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消费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环节,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具有消费和投资双重属性的房地产,通过其对消费的挤占作用和财富效应,对居民的消费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利用1998~2007年29个省(市)的相关数据建立面板模型分析消费习惯、收入、房价等因素对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收入是影响消费最主要的因素,消费习惯,房价,房价收入比以及它们所产生的综合效应也会对居民的消费行为产生显著影响且在不同消费水平地区影响差异不同。  相似文献   

2.
文章构建了包含人口年龄结构、预期房产收益率、利率的房价决定模型.基于该理论模型,在对1998-20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11个省份人口年龄结构“四分法”数据、7个省份人口年龄结构“五分法”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总抚养负担的下降是房价提升的重要推力,其中少年抚养负担对于房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而老人赡养负担对于房价的影响是不确定的;预期房产收益率是推升房价的重要因素;利率对于房价的影响系数始终为负.  相似文献   

3.
范超  王雪琪 《统计研究》2016,33(8):95-100
房价收入比是反映居民购房可支付能力的重要指标。为了更真实准确反映我国居民长期承受的购房负担,本文基于持久收入假说,利用我国35个大中城市数据,建立状态空间模型,估计出持久收入意义下的房价收入比,通过情景分析确定其合理上限,并分析主要特征。研究表明:①我国房价-持久收入比的合理上限为7.6,2002-2013年35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持久收入比均值是9.2,其中28个城市已超过该上限,比值最高的北京已达到14.9;②城市越发达,则房价-持久收入比越高,居民需要承受的购房压力越大,且在时间趋势上,一线与二三线城市间的差距呈现扩大趋势;③在地理分布上,我国东部、中部、东北地区、西部大中城市的房价-持久收入比呈现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④相比于传统方法中根据可支配收入测算的房价收入比,房价-持久收入比与其约有10%的差异。当前我国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继续限制房价,减轻居民购房负担。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考虑居民收入不平衡和地区差异的基础上构建了家庭购房压力系数指标并以此作为门限变量,采用2010—2018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对房价和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整体而言,我国住房资产增值并不能拉动消费,并且在研究住房资产增值对消费的影响时共同因素是不容忽视的。考虑地区经济增长率这个共同因素的影响后,住房资产增值并不能拉动消费,一旦遗漏该变量,模型将存在内生性问题,估计结果将表现为住房资产增值能够拉动消费。(2)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异质性,这种异质性的存在不利于促进共同富裕和扩大内需。当家庭购房压力系数不超过15.77时,房价上涨带来的住房资产增值并不能拉动消费增长,对于家庭购房压力系数超过15.77的群体而言,房价上涨加重了其负担,将抑制他们消费的增长。(3)不同地区的房价收入比存在明显的差别,与其他省份相比,房价收入比高的地区消费增长相对较慢。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建立城市地价与房价关系的动态模型为目标,研究在城市房地产市场不充分发育和管理体制分离条件下,城市地价与房价构成要素及影响因素体系,建立价格构成和影响因素数理模型。利用动态模型对重庆市进行了模拟实证分析。在重庆市范围内动态提取城市房地价格与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相关数据,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修正和完善得出重庆市在一定时间段、一定政策环境下的房价地价推拉关系系数,证明此系数在特定条件下是保持稳定的,并对此做了详细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6.
房价波动与金融支持的关联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构建消费者-开发商两部门的房地产市场均衡模型,分析金融支持与房价的相互作用机制。利用1999~2009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对提出的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1)金融支持对房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金融对住房的支持是导致房价大幅波动的重要因素;(2)房价波动同样对金融支持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房价的上涨将导致金融对房地产的支持力度提升。(3)金融支持对房价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但房价对金融支持的影响则不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就业和产值两个视角出发,测算各城市就业集聚与产值集聚指标,使用面板回归衡量从2004-2013年十年间我国地级市层面的产业集聚对房价波动的影响.结果显示,就业集聚与产值集聚都会促进房价和房价收入比的上涨,而且毗邻城市房价之间还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城市环境特征因素对房价、房价收入比也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小学师生比、人均医院床位数以及每万人公共拥有公共汽电车数的增加对房价、房价收入比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人均绿地面积对房价、房价收入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市区人口密度因素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邓创  徐曼  汪洋 《统计与决策》2016,(17):116-119
文章根据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建立P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检验了利率、货币供给和信贷规模三种货币政策冲击对房价的非对称性影响,并对东、中、西部地区货币政策房价调控效果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对房价的调控效应不仅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特征,而且各种货币政策对不同地区房价的冲击影响也都表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提出以高斯核函数为基本元素构建适应空间面板数据特征的新权重矩阵,综合时变性、时空交互滞后性与非对称空间滞后性。利用非嵌套检验方法判定新权重矩阵的优越性,经检验新权重矩阵比基于地理距离的0-1权重矩阵更适合捕捉城际房价的空间结构。以新权重矩阵构建空间模型研究2010-2013年房地产宏观政策调控房价的效应。研究发现销售面积引起房价反向变动,土地价格、国内贷款引起房价同向变动,区位因素对房价影响显著。政府减轻土地财政依赖、紧缩银根与信贷可有效降低房价,对房地产市场应实施分类调控。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3—2016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运用IV-2SLS方法实证分析房价的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结果显示:收入水平与人口流动推动了过去的房价上涨,但收入水平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最弱,而人口流动的影响最显著;预期收益增加会引发房价上涨,对东部、西部和中部的影响依次下降;土地财政依赖对东部、西部地区房价的影响明显高于中部地区;少年抚养比的下降和老年抚养比的提高是导致房价持续上涨的人口结构因素,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老年抚养比增加对房价有积极的拉动作用;从婚姻状况看,未婚率能够部分解释房价上升,东部沿海地区离婚率增加使房价飙高;房地产交易环节税对房价上涨的贡献率大于房地产持有环节税,即引导房价理性波动更需要从调整交易环节税着手。  相似文献   

11.
从另一种角度计算房价收入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房价收入比是衡量居民住房消费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我国普遍认为房价收入比超过了国际警戒线。文章认为仅仅用现在的房价收入比不能准确地反映居民住房消费的整体水平,而应该对房价收入比细分,建立一个房价收入比指标体系,不同的研究方面对应不同的房价收入比指标。文章选择了三个细分的标准,根据每一个细分的标准计算有关的房价收入比。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创新性地从房价上涨的视角对我国地区经济收敛趋缓现象做出解释.文章首先提出房价会影响劳动力流迁和企业选址决策进而影响地区经济收敛的理论机制,接着采用2000-2014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以大中城市为样本的中国经济发展不存在绝对收敛,但存在条件收敛趋势,高房价会抑制这一趋势并拉大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不考虑时间效应时,地区经济增长收敛速度为0.129%;而考虑时间效应时,经济增长收敛速度会提高0.194%.受房价因素的影响,地区经济收敛趋势依赖于与房价的共同作用,经济增长本身不再收敛,甚至呈现出发散的趋势;且这一效应存在明显的时间段差异.  相似文献   

13.
黄静  屠梅曾 《统计研究》2009,26(7):13-19
 本文利用全国29个大中城市1999-2008的季度面板数据,采用最新发展的非平稳面板计量方法,对我国城市房价与地价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克服了以往研究中小样本带来的低效果以及忽略了各城市差异的问题。得到的主要结论为:(1)东部经济较发达城市和西南省会城市,地价对房价的长期影响程度较其它中部地区的省会城市大;中部省会城市的房价对地价的长期影响程度要大于东部地区和西南省会城市;(2)总体上,房价对地价长期影响的程度高于地价对房价的影响;(3)长期来看,各城市的房价和地价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短期而言,房价是地价的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14.
鉴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和区域经济差异,以广西城镇为例,实证人口年龄结构、房价与居民消费动态关联:房价收入比对城镇居民消费倾向有长期稳定正影响,居民财富效应显著;人口老龄化已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而少子化则未影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可能影响房价收入比、居民消费倾向及恩格尔系数。  相似文献   

15.
从通胀预期角度看国内通胀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期因素被理论界认为是引起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控制通货膨胀,人们必须掌握通货膨胀的内在成因.因此,文章以企业家信心指数和消费者预期指数两个调查数据代替通胀预期指标.建立截距和斜率同时变动的虚拟变量模型,分别研究紧缩和扩张时期通货膨胀的成因.模型估计结果显示.企业家的预期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显著,我国的通货膨胀主要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而房价、医疗费用等重要生活支出在消费者价格指数中所占的比重较低,不能很好的衡量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房价差异的影响因素,归纳导致城市房价差异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实证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异是导致城市房价差异的主要因素,而交通便利性、外来常住人口规模、城镇居民富裕程度以及限购政策对城市间房价的差异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人口特征、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三者的相互影响机制,基于2002-2015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年度数据,建立了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将人口密度作为异质变量构建计量模型来研究房地产市场的非线性影响因素,研究中国省市人口特征对房价波动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人均GDP对房价的影响随人口密度增加呈现非线性提升效应;人口密度小的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比人口密度大的城市更像是“货币现象”;当人口密度较小时,地区中老年人口占比越大,房价有下降趋势,反映了房地产“年轻人推动房价上涨”的直观趋势,但是极少人口密度比较大城市例外。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当前经济环境中,北京市城镇居民的住房情况、购房意愿、还贷压力以及对房价的判断和预期,我们设计了北京市城镇居民购房需求调查问卷,该项调查可以作为房地产市场中需求方信息的补充。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我们编制了北京市居民购房需求指数,进而构造了北京市居民购房需求先行合成指数,该指数领先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指数2个季度。  相似文献   

19.
房地产市场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对人民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国家历年来都出台了许对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但这些政策没有起其抑制房价的作用,文章通过构建房价与地价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房地产市场政策环境因素对房价地价的影响力度,模型证实了当前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房价地价未产生预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2003-2013年全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借助动态面板广义矩模型,从城镇化综合评价体系出发,实证分析城镇化与房价对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全国层面上城镇化综合水平对居民消费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不同区域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对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有明显差异;房价对居民消费增长存在正向作用,其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且具有滞后性;城镇化与房价的交互作用对促进居民消费呈显著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