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对城镇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给予了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城镇零就业家庭“存量消零”、提供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使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有所改善.但由于收入水平较低。教育、医疗的市场化、住房的商品化,及养老、医疗等各种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抗御风险的能力较差.特别是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能源类价格的上涨。对低收入群体家庭产生了较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2.
刘渝琳等 《统计研究》2021,38(5):121-135
本文在利用EM算法求解有限混合分布模型以识别CFPS数据库中各年度中等收入群体的基础上,使用生存分析方法估计了中等收入群体的持续期与退出风险。两种情境下的估计结果显示,20%以上的中等收入家庭在样本期内表现出了脆弱性,这意味着传统的仅考虑一期家庭收入状态的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测算可能高估了真实的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此外,家庭面临倒U型退出风险,持续期与退出风险存在显著的区域与城乡间差异:东部地区与城市地区的中等收入家庭表现出更强的收入稳固性。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家庭退出中等收入群体的决定因素,估计结果表明,家庭收入结构、家庭人口特征、家庭职业特征等因素对家庭退出风险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国外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将对中国家庭经济活动产生深远影响。在测算中国面临的外部经济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研究了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对中国家庭收入、消费和风险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对家庭总收入和家庭总消费均存在显著的负向作用,且这种负向作用随着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而增大;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对不同消费水平群体的家庭耐用品消费均有明显的负向影响,对中等消费水平群体的负面影响最大。此外,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对中国家庭收入和消费的影响表现出区域差异性和城乡差异性,在外向型产业占比更大的东部地区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村地区,家庭收入和消费受到外部经济不确定性的冲击更大。而拥有社会保险或商业保险是缓解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对家庭经济活动负面影响的重要调节方式。进一步分析表明,当家庭面临更大的外部经济不确定性时,会减少对风险资产的持有,增加持有无风险资产。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了风险模型的损失分布及其估计方法,在分析社会医疗保险医疗赔付模式下,根据定点医院相关数据对风险模型的损失分布进行了实证分析和估计。并采用蒙特卡罗方法进行了数据仿真,表明估计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9):111-120
在预期贫困脆弱性测度框架下,将家庭按非时变特征划分队列,利用队列分解方法识别家庭资产的累积风险冲击,据此构造一种测度资产贫困脆弱性的新方法。随后,采用2000—2015年CHNS数据,通过构建资产指数对中国家庭资产贫困脆弱性进行实证测度,并在队列层面予以分解汇总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收入贫困脆弱性,家庭资产贫困脆弱性更为接近实际的贫困发生率,印证了基于资产测度贫困脆弱性的可靠性;年轻组和年老组家庭更脆弱,西部地区农村家庭最脆弱,受教育程度越低越脆弱;脆弱性产生的原因存在差异,但水平效应依然占主导。意味着,在贫困识别过程中应该将家庭资产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并且刺激居民家庭资产积累的减贫政策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6.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最重要减贫手段之一,通过搬迁安置和产业帮扶措施旨在提高贫困人口应对风险的能力,在脱贫的基础上降低其未来陷入贫困的概率。利用陕南山区入户调查的数据,使用VEP方法,按照家庭消费的水平和波动对不同类型家庭的贫困脆弱性进行分解,从而深入研究易地扶贫搬迁影响农户贫困脆弱性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在女户家庭中表现出更为积极的减贫效果,参与搬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陷入短期贫困脆弱的概率,集中安置、新阶段的移民搬迁工程有效降低了其长期贫困脆弱性;在男性为主导的家庭中,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在提高家庭消费水平的同时,参与搬迁、搬迁时间等也导致了该类群体在总消费方面的波动,并提高了男户的短期贫困脆弱性。基于性别差异视角审视易地移民搬迁在不同家庭权力模式下的减贫效果,为后续精准施策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田雅娟等 《统计研究》2019,36(1):92-103
主观贫困包含着大量客观贫困无法体现的信息,是客观贫困测度的一种有效补充。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半参数广义可加模型的主观贫困效应的测度方法,利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的微观调研数据,对影响我国居民主观贫困感受的决定因素以及主、客观贫困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按照CSS数据中居民对自身经济地位的自我评价,将居民划定为主观贫困和非主观贫困两种状态;其次,为了更加灵活的捕捉连续变量的影响,利用所提方法对影响主观贫困的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并对主、客观贫困测度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居民主观上的贫困感受不仅受到家庭收入水平的影响,家庭规模、人口结构、教育水平、资产积累、医疗支出、家庭遭遇困境事件、居住位置等因素均会显著改变主观贫困发生的概率。因而居民主观贫困的脱离不仅依赖于经济条件的改善,教育、医疗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从政策上提高贫困人口应对困境的能力都对提升居民安全感和获得感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家庭消费的规模经济性对不同成员构成的家庭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家庭福利的评估和贫困的识别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国际研究对此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而中国居民家庭消费的规模经济性却少有研究涉及.文章应用Kakwani和Son考虑消费替代效应的规模经济研究框架,基于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微观数据,对中国城乡居民家庭消费的总体规模经济性和分项消费的规模经济性进行了估计.  相似文献   

9.
周强 《统计研究》2021,38(10):90-104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0—2015年跟踪数据,比较分析了农村家庭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的长期变动情况。在此基础上,使用Cox比例风险与动态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跨期贫困的动态转化概率、状态依赖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研究发现,农村多维贫困发生率下降幅度比收入贫困发生率下降幅度高出近20个百分点,但未脱贫的多维贫困家庭比收入贫困家庭具有更明显的贫困适应性。随着贫困持续时间的增加,无论是收入贫困还是多维贫困,中断当前贫困状态的可能性都下降了。进一步分析发现,子代职业地位、子代教育、城镇化水平和交通便捷度等因素显著降低了贫困家庭的贫困适应性与状态依赖,而贫困补贴对部分贫困家庭产生了补贴依赖效应,从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贫困适应性。本研究在理论上丰富了有关贫困动态性的探讨,为有效破解低收入群体的贫困状态依赖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教育对于增加收入、改善贫困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在目前多维贫困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本文在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两种贫困识别标准下,分析了教育改善贫困的效应在地区之间的异质性,考察了该效应是否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根据分层LOGIT模型的估计,本文认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发挥教育改善收入贫困效应的重要舞台,对于多维贫困的改善效应则不明显。本文得到的一个重要扶贫政策建议是要发挥教育改善贫困的效应,必须注重精准扶贫与发展地区经济相结合;但仅仅发展经济,不一定能保证教育对多维贫困的改善效应,减轻多维贫困需要更加重视公共产品供给和民生保证。  相似文献   

11.
贫困脆弱性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居民健康水平的下降.在阐述健康引致贫困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基于CHNS在2000-2009年间追踪调查数据,对贫困脆弱性和健康效用指数HUI进行测度,估计并分析健康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与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居民健康水平的恶化会使其面临更高的贫困脆弱性,居民健康水平每下降10%,贫困脆弱性大约会上升6%;健康影响贫困脆弱性的作用机制中,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渠道被证明是相对有效的,而人力资本渠道尽管体现出微弱效应,但尚未在统计上得到显著性验证.因此,制订前瞻性的反贫政策应着眼于建立健康风险防范机制,包括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和重大疾病救助力度,并增加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以促进其均衡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将城市福利分为户籍福利和非户籍福利的基础上,基于熵值法构建了城市福利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28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福利水平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户籍福利和非户籍福利都随城市规模的增大而增大,不同规模城市的福利差距很大,少数特大城市的非户籍福利水平高于其他城市户籍福利和非户籍福利的总和。城市福利的这种结构性差异对人口迁移产生了重要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宁愿到特大城市作非户籍居民,也不愿意到中小城市作户籍居民,特大城市即使严控户籍,也无法改变人口膨胀的态势。因此,特大城市人口疏解不应靠户籍管制,而应致力于缩小不同规模城市之间的福利水平差距。  相似文献   

13.
准确测度环境质量、居民收入对医疗健康支出的影响有利于完善环境保护与医疗改革政策。基于医疗技术进步、医疗政策等不可观测性,构建了截面相关的面板数据模型,采用了迭代GMM估计方法,分析了环境质量、居民收入对医疗健康支出的效应以及医疗支出的区域差异性。研究表明:环境质量的恶化导致居民医疗健康支出的增长,环境保护政策制定应以人为本;医疗保健支出的收入弹性略小于1,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能显著地改善居民健康状况;医疗支出上涨压力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性,政府应重视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医疗健康支出压力,给西部欠发达地区更多的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4.
The primary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omprehensively assess households’ burden due to health payments. Starting from the fairness approach developed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e analyse the burden of healthcare payments on Italian households by modeling catastrophic payments and impoverishment due to healthcare expenditures. For this purpose, we propose to extend the analysis of fairness in financing contribution through a generalized linear mixed models by introducing a bivariate correlated random effects model, wher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outcomes is modeled through individual- and outcome-specific latent effects which are assumed to be correlated. We discuss model parameter estimation in a finite mixture context. By using such model specification, the fairness of the Italian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is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年的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社会经济地位等客观社会分层变量和阶层意识等主观社会分层变量对居民自感健康的影响。研究表明: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个人年收入、家庭年收入等客观社会分层变量和阶层意识、自评家庭经济地位等主观社会分层变量与其自感健康水平显著相关。同时,年龄、性别、政治面貌等个体特征变量能较好地解释居民自感健康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A survey on health insurance was conducted in July and August of 2011 in three major cities in China.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 the household coverage rate, which is an important index of the quality of health insurance. The coverage rate is restricted to the unit interval [0, 1], and it may differ from other rate data in that the “two corners” are nonzero. That is, there are nonzero probabilities of zero and full coverage. Such data may also be encountered in economics, finance, medicine, and many other areas. The existing approaches may not be able to properly accommodate such data. In this study, we develop a three-part model that properly describes fractional response variables with non-ignorable zeros and ones. We investigate estimation and inference under two proportional constraints on the regression parameters. Such constraints may lead to more lucid interpretations and fewer unknown parameters and hence more accurate estimation. A simulation study is conducted to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f constrained and unconstrained models and show that estimation under constraint can be more efficient. The analysis of household health insurance coverage data suggests that household size, income, expense, and presence of chronic disease are associated with insurance coverage.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新医改中政府做出的投入承诺以及近十年的卫生总费用和相关经济数据,分析估算了2009—2012年中国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以及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例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短期内降低趋势比较明显,但要保证长期的降低趋势,不仅需要政府的持续投入,还需要社会支出的同期大力支持及尽快地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8.
Household Expenditure Survey (HES) data are widely reported in grouped form for a number of reasons. Only within-group arithmetic means (AMs) of the household expenditures on various consumption items, total expenditure, income . and other variables are reported in the tabular form. However, the use of such within-group AMs introduces biases when the parameters of various commonly used non-linear Engel functions are estimated by the Aitken's generalized least squares (GLS) method. This is because the within-group geometric means (GMs)/harmonic means (HMs) are needed in order to estimate unbiased parameters of those non-linear Engel functions. Kakwani (1977) estimated the within-group GMs/HMs from the Kakwani-Podder (1976) Lorenz curve for Indonesian data. We have extended his method to estimate within-group GMs/HMs to a set of variables, based on a general type of concentration curve. It is shown that our estimated within-group GMs/HMs based on concentration curves are not entirely suitable for the Australian HES data. However, these GMs/HMs are then used to estimate Engel parameters for various non-linear Engel functions and it is seen that these elasticities are different for some items of certain non-linear Engel functions than those when the reported within-group AMs are used as proxies for within-group GMs/HMs in order to estimate those non-linear Engel functions. The concept of the average elasticity of a variable elasticity Engel function is discussed and computed for various Australian household consumption items. It is empirically demonstrated that the average elasticities are more meaningful than the traditional elasticity estimates computed at some representative values for certain functions.  相似文献   

19.
王学义  张冲 《统计研究》2013,30(3):59-63
本文借助中国2001—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考察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少儿和老年抚养系数)变化对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少儿抚养系数对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影响不显著;老年抚养系数对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有正影响,即老年抚养系数的上升会带动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增加。此外,本文还发现,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滞后一期系数都为正,系统GMM两步估计系数为0.51,表明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存在较强的惯性;人均收入增长对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有正向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韩秀兰 《统计研究》2013,30(5):31-36
 借助社会福利函数对益贫式增长测度的可分解性,结合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提供的家庭就业率、劳动参与率、劳动报酬率、劳动时间等微观数据,追溯居民收入形成的劳动力市场特征要素,将居民收入和各劳动力市场特征的效用性、公平性与增长的损益相结合,应用要素分解模型阐释中国新世纪以来城镇家庭收入增长的益贫性及其形成机制,由此得到更具针对性的收入益贫式增长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