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督教与西方文学的联姻,一方面是它需要文学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它的“真理”,另一方面是基督教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经超出了狭隘的宗教意义,形成了一种对西方人的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伦理原则,产生巨大影响的文化现象。自中世纪以来,西方文学在其发展中走过了一条对基督教顶礼膜拜、反思与反叛、回归与超越的变迁之路  相似文献   

2.
宗教与文学在切近人类本质意识这一点上有着天然的缘分,二者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渗透、影响和交融的关系,六朝南方神仙道教与诗歌的互动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上清道教中的隐语,即是宗教与诗歌最直接的关联结果;随着诗歌语言艺术的发展和成熟,精致化的韵语又成为上清道教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与宗教得到了自觉性的融合。更重要的是,诗歌最后成为上清入道者表现一己内心纯粹宗教体验的主要文学形式,传达了诗人在宗教感召与影响下的情感,体现出宗教与诗歌之间的更深一层次的互动。  相似文献   

3.
医院骑士团作为西欧中世纪历史上一种独特的超国家的军事宗教组织,集中体现了12—13世纪西方与东方在宗教、经济和政治利益上剧烈的冲突与融合的大背景。医院骑士团在中东地区活动的主要历史对西方中世纪文明与近代文明的深远的影响则与西欧社会深刻的基督化进程与基督教传统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4.
多元文化的融合是中世纪欧洲文学最显著的特征,这一特征形成于复杂动荡的社会历史。东方游牧民族匈奴西迁欧洲是直接而重要的因素,使得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明和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影响、彼此交融,从而开启构筑了中古欧洲文学空前的多元文化相融合的格局。  相似文献   

5.
卡夫卡作为一个西方作家,却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他阅读了大量中国文化典籍,在他的思想和创作中明显地体现出中国文化对其极深的影响。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卡夫卡的创作及理念又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新时期文学,许多作家常常将卡夫卡视作“知音”,这反映了全球化语境下的中西方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与中世纪文学观念的内在联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现代意义上的宗教和文学,都属于人类意识形态文化的范畴,二者都是人精神领域发展到强盛时期的产物.欧洲中世纪神学宗教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具有了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思维再造一个完全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精神世界的强大能力.而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的出现,则表明人类具有了通过自己的大脑用形象和情感再造一个物象世界的能力.从文化学的意义上说,中世纪的西方文学的观念和基督教的观念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而言,基督教的思维结构与文学的思维结构、基督教目的与文学的目的以及基督教对文学的内在艺术要素之间的关系等等都有着极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的整体格局来看,中国现代西部文学所体现出来的“现代西部精神”,应当被看作是中国西部不同民族的游牧文化与中原内地的农耕文化和都市文化之间的碰撞、融合,以及西部独特的宗教底蕴和不同身份的作家自身所独有的生命体验与个性等诸种因素相互交融的产物。由此才形成了西部文学的那种集自然、神性、流寓与悲情子一体的既对立又统一的美学品性。  相似文献   

8.
唐代是中国文化繁荣昌盛的历史时代,其多元宗教文化以西域最为典型。唐代西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和传播之道,多种宗教在此汇聚、融合,形成了以佛教为中心的多元宗教并存的文化格局。西域宗教在内容上表现为不同宗教相互借鉴吸收,在民间信仰上体现出世俗化、功利性等特点,这些宗教内容的形式和信仰方式促进了西域各民族间的文化融合和交流,对西域的稳定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世纪文学与人文主义文学是欧洲文学史上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文学体系。中世纪文学历来被认为是“黑暗时期”的文学。中世纪社会初期,由于蛮族入侵后对古代文化的野蛮摧残,基督教文化排斥和敌视一切世俗文化,以及经济穷困、政治腐败、战争频繁的社会现实,文学发展受到严重压抑和束缚。文学同其它意识形态一样,沦为神学的奴仆,大量作品被宗教神秘、来世幻想和禁欲主义的阴影笼罩。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  相似文献   

10.
诗歌是西方最古老的文学体裁,深深根植于西方文化,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诗歌在其历史演化过程中曾经与哲学、宗教和科学等对立。在古希腊古罗马诗歌与哲学二元对立,被哲学视为理性的扰乱者和社会秩序的颠覆者;在中世纪诗歌被宗教视为谎言散播者而被宗教桎梏,沦为宗教的工具和奴隶;在现代诗歌与科学激烈地论战,认为科学逻辑扼杀了语言的艺术性,诗歌试图恢复语言的艺术。从诗歌与其历史上的对立面的研究出发,阐释诗歌在不同时期和不同主导意识下的价值和历史地位。诗歌和其对立面,这一矛盾共存体引导诗歌的发展走向,促进了诗歌主题内容和形式的更新,谱写了西方诗歌的华美篇章。  相似文献   

11.
法律意味着秩序,宗教意味着信仰。没有法律,人类便无法维系当下的社会;失去信仰,人类则无以面对未来的世界。在所有已知文化当中,都存在着法律价值与宗教价值的相互作用,都存在着宗教神性和法律理性的相互影响。西方宗教神性与法律理性互动先后经历了由契合到冲突再到和谐的历史轨迹:远古时代,西方宗教神性与法律理性往往是混同合一的,法律理性借助于宗教神性得以展开;到了中世纪末期,宗教神性与法律理性不断冲突,法律理性从宗教神性中分离出来;然而两者的长期分野却使西方人陷入了空前的精神危机,迫使两者重新融合,并达到全新和谐,来共同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正义和推动法治进程。西方宗教神性与法律理性辨证互动的历史轨迹为当代中国的法治发展提供了借鉴:中国的法治建设不仅需要进行制度上的建设,而且需要对整个政治文化、法律文化进行重构,只有二者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宗教在中外文学文化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如果不把宗教的因素考虑进去,跨文化研究便无从谈起。相应地,如果我们能充分认识到宗教在异质文化交往中的重要意义,我们则不仅能有效地认清人类文化的形成特点,同时更能确切地把握异质文化交流、对话的规律,进而获得文化间交往融合的方法之道。宗教不仅可以看做文学文化传播的媒介物,同时它也在文学文化交往中起着范式作用。这种作用在基督教与西方文化传统的形成上,在中国文化的发展特点中,都表现得特别明显。因此,宗教是跨文化文学研究的不可或缺的钥匙。  相似文献   

13.
回族素来和伊斯兰文化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和密切的现实联系,朝觐作为回族穆斯林的宗教功修之一,体现在文学创作上是一种融合了伊斯兰信仰和中国少数民族具体语境的书写。这种书写不仅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回族文学的表述空间,而且对把握新时期以来回族文学的发展、厘清宗教与文学在当代中国的关系,建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整体格局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方中世纪宗教文化形态来源于希腊罗马的古典理性主义文化、基督教信仰主义文化和日耳曼蛮族文化。古典文化为中世纪文化提供了一份理性资源 ,运用理性去阐释或论证基督教教义构成了中世纪宗教文化的典型特征 ;基督教文化为中世纪文化规定了性质、方向和模式 ,使中世纪文化在本质上成为一种信仰文化 ;蛮族文化为中世纪习俗文化提供了重要成分 ,影响了中世纪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特质。回视中世纪信仰时代的文化形成 ,可以为当今科技时代的文化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世纪是欧洲文化重要的形成期。复调的产生对西方音乐意义重大,它是在宗教强权文化统治下,在宗教与非宗教音乐遗产的对抗与冲突中,且无法找到艺术上的表现渠道的情势下,教会音乐文化内部分化并被挤压出来的结果。其从早期奥尔加农到盛期经文歌形式的发展演变,是欧洲宗教与世俗音乐文化权利话语较量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6.
中世纪,位于亚欧大陆交界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的拜占庭文明,曾在中世纪世界文明发展过程中占有着举足轻重地位。这种融汇性文明混融了古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和亚洲东方文化,并继承与融合这些文明的优点,将其发扬光大。在千年的帝国发展之中,其优秀成就是五彩缤纷、多种多样的,包括宗教、法学、史学、文学和建筑等涉及拜占庭社会的各个方面。拜占庭文明的影响有对希腊古典文化的保存、中古西欧文化、斯拉夫文化、文艺复兴的发展和阿拉伯文化产生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拜占庭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于欧洲文化的作用,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中一笔不可小视的财富。  相似文献   

17.
鲁迅研究宗教文化的诱因源于医治国民灵魂与改造国民劣根性,而实事求是、批判地吸收等思想则构成了鲁迅宗教文化研究的基本方式.鲁迅的宗教文化研究涉及面较广,几乎遍及世界三大宗教.鲁迅对宗教文化的研究与运用还体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上,达到,了丰富文学内容、教育人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宗教写作在西方中世纪文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女性宗教写作更是确立了女性写作的最早范式。本文旨在通过对朱莉安和玛格丽·坎普的双声写作策略和独特写作手法的分析,考察了女性创作的特点和模式。  相似文献   

19.
西欧中世纪人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西方人学思想发展的脉胳,探索了宗教神学与人学的关系,论述了中世纪人学思想的产生和神化的人的起源、堕落与拯救的人学内容与实质,同时对现代西方宗教哲学、人文哲学的影响进行了涉猎。认为这项研究对于探索西方人学思想发展规律,深入研究宗教这一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及其与人学的关系,从而自觉确立马克思主义人学观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位于西北民族走廊的土族与汉族、藏族等通过族际通婚、经济交往、文化交流等多方面的互动,形成多民族交融的局面。基于对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某村落的田野调查,发现当地的医疗实践融合了西医、中医、藏医、仪式治疗等多种医疗体系,进一步提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个体层面、大众层面、专业领域上推动了该村落医疗体系的融合。具体体现为:治疗者与病人在多民族互动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接触并认同多种疾病解释模式和治疗手段,最终沉淀为一种多元的生命经验,使个体在认识层面上认可医学融合;基于多民族交融的多种社会关系与医疗关系的叠加,促成了医疗行为主体之间合作、模仿、顺应等行为,在大众层面推广医学融合;国家的各类政策推动民族医学的制度化,将民族团结和医学融合紧密结合,在专业领域实现医学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