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维贫困理论与方法更有助于对贫困的精准识别和量化.本文构建了新型多维贫困指标体系,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引人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测度并分解了农村家庭多维贫困的广度、深度和强度水平.研究结论表明:随着贫困维度的增加,多维贫困的广度、深度和强度指数下降,表明农村家庭不易发生多维极端贫困;农村家庭多维贫困指数(MPI)呈西高东低态势,表明农村家庭多维贫困具有典型的区域分布特征.此外,多维贫困指数分解结果显示,收入、金融和教育等因素是我国农村家庭致贫的主因.其中,东部地区金融因素影响最大,而中西部地区则为收入因素.研究结论为贫困的识别和精准扶贫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9):121-128
老龄化背景下农村老年人贫困问题逐步显化。基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在测算收入贫困的基础上,采用AF方法测算了农村老人的客观多维贫困指数(MPI-I)和包括主观福利的多维贫困指数(MPI-II),涉及收入、教育、健康、生活水平和主观福利5个维度。研究发现,MPI-II测量的主、客观多维贫困发生率最高且主观福利贡献最大;MPI-I测量的客观多维贫困次之,收入贫困发生率最低。进一步,对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样本进行交叉识别,收入贫困的农村老人中有96%同时陷入多维贫困,多维贫困样本中一半以上为非收入贫困。这说明虽然收入始终是农村老人多维贫困识别的重要因素,但以主观福利为代表的非收入因素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农村贫困标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农村扶贫    开发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极端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1999年的3400万人,极端贫困发生率由30.7%下降到3.7%,到2000年底我国农村还存在2000多万极端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因此新时期还要继续扶贫。但问题是新时期的农村扶贫对象如何确定,农村贫困人口有什么主要特点,反贫战略如何制定?这些问题都与贫困标准制定有关。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根据农村扶贫工作的需要和客观实际情况的变化,研究制定新时期农村贫困标准。一、制定新时期农村贫困标准的主要依据1.现行农村贫困标准是…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贫困监测系统的建立中国大规模的政府扶贫工作始于80年代中期。作为中国政府反贫困努力的一部分,国家统计局对贫困监测工作历来非常重视。早在1986年,就利用全国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进行贫困标准及有关问题的研究下口测算。从1994年开始,配合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国家统计局与扶贫办和世界银行合作,在西南世行贷款扶贫项目区,作为扶贫项目的一部分,首次建立了客观、独立的贫困监测与评估体系,逐步加强了贫困状况详细信息的搜集。为建立全国贫困监测与评估系统积累经验。1997年,在国家计委、国务院扶贫办、财…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年的5期数据,构建了带有收入门槛的多维相对贫困指标体系,对农村多维相对贫困进行测度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多维相对贫困指数进行静态和动态分解,并使用Dagum基尼系数对相对贫困的区域差异进行测度。结果表明,2010—2018年,农村居民的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并逐渐趋缓。多维相对贫困的总体差异存在,主要是由区域间差异导致的。具体来看,公共服务维度的减贫效果大于个体维度,收入维度对多维相对贫困指数的贡献率逐渐上升,收入维度依然是多维相对贫困最重要的衡量指标。降低农村居民的多维相对贫困,要从提升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向缩小家庭收入差距转变,在系统性地降低相对贫困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个体脱贫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2002年,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农业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发文,共同布置并组织开展2001-2010年农村贫困监测工作。十年来,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各级统计调查人员辛勤努力,统计调查部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村贫困监测调查体系,收集了大量翔实的数据,研究测算了符合中国国情的贫困标准,全面反映了农村经济贫困和多元贫  相似文献   

7.
按贫困发生率推算,2005年全省城镇绝对贫困人口96.9万人。城市的贫困相对农村贫困而言,直到在上世纪90年代尚不十分突出,90年代后,城市贫困问题开始显现。根据有关部门测算的贫困标准(*注),利用城镇住户调查资料计算,2005年绝对贫困发生率为4.8%,分别比1995年和2000年减少1.1个和0.9个百分点。按贫困发生率推算,2005年全省城镇绝对贫困人口96.9万人,分别比1995年、2000年增加18.3万人和7.7万人。贫困发生率有所下降,而贫困人口规模却在增加。城市绝对贫困特征家庭人口多,有收入者少对城镇2100户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显示,2005年我省绝对贫困户…  相似文献   

8.
吴昭平 《浙江统计》1995,(10):27-28
农民人均纯收入,在经济发达地区是农村小康建设一项最重要的指标,在贫困地区又是实现脱贫的一项主要衡量标准。如《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提出的奋斗目标,把“绝大多数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00元以上(按1990年不变价格)作为到本世纪末解决贫困人口温饱的一条重要标准。”因此,衣民人均纯收入的真实和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民小康生活质量的高低和农村小康建设的成效,也关系到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的成效和贫困人口脱贫后的生活质量。近几年来,绝大多数地方统计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工作是认真负责的,数据也是真实准确的。但由于目前…  相似文献   

9.
引言贫困问题是世界性问题,消除贫困是人类发展的奋斗目标。当今世界组织以及国外政府为消除贫困而进行不懈的工作,给贫困地区扶持与援助。我国政府从1986年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实施扶贫开发。2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加大扶贫投入和工作力度,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2005年的236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3.07%下降到2.5%。与此同时,青海省农村牧区扶贫开发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贫困人口由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1994年的119.5万人减少到2005年…  相似文献   

10.
刘小莉 《四川省情》2006,(10):31-32
四川是西部大省,人口众多,区域差别大,农村贫困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尽管通过多种措施在缓解贫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贫困问题仍然是我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成为建立和谐社会的巨大障碍。因此,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在“十一五”期间,要“缓解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继续减少贫困人口,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四川是西部大省,人口众多,区域差别大,农村贫困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现状根据全国农村贫困监测标准,2005年全国农村绝对贫困线…  相似文献   

11.
我国贫困人口的脆弱度与贫困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劲光 《统计研究》2011,28(9):42-48
 在贫困脆弱性和贫困动态理论的逻辑归纳与阐述基础上,利用辽宁省重点贫困县调查样本数据,采用聚类分析、脆弱度分析以及敏感度分析等方法实际测度了贫困县贫困状态的分布情况和脆弱程度;从贫困动态的角度,对贫困户1997~2006年间的贫困发生频次、深度及持续时段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各个贫困县的贫困脆弱性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受多重致贫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类型分布特征;贫困动态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贫困脆弱度的结果;贫困时段分析与以往研究发现略有不同,呈现出“暂时贫困”和“长期贫困”二者“并重”的特征,而非“单一分布”的“偏态”, 真正有效率的扶贫救济制度应当准确地锁定在持续贫困的家庭上,政策相应地要具有差异性和弹性,这样才有可能快速及时的解决攻坚阶段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article, we propose an empirical likelihood-based method of inference for decomposable poverty measures utilizing poverty lines which are some fraction of the median of the underlying income distribution. Specifically, we focus on making poverty comparisons between two subgroups of the population which share the same poverty line. Our proposed method is assessed using a Monte Carlo simulation and is applied to some Canadian household income data.  相似文献   

13.
Since Sen's (1976) paper on poverty measurement, a substantial literature, both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has emerged. There have been several recent efforts to drive poverty measures based on different approaches and axioms. These poverty indices are based on head count ratio, poverty gaps and distribution of income. These are very narrow in approach and suffer from several drawbacks. However,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paper is to introduce a new poverty measure based on a holistic and system modelling approach. Based on Chopra's human contestability (Chopra, 2003, 2007) approach to poverty, this new approach to measuring poverty has been developed using a structure equation model based on Kanji's business excellence model (Kanji, 2002) to create the proposed poverty model. We construct a latent variabl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o measure the contestability excellence within certain boundaries of the societal system. It will provide us with a measurement of poverty in a society or community in terms of human contestability. A higher human contestability index will indicate the lower poverty within the society. Strengths and weakness as of various components will also indicate that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individual requires extra society or government support to remove poverty. However, there remains considerable disagreement on the best way to achieve this.  相似文献   

14.
周强 《统计研究》2021,38(10):90-104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0—2015年跟踪数据,比较分析了农村家庭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的长期变动情况。在此基础上,使用Cox比例风险与动态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跨期贫困的动态转化概率、状态依赖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研究发现,农村多维贫困发生率下降幅度比收入贫困发生率下降幅度高出近20个百分点,但未脱贫的多维贫困家庭比收入贫困家庭具有更明显的贫困适应性。随着贫困持续时间的增加,无论是收入贫困还是多维贫困,中断当前贫困状态的可能性都下降了。进一步分析发现,子代职业地位、子代教育、城镇化水平和交通便捷度等因素显著降低了贫困家庭的贫困适应性与状态依赖,而贫困补贴对部分贫困家庭产生了补贴依赖效应,从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贫困适应性。本研究在理论上丰富了有关贫困动态性的探讨,为有效破解低收入群体的贫困状态依赖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5.
杨冬妮  杨叶 《统计研究》1989,6(1):58-60
一、确定贫困程度的方法 (一)贫困的定义。美国经济学家马丁·雷因指出:“广义的贫困概念有三个定义:基本生活费用,收入分配不均,外在影响”。 基本生活费用是指维持生命,体力所需要的最低生活费用。它旨在把贫困客观地描述为低于摄取最低生活必须品所需的收入。缺少维持生命必须品的人被定义为穷人,这是绝对贫困的概念。用这个定义测定贫困率有营养法和基本需求法两种。  相似文献   

16.
贫困测度指标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一般来说,研究贫困问题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贫困的识别;二是贫困程度测定;三是反贫困效果判定以及相应的战略选择。贫困识别问题主要指贫困的基本范畴及贫困线的合理确定,关系到贫困集合的准确界定;贫困程度的测定主要指贫困指数的定义和计算,关系到贫困程度大小的判  相似文献   

17.
贫困线度量是贫困研究的关键步骤和政府制定扶贫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利用安徽省统计年鉴数据,采用"扩展线性支出法(ELES)",对安徽省1996-2005年的贫困线做了测度,并以此为标准与其他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贫困线整体上保持了一个上升的趋势,但是其中在1999、2001和2004年出现比往年低的情况;低收入群体贫困状况在恶化,现有贫困线距离扶贫的标准还很遥远。  相似文献   

18.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6):107-114
基于OECD绿色增长战略框架,重塑测度中国绿色扶贫性增长指标体系;利用包含多种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ZSG-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及其指数分解对1998—2016年中国绿色扶贫性增长进行科学合理的测度,并运用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对其进行趋势分析。结果发现:中国绿色扶贫性增长水平总体呈现逐年波动下降的趋势,其中两个重要源泉是纯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前者呈现上升趋势,后者呈现下降趋势,且前者的上升幅度低于后者的下降幅度;各地区绿色扶贫性增长水平、纯技术进步以及效率改进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绿色扶贫性增长水平和效率改进水平最高,中部地区纯技术效率水平最高,而西部地区三个方面指标都最低。进一步分析显示,中国绿色扶贫性增长指数具有收敛性,即存在阶段式σ收敛以及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研究了1988-2013年间我国城镇居民的贫困问题。以利用“马丁法”计算的各省历年贫困线作为贫困识别标准,发现25年间城镇地区的贫困率下降明显,尤其暂时性贫困和持久性贫困的贫困率已经很低,贫困人口以选择性贫困为主,即消费不足成为我国城镇人口贫困的主要特征。家庭人口多、有未成年子女会有更大概率陷入贫困,而教育和稳定的就业则可以有效缓解贫困。当前我国城镇地区的贫困人口认定和救助主要以收入为标准,本文认为应充分重视贫困人口消费不足的问题,拓展专项救助的范围,同时增大对教育、卫生、住房等基本民生保障的投入,减少低收入群体的过度储蓄,并特别关注贫困青少年的精神和物质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