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力发展服务业,推进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换,是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由之路,是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举措,更是当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背景下金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宁波市北仑区自1993年实现第一次产业结构调整,即由“二一三”到“二三一”结构的转变,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北仑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三产对经济的贡献份额也逐步增大,并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与港口城市的发展要求以及与邻近县(市)区相比尚有很大差距。因此大力发展三产,调整产业结构,已成为北仑区经济发展和推进城市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北仑区三产落后原因及发展对策作一探讨。一、落后原因近年来,北仑区第三产业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效明显。其按GDP计算的三次产业结构类型由“二一三”转变为“二三一”类型,并正在向“三二一”演变;从业人员结构由“一二三”类型转变为“三二一”的发达结构类型。建议加快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二省一市产业协调发展等,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优化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前提。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我市经济结构的调整有所加快,但是一些主要经济比例关系还存在不够合理的方面。1、三次产业结构有了显著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仍然偏低自78年以来,我市三次产业都有较快的发展,且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快于一、二产业。到95年的十七年期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倍多,而一、二产业增加值分别只增长2.3倍和3.5倍,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第三产业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十多年来,包头市的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虽…  相似文献   

5.
孙菊生  张启良 《统计研究》2001,18(11):40-42
一、产业结构演变呈现七大可喜趋势   1 江西省三次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实现了由“二、一、三”型向“三、二、一”型的历史性转型。“九五”时期 ,江西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 7% ,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0 5 % ,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2 2 %。三次产业增加值在宏观经济总量中的比例关系 ,由 1995年的 32 0∶34 5∶33 5变为 2 0 0 0年的 2 4 2∶34 8∶4 1 0。三次产业结构次序从 1996年开始 ,由“二、三、一”型进入“三、二、一”型 ,这是江西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性突破。改革开放以来的“六五”—“九五”四个五年计…  相似文献   

6.
王丽 《浙江统计》1995,(11):6-7
发展现状及特点温州市是第三产业较发达的地区,那么鹿城区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如何呢?据第三产业普查及统计年报资料反映,鹿城区现有58618人从事第三产业;拥有固定资产58231万元;增加值由建区初期(85年)的10561万元,增加到1993年的10454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增长速度为20.9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建区时的3O.4%,上升为431%。这一比重高于全国、全省、全市的平均水平,充分显示了鹿城区第三产业在全区经济中的地位。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第王产业的增长点来自:第一,第三产业第一层次的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国…  相似文献   

7.
江苏产业结构的现状及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并将此作为江苏经济发展的第三次机遇,故而江苏产业结构已经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但结构性的矛盾还远没得到解决,结构调整仍是目前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为配合这一中心任务,本文就江苏产业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为江苏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一、产业的成果分布及其效益1998年江苏第一、第二、第三产业GDP构成比例顺次为14.1%、50.6%、35.3%,呈现“二三一”类型;1998年江苏三次产业从业人数结构顺次为42.1%、32.2%、25.7%,呈现“一二三”类型;三次产业…  相似文献   

8.
一、浙江省第三产业就业的变动分析 1、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及比重的变动分析.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渠道,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浙江作为人口密集化程度高、就业压力大的省份,第三产业发展更加迫切.据统计显示,1985年浙江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为1273.25万人,第二产业为735.22万人,第三产业为310.09万人,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为54.9:31.7:13.4.  相似文献   

9.
3、产业结构调整使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明显上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省的就业人口正由第一产业逐步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按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总数的比重为33.53%,第二产业占40.65%,第三产业占25.82%。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第一产业下降了19.5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了10.5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8.84  相似文献   

10.
一、内蒙古产业结构变动状况分析(一)三次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时序分析1、三次产业的GDP结构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区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基本上符合高度化的要求,即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2002年我区三次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1.5%,42.1%,36.4%。其中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比1990年下降了13.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3.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增加就业是“十五”期间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近年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已成为各级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政策重点。这一政策是否有效,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关系?本文将对此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一、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与就业增长的现状分析(一)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在波动中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12.
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经济顺利发展的重要驱动轮,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本文拟对“八五”计划前四年浙江的第三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就今后一段时期浙江第三产业发展思路、发展目标等问题提些看法,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一、对浙江第三产业发居现状的分析进入“八五”时期,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掀起了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经济的新高潮,使浙江第三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志真 《浙江统计》2004,(11):37-37
一、第三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1、受产业结构的制约,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偏低.2003年,我区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0.8个百分点,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三次产业比重结构仍不尽合理.一方面,第二产业迅速发展,造成了第三产业在GDP中份额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城市规模偏小,区域消费中心远未形成.2003年末,我区户籍人口12.5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705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城市基础还未形成.  相似文献   

14.
袁静 《统计与决策》2012,(13):130-132
文章运用宏观经济理论和索洛经济增长模型,依据我国1978年到2010年的宏观统计数据,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对三次产业的贡献率进行分别测算,得出贡献率顺序由"二一三"向"二三一"过渡的结论,其典型特征为第一产业贡献率逐步下降,而第三产业逐步上升。并据此对产业结构贡献率的优化升级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春莲 《浙江统计》2003,(11):41-42
第三产业是除第一、第二产业外的其他各业,亦称服务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全面推进我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随着我县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也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一、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1、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九五”时期,我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9%,比“八五”时期提高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经济总量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到2002年,我县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6.09万元,增长10.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  相似文献   

16.
第三产业贡献率持续上升耿春普三次产业贡献率是指按三次产业分的GDP占GDP总额的比重。与1978年比较,三次产业的贡献率有如下变化:第一产业贡献率持续下降。1978年第一产业贡献率28.1%,“七五”时期为26.2%,“八五”时期为21%。第一产业贡...  相似文献   

17.
一、我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区产业结构的变化可概括为: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快速上升。随着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开展,农村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区产业结构进入一个新的调整时期,三次产业比重由35.7:40.0:24.3调整到1990年的35.3:32.1:32.6。总的发展趋势是: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经历了“高一低一高”的变化过程,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基本上呈现直线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则正好与第一产业相反,出现了“低一高一低”的反复。见下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第三产业比重是否应该逐年上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志龙 《统计研究》2009,26(12):16-18
 从长期看,第三产业比重应呈上升趋势。但是,某一时期(比如5年或更长一点)第三产业比重回落也是可能的。第三产业比重与最终使用结构有很大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国家的最终使用结构决定着它的第三产业比重,这一关系可以借助投入产出模型进行量化。我国的最终使用结构比较特殊,一定程度地制约了我国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  相似文献   

19.
仲立 《江苏统计》2000,(5):36-37
常熟市第三产业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依然低于第二产业,要达到“三、二、一”的产业结构 ,常熟还需15年左右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一、三产现状的分析 1978年,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8%,比全国的23%低2.2个百分点。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如雨后春笋,在三晋大地迅速掘起。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1992年和1978年相比,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8.32亿元增加到14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递增9.6%,高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7.5%的递增速度。1992年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5%,从业人员达到329.6万人,占当年全省社会劳动者比重的24.2%,比全国的19.8%高4.4个百分点。1992年,我省三次产业之间的结构为16:5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