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最佳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它严重影响到人类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外,与人类的活动,特别是与使用化石燃料过程中排放二氧化碳的程度密切相关.随着气候变暖,人们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呼声也日益强烈.……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上有将近40%的人生活在城市,到2030年这一数字要达到60%。因此城市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零碳城市”概念的提出正是基于这一背景。所谓“零碳城市”即指城市对气候变化不产生任何负面影响,或者说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追本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变暖话题的热议,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问题,应建立何种排放标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是解决温室效应的关键。本文在此背景下,对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相关内容进行全面梳理,了解、掌握目前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内容的进展,目的是更好地促进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制度的编制。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暖,地球在发烧!全球变暖已经引起了全人类的关注。2007年2月初,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确认,20世纪中期以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很可能”由人类活动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增多所导致。在这里,“很可能”表示可能性至少在90%以上。2007年6月初在德国召开的八国集团峰会确定的关键词是“气候变化”。本文试从中外若干资料中选出地球变暖所引起的十大话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二氧化碳排放显著影响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因此分析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环渤海地区为例,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分解分析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考虑非期望产出后,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的全要素生产效率低于1,表现为无效性生产;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在不同地区差异较大;规模效应是环渤海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而产业结构效应是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二氧化碳(CO2)排放与减排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作为全球最大CO2排放量的中国,尤其值得研究。本文运用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因素分解法对中国1997-2007年CO2排放强度进行了因素分析。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既测度了直接CO2排放,也测度了间接CO2排放;并考虑了各类不同种类能源的碳排放因子的差别,因此更具准确性和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模式的转变是CO2排放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能源强度;而需求模式的作用较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在未来发展中不仅要注重生产领域的减排,更应重视培养清洁需求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20世纪飞速发展的工业经济给人类带来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但也带来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肆虐,固体废弃物成灾.  相似文献   

8.
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大会日前正如火如荼地召开。中国在大会召开一周前即承诺2020年前碳排放减少40%~45%。向全世界展示了全力以赴配合全球低碳意志的决心。对于全球气候问题,不仅政府坚定,普通公众亦高度关注。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09年8-9月的一项全国范围的调查表明:普通公众对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高度关注,并且愿以实际行动来改善气候环境;但是绝大部分普通民众对包括《京都议定书》在内的国际气候条约并不了解。  相似文献   

9.
征收碳税对二氧化碳减排及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超  王锋  门明 《统计研究》2011,28(7):45-54
 征收碳税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深入研究碳税税制的设计、最优税率的选择及征收碳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7年投入产出表,采用动态碳税调整机制构建多目标最优碳税投入产出模型,以总产出减少幅度与CPI上涨幅度为约束条件,模拟实现CO2减排量最大化及政府消费净额最大化时应选择的最优碳税税率,并分析征收碳税对宏观经济中CO2排放量、化石能源消费量、总产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以及对各部门CO2排放量、产出、产品价格指数的影响。主要结论表明:在第一组约束条件下,应该选择的最优碳税定额税率为8.84元/吨CO2,以此税率征收,可获得CO2减排3.92%的环境收益,但需付出总产出下降0.99%和CPI上涨2.96%的经济成本;在第二组约束条件下,应选择的最优碳税税率为17.99元/吨CO2,以此税率征收,可获得CO2减排7.67%的环境收益,但需付出总产出下降1.96%和CPI上涨5.99%的经济成本。此外,两组约束条件下的其余模拟结果,也为政府相关部门平衡节能减排与经济冲击提供了更多参考,有助于碳税政策的稳步实施。  相似文献   

10.
《北方人(悦读)》2020,(2):54-54
绿色出行就是采用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出行方式,既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又益于健康、兼顾效率。比如,多乘坐公共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合作乘车,环保驾车,或者步行、骑自行车等。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家车的拥有量在不断上升,这也预示着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为减少环境污染,治理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世界各国都在提倡绿色出行。  相似文献   

11.
经济论坛     
《四川省情》2016,(12):4-5
聚焦全球气候治理 《巴黎协定》的快速生效,再次表明气候变化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具共识的议题之一,没有国家可以置身事外,也没有国家可以独立应对。  相似文献   

12.
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各国政府或部门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予以规范与引导。在此背景下,文章研究了电力市场环境下计及CO2减排调度的激励规制问题。根据排放权交易市场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化特征,应用委托—代理和激励性规制理论建立了CO2排放配额价格的随机变化模型。基于合理利用竞价市场中主体的行为对市场状态和调度结果的影响,设计出了反映发电公司贡献的激励性厂网合作减排模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研究工作为电力市场碳减排调度策略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可变参数STIRPAT模型定量分析1971-2050年人口政策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口数量、城市化、老龄化、家庭规模、性别结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碳强度因素对1971~2010年中国CO2增量的贡献率分别为34.3,26.9,23.9,13.2,-0.45,74,0.3,-72.1.如果没有人口政策,1971-2010年中国CO2排放量要比实际多112亿吨.如果明显放宽人口政策,未来中国CO2排放量将显著多于保持政策不变条件下的排放量,稳定的人口政策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环境扩展的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EE-MRIO)模型框架下,本文基于WIOD数据库,使用EEBT和MRIO两种方法核算了全球7个区域的生产碳排放、消费碳足迹、国际贸易隐含碳以及净碳转移,揭示了国际贸易碳转移的全球图景和时间演变。研究结果为国际气候谈判和全球气候变化应对提供了进一步的信息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一、碳交易产生的背景 碳交易机制是规范国际碳交易市场的一种制度,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碳资产,原本并非商品,也没有显著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区间贸易隐含CO2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方法测算了中国2007年8大地区CO2排放的生产者责任与消费者责任,既估算了各地区对外贸易出口与进口的隐含CO2排放量,也估算了中国8大地区之间贸易流人流出所隐含的CO2排放量;并比较分析了不同地区CO2排放成本转移的相对强度,提示了不同地区贸易隐含CO2排放的行业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就中国与国外的隐含CO2流动看,中国生产过程中实际排放的CO2已超过了消费者责任下的排放量;就中国内部来说,也存在着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向欠发达的内陆地区的“碳泄露”现象,而南部沿海和京津地区的CO2排放成本转移的相对强度最大,同时内陆与沿海地区的隐含CO2排放的产业分布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要闻速览     
《人民周刊》2021,(8):8-9
习近平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应美国总统拜登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4月22日晚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共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之策,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我国西部11个省份2000~200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计量模型,分析了我国西部各省CO2排放量与GDP、人口、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GDP和能源强度对西部11个省份的CO2排放量有显著影响;人口对内蒙的CO2排放量有显著影响;第二产业的比重对四川、贵州、甘肃、宁夏和内蒙的CO2排放量有显著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我国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如下的对策建议:发展低碳经济;控制人口;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能源等.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中国1965~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经济增长、电力消费和CO2排放之间的动态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CO2减排的具体路径。研究发现:经济增长、电力消费和CO2排放三个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并且经济增长和电力消费以及电力消费与CO2排放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但是经济增长与CO2排放之间只存在从经济增长到CO2排放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LMDI方法,采用“三层完全分解法”,对中国1997-2014年的CO2排放总量进行分解,探讨了8大区域的CO2排放特征及其对全国碳排放的贡献,并分析了能源结构、能源强度、产业结构、人均产出、人口结构及人口总量6大因素对CO2排放的影响.文章基于CO2排放增长与经济增长联系紧密的基本特征,分4个阶段考察了区域CO2排放特征及各因素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8大区域中,京津和南部沿海地区对全国碳排放增长的贡献最小,中部和北部沿海地区的贡献最大,西北地区的贡献呈上升趋势;在影响CO2排放的因素中,人均产出的变动为主要助长性因素,能源强度的变化为主要抑制性因素,能源结构变动的助长性逐年减弱,并在近年成为抑制性因素;2007年之后,随着经济增长放缓,产业结构也由助长性因素转为制约性因素.据此,本文提出了需要协调区域发展、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升级产业结构、改善能源使用的技术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