是却降低了老人的幸福感,使老人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显著提升,导致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恶化。提高老人健康绩效的重点应在于对老人心理健康的照料和饮食条件的改善。同时,政府应注意到新农保制度实施过程中的消极影响,提早预防和改进。  相似文献   

15.
主观幸福感的结构方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凤 《统计研究》2007,24(2):27-32
摘  要:此文对主观幸福感进行了较系统的讨论。数据来源基于北京市统计局的一项调查。其思路是将诸多变量通过因子分析法归纳为四个主因素,即工作、生活、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通过这四个主因素的关系对影响幸福感的各种关系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其后的结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即现阶段GDP还是影响幸福感的最为重要的指标 。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乡多维贫困的测度及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艳云 《统计研究》2012,29(11):61-66
传统的仅用收入或消费来衡量贫困的方法只能提供单一的信息,从多维角度则能够较全面地认识贫困。本文利用CHNS数据库中2000年和2009年数据,借鉴了多维贫困指数的构造及分解方法,对近十年来中国城乡多维贫困进行了测度、分解及分析,认为总体上城乡贫困程度均有所减轻,农村贫困严重于城市,应重视医疗健康保险、卫生设施、城市住房、做饭燃料等维度上的贫困,同时降低中西部省份的贫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