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它早在全国强化计划生育初期(当时的生育政策,先是“两个正好”,随之推行“晚、稀、少”),全市生育率已迅速降到更替水平以下,70年代,平均总和生育率为1.9,比60年代平均水平下降了51%.进入80年代,又率先在市区里普及了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往后,在坚持有计划控制人口增长的约束下,出现了全市生育率、自然增长率持续保持在低水平上波动的好形势.这不仅为首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人口环境,并且为全国、特别是城市人口的发展起到示范影响.  相似文献   

2.
自70年代初实现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人口控制工作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这突出地反映在中国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上.例如,1969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34.11‰,而1992年人口出生率下降到18.24‰,23年间出生率下降了近16个千分点;同样,1970年,全国妇女总和生育率为5.8,而1991年,妇女总和生育率为2.3,21年间下降了3.5.  相似文献   

3.
70年代以来,随着计划生育的深入开展,我国在人口控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为例,60年代的平均值为5.68,70年代的平均值为4.0,80年代前8个年份的平均值已下降至2.46。 妇女生育率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不同地区妇女生育率的变化,是在计划生育政策和各个地区特定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共同作用之下所产生的结果。因此,在对不同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进行评价时,应当将生育率水平与计划生育政策有关的主要因素、经济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中国自1949年以来,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各领域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生育水平出现了由高至低的转变。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全国总和生育率稳定在5.8左右,自70年代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生育率迅速下降,由1970年的5.81降到1988年的2.31,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控制人口增长最成功的国家之一。中国的计划生育实践表明,中国是在经济发展状况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出现生育率转变的,这与其说是对  相似文献   

5.
一、村民自治——计划生育管理转变的宏观制度环境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实行了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为基本出发点的生育政策,这些政策的推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至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和生育率(TFR)仅为1.8。虽然我国生育水平已经下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口项目实施的效果与宏观政策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希哲  李静 《人口研究》2002,26(5):6-13
中国生育率变动的曲折有政策的原因 ,但更与政策实施的宏观环境有关 ,或者说我国人口政策对人口转变的作用随着外部政策实施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此分析中国生育率变动的阶段性特征和我国计划生育在不同实施阶段的整体外部环境的变化 ,一种有效的社会政策除了其本身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以外 ,对政策执行环境和政策实施手段的充分考虑是必不可少的。我国 2 0世纪 70年代末 80年代初“独生子女政策”的提出和实行正是在这些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中国生育率的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特别是在70年代,中国经历了急剧的生育率下降。总和生育率从60年代末的6左右下降到1981年的2.6,到1990年又进一步下降到2.3。这样迅速的生育率转变引起了国内外人口学界的广泛关注,一度成为研究的热门题目。没有人会怀疑中国政府推行的计划生育对降低生育率起了重要作用,问题是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是否对生育率的转变也起了促进作用。由于可获得的资料的限制,早期的研究大都限于全国水平的分析,并普遍将生育率下降归功于计划生育政策。这类研究没有涉及中国生育率的地区差异,而正是这些生育率的差异,仅用计划生育政策是难以完全解释的。  相似文献   

8.
《人口学刊》2018,(2):96-104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东北地区人口生育率不断下降。目前东北地区的总和生育率基本与上海、北京持平,成为全国范围内人口生育率最低的地区。以往人们主要从思想观念方面解释东北地区超低人口生育率的形成原因。本文主要从城镇化对人口生育率的一般影响与特殊影响、农村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效、低人口生育率的跨期影响和人口结构变化、受教育程度与人口生育率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东北地区超低人口生育率的形成原因,结论认为尽管不能完全否定生育观、生育意愿对实际人口生育率的影响,但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情况是影响生育水平的最主要因素,生育观和生育意愿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反映,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相似文献   

9.
对五省一市生育力变化的中间变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十余年了,其间,中国妇女的生育力水平明显下降。总和生育率从70年代的3.73下降到80年代的2.49,十年间下降了近三分之一,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为了分析生育率变化的过程,本文试图利用1987年中国第二期深入的生育  相似文献   

10.
自70年代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中国的人口控制获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十几年来生育政策的社会经济背景发生了重大转变。在这种大变动中,中国的计划生育能够持续执行,并取得显著成效,是值得思考的。本文着重考察在政治经济大变动背景下,80年代中国生育政策的变迁和发展,以求更好地贯彻执行现行的人口政策。 一、生育政策转变的背景 进入70年代以后,中国人口问题日趋严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口转变:生育文化发挥了多大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背 景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 ,曾因其人口繁庶而傲然于世 ,也因其人口压力而举步惟艰 ,更因其成功地控制了人口增长而震惊世界。近 30多年来 ,中国取得了一些划时代的成就 ,其中之一就是计划生育。自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中国人口类型逐渐完成了从“高、低、高”向“低、低、低”的转变。 90年代以后 ,妇女总和生育率更是降到更替水平或更替水平以下。所有这些指标都无可辩驳地指出了一个事实 ,中国也和所有发达国家曾经经历过的一样 ,正在实现其人口转变。人口转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雷同的过程。当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是在百年时间中通过自然…  相似文献   

12.
我省现有9082万人口,是全国第二人口大省,发展经济和控制人口增长的任务十分繁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历届省委、省政府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高度重视,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省认真总结推广计划生育“三为主”,积极探索建立“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新机制,在全国较早实现  相似文献   

13.
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条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进程中,人口的均衡发展是一个关键。自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的计划生育政策,加速了我国人口生育率下降,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促进了经济增长与人口增长的协调发展。但是,从1990年代我国进入低生育率开始已有20来年,长期的低生育率的人口非均衡发展下将产生了更为复杂的人口现象,引发了人口规模与结构、劳动供给与需求、人口流动与区域发展等之间的失衡和矛盾,成为制约未来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口难题,破解这些人口难题是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4.
生育理性和生育决策与我国低生育水平稳定机制的转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李建民 《人口研究》2004,28(6):2-18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人口生育率水平出现了迅速的转变 ,特别是 1 992年我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经济改革以来 ,生育率水平更是进一步降低到更替水平以下。如果说 ,生育率的迅速转变是在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干预下启动的 ,那么 ,在 1 990年代生育率的下降应该主要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结果。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已经为稳定我国城市地区人口低生育率水平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条件 ,同时 ,制度、技术和文化等因素的变革已经为我国个人生育决策理性化创造了条件 ,低生育水平的稳定机制已经开始从政策控制为主转向群众自我控制为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背景 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明确指出;人口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之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将转向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中国计划生育和控制人口增长的卓绝努力下,中国人口过快增长得到了有效控制,作为我们几十年为之奋斗的低生育率目标已如期实现,90年代中国的生育水平开始持续地低于更替水平,目前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与多数欧洲…  相似文献   

16.
"双独政策"影响下北京市人口生育水平变动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马小红 《人口研究》2004,28(1):75-79
1 研究背景与调查方法70年代北京开始实施计划生育 ,1 979年 1 0月《北京市计划生育暂行规定》首次提出 ,“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子女 ,对终生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妇给予表扬和奖励”(以下简称“一孩政策”)。在“一孩政策”为主导的情况下 ,2 0余年来 ,北京市人口生育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作为首都、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北京市较早进入了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总和生育率自 1 974年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 1 44后 ,一直呈持续下降状态 ,80年代中期为 1 4,90年代初下降到 1 3以下 ,2 0 0 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进一步下降到 0 72 ,远远低于…  相似文献   

17.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从70年代开始,在全国城乡普遍推行计划生育,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口的增长率有了大幅度下降,妇女总和生育率从60年代的5.68下降到80年代初的2.07,人口再生产类型正在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转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民群众的婚姻、生育观念,正在由早婚早育、多子多福,向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转变。这些成就的取得,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始终把宣传教育放在首位。长期以来,我国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对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计划生育方针、政策,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保证和推动作用,并且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系统地总结已经取得的实践经验,探索我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对于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的水平,推进我国计划生育事业,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对《重新认识中国人口问题》一文中主要论点的再认识。以心理学原理为依据,提出计划生育的目的是转变人们的生育观念。但转变观念有赖于改变行为,而改变生育行为又只有在行政、经济等控制措施的“强化”下才能实现。文章认为全国低生育率掩盖了农村的较高生育率;人们生育观念尚未发生根本转变。中国未来人口战略因此只应修正和补充,而不能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19.
章锡贵 《人口研究》2001,25(2):72-75
山东省是全国人口大省之一。自 70年代初期以来 ,全省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比按 1970年出生率推算的人口数少增长 50 0 0多万人。 90年代妇女的生育率降到更替水平以下。 1994年人口再生产类型在全国较早地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1999年山东人口出生率为 11 0 8‰ ,自然增长率为 4 81‰。如何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 (以下简称中央《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为指导 ,做好山…  相似文献   

20.
钟水映  李魁 《人口研究》2008,32(2):91-96
1 中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建立与发展 随着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转变,计划生育政策目标实现了由降低生育率向稳定低生育水平的转变,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也逐步由社会约束机制向利益导向机制过渡.建立和完善中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及政策体系对于稳定当前的低生育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