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接到《书屋》转来的南京大学中文系寄我的两篇文章,一篇是莫砺锋教授的《莫砺锋诗话之十三:父母》,一篇是南柯子先生的《孝道,儒家最残忍的伦理道德》,这两篇文章标明分别发表在南京大学《小百合》中文系版上(日期分别是2006年9月28日和2007年1月30日).  相似文献   

2.
舒芜先生     
喊都没喊就没了,说都没说就走了,这是他给我的感觉。后来,仔细想一想,其实也非这样的。2008年12月30日,他在他的博客里(独角兽博客)就贴过一篇小文章:《暗暗的死与他人的歌》。在我模糊的印象里,这可是他生前发表的最后的三篇文章之一(另两篇:一篇是《论"没意思"》,写荒芜辍笔一事;一篇是《如果我是女孩》,写女性人生之难)。请原谅我全文引用,我以为它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久前,读到两篇讨论价值概念和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概念的文章,一篇是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3期上张岱年先生所撰《论价值的层次》;另一篇是《哲学研究》1992年第7期上刊载王玉樑《客体主体化与价值的哲学本质》。两篇文章都对我有启发,也引发出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4.
耶拉是我区达斡尔族画家和书法家。一九二五年出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吉林师范大学绘画系毕业。 解放以后,耶拉同志入内蒙古军大学习。五五年进入中央戏剧学院,在当时苏联专家指导下的舞台美术训练班学习了两年。毕业后一直从事舞台美术和绘画创作。 他于一九五五年开始发表作品。一九五六年,他为《我们都是哨兵》一戏所作的舞台设计,获得全国舞美一等奖,独舞《雁舞》的舞美设计获内蒙古自治区歌舞会演一等奖。油画《开向新工地》和《嫩江远眺》分别参加一九七四年、一九八○年的全国美展,并为中国美术馆收藏。耶拉同志的其它美术作品也曾被《人民中国》《人民文学》《人民日报》等许多刊物登载。  相似文献   

5.
治学补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半年前,我写了一篇《治学琐言》,发表在中华书局出版的《文史知识》1982年第九期中。后来有些来访者与来函者,说我这篇文章立言简约,某些意见,似乎应当再详细阐发。我于是又写这篇短文做为补充。在这篇短文里,我想补谈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何炼成文集》于1997年11月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是继1992年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何炼成选集》后的续集。本书收集了党的十四大以来他所发表的文章54篇,另附对他的论著评论文章17篇,近50万字。我认为,《文集》充分体现了何炼成教授一贯的文风和学风──求实和创新的精神。这里仅举凡例来说明。《文集》的第一篇文章《我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观》,是应江苏人民出版社《我的经济观》大型丛书的特约而写的。该文系统论述了他在60年代初所提出的两重含义的生产劳动观点,把社会主义制度下从事科教文卫工作者的劳动列入…  相似文献   

7.
我在《社会科学论坛》 (2000年第 2期 )发表了一篇随笔,名为《从“该出手时就出手”说起》, (下面简称:“从”文 )副标题是“警惕暴民意识”。我还把这篇六七千字的文章压缩为一千来字的短文,在《南方周末》“时事纵横”栏目上发表,直接名为《警惕暴民意识》。这两篇文章引起许多读者的关注,一些读者还发表了不同的意见。其中以在 2000年《社会科学论坛》 8月号林章芹先生的文章《治民必先治官·治暴不如治权》观点最为鲜明,说理最为充分,在批评文章中颇有代表性,有些说法对我也很有启发。学术本属公器,讨论更是促进学术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说产权比财富更重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年前我在哈佛大学期间不断有人提到一本书 ,书名是《资本主义之谜 :资本主义为什么在西方成功而在其他地方失败了 ?》。这这本书的作者是秘鲁的一位经济学家。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2 0 0 1年 1月 5日的《国际先驱论坛报》上看到了该书作者的一篇名为“为什么资本主义仅仅在西方成功了 ?”的文章 ,不用说 ,这篇文章的题目和主要内容均来自于他的那本新著了。于是 ,我把这篇文章从网上载了下来 ,一读为快。我知道 ,他的这本新著是基于一个研究项目的结果而写成的。数年前 ,作者所在的一个秘鲁的研究机构组织了一个来自很多国家的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9.
《学术月刊》创办五十年来,其最大特色就是重学术,以学术标准为先。《学术月刊》之名堪称名副其实。仅以我个人的感受为例,我在《学术月刊》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马克思以前西方哲学史上关于对立统一理论的发展》(1963年4月号),现在看来,显然有浓厚的教条主义色彩,但在当时的形势下,应该算得上是一篇学术性很强的专论,而且编辑部约稿时就强调要我写得有学术性。由于文章篇幅较长,引文也多,重史料和说理,《学术月刊》把这篇文章作为该期首篇发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歇笔十余年。1980年,我的《黑格尔与荷尔德林》一文是“文化大革命”以后…  相似文献   

10.
<正> 一九八○年,我应北京大学出版杜之约,写了一篇题为《谈谈哲学史的研究和论文写作》的文章,发表于该社出版的小册子《怎样写学术论文》(1981年5月第1版)上。那篇文章写得比较长,凡是那里谈过的,我都不想再重复了,这里只是继那篇文章之后作些补充。  相似文献   

11.
今天提两个建议:(一)建议我们的大中学生,特别是大学生,读一点鲁迅的著作,实际也就是建议各高等学校的领导人动员不管是文科的,还是理科的学生读一点鲁迅的书。鲁迅的书很多,我建议读六篇文章。第一篇是《呐喊·自序》。在这篇文章中,鲁迅首先提出要听将令,也就是搞遵命文学,按今天的说法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搞文学。第二篇是《灯下漫笔》,在《华盖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读了刘道良同志发表的两篇文章。一篇是《应当抛弃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提法》(见1980年《国内哲学动态》第三期),另一篇是《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吗?》(见1980年《学术论坛》第三期,以下简称刘文)我觉得文中有许多提法不敢苟同,对此发表一些不同意见。以期把问题弄清楚。为了否定“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一提法,刘文列举了不少例子:庄稼与土地、水分、阳光等事物有联系,与轮船等没有联系;人的繁殖与人的性细胞结合有联系,同狗、  相似文献   

13.
郭老的一篇佚文(附后),实际上是一段序和十六首诗。一次找寻到这么多佚诗,是十分令人兴奋的。事情得从郭老生前的秘书王廷芳同志1980年6月8日写给我的信说起。信中说:我看到吉林《社会科学战线》第二期的补白中,有你一篇小文章,很受启发。一九四七年初,上海某报纸或杂志登了一篇题为《续“狐狸篇”》,署名为“牛何之”的文章,作于一九四七年一月二十四日。从笔调上看很象是郭老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人们已经说了不少.这里想淡谈事情的另一面.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根本观点,对于这个观点,毛泽东的解释是不准确的.作为例证,这里举出他的两篇文章.一篇是《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另二篇是《唯心史观的破产》.这两篇文章都是针对着美国国务院在1949年8门发表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的白皮书和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就白皮书致杜鲁门总统的信而写的.毛泽东在这两篇文章里谈到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一文里,有一段经常被引用的论述.毛泽东说:"阶级斗  相似文献   

15.
《记忆中的肖象》——这是振庭同志在六十年代初所写的一篇中篇小说的题目,现在我借用来作我这篇文章的标题,理由有二:一是因为这个题名与我这篇文章的内容恰好吻合,二是因为他那篇小说里写到过我年轻时代的影子,我用他这个题目回忆他,也有回报之义。  相似文献   

16.
对于金圣叹的评价,一九六二年我写过《从“哭庙案”看金圣叹》(《光明日报》三月二十四日)和《也谈金圣叹》(《文汇报》十月十六日)两文。以后,公盾同志即在《不要美化封建反动文人》(《新建设》一九六三年七月)中对我加以指责。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7.
文学的内向性——我对“新时期文学‘向内转’讨论”的反省鲁枢元一《文艺报》1986年10月18日发表了我的《论新时期文学的‘向内转’》一文,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到了1987年夏天,以《文艺报》为主要阵地对这篇文章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讨论持续了一年多时间,...  相似文献   

18.
《学术月刊》在1979年第七期和1980年第四期分别刊登了金名俊同志的《竞争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经济》和李德华同志的《竞争是商品经济共有的客观规律吗》两篇文章。我认为,这两篇文章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竞争规律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李德华、金名俊同志说:“竞争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竞争不是‘商品本性’的表现,而是‘商品生产者的天  相似文献   

19.
读冯契同志《<智慧说三篇>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去年(1994年)冯契同志80岁生日时,我曾给他写过一封信。在信中除了祝贺他的生日外,我特别提到他早年的那篇论文《智慧》(刊于《哲学评论》第10卷第5期,1947年6月),因为我认为他的那篇文章是一篇重要的哲学论文,并且希望能读到他有关这一哲学论题的新作。后来收到他的新作《智慧的探索》,由于各种杂事,而没有能早日读这本书。今年3月9日突然接到华东师大哲学系的电报,告知冯契同志于3月1日病逝。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因为去年12月初,我到上海,还和冯契同志通了电话,但没有抽时间去看他。现在想来,非常后悔,当  相似文献   

20.
194 5年 12月重庆《客观》刊载的有关毛泽东咏雪词的两篇文章 ,是毛泽东诗词的第一批研究成果。这两篇文章是当时围绕毛词而开展的思想战线上的一场斗争的产物 ;《“毛词”溯源》是对毛词版本的来历及版本的本来面目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该文引录的毛词同原稿的文字完全一致 ;《毛词解》是一篇批驳反动文人对毛词的曲解丑诋 ,正确阐述毛词思想内涵的文章 ;两篇文章本身表明 :新中国建立以前 ,一些文化工作者就对毛泽东诗词进行了许多研究 ,其成果决不是片言只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