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分析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就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探索适合广西特点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路径的重要性。然后剖析了现有研究主要从城市视角关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忽视从农村视角进行解读的不足。借鉴格兰诺维特嵌入理论的观点,在文献分析基础上提炼出农村嵌入影响广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结构维度,以收集的1177份有效问卷分别进行了劳动力整体分析和分代对比,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洪银 《西北人口》2011,32(1):6-10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对农村收入分配的影响关系到农村社会发展。借助社会调查数据,文章通过模拟参与方程和收入方程,采用直接法计算出调查地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农村收入分配效应。研究表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促进了农村收入分布的均等,非农就业量与农村收入均等化之间呈倒U型关系趋势。研究进一步提出了合理选择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安徽省的研究,得出关于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劳动力供求的基本结论是:劳动力供给总体上大于劳动力需求;经济增长的速度将成为决定劳动力供求缺口大小的决定性因素;农村地区还存在农村科技人员的劳动力短缺的特征。根据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扩大劳动力需求和解决农村就业问题的关键之举在于,走农村产业化道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与此同时,农村科技人员的短缺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涂伟  丁红艳 《西北人口》2014,(3):102-107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分割性,这种“分割性”具体表现在城乡之间的分割、城市内部之间的分割、农村内部之间的分割。本文以新疆劳动力市场为例,考察了劳动力市场的地区分割,特别是民族地区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及其产生的主要问题。新疆劳动力市场呈现出民族成分构成较高,劳动者主要集中在第一和第二产业就业,人力资本投资普遍不足的特点。从劳动力市场指标来看,新疆的失业率水平虽然总体比较平稳,但是少数民族劳动者的失业率较高。他们的工资水平较低,流动意愿也不高,这进一步阻碍了其提高收入和改善经济地位的可能性。政府在制定宏观劳动政策时必须注意这些特点,改善劳动力市场中弱势群体的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5.
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扭曲的宏观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流向大城市,但是,城市管理制度仍然沿袭传统的二元户籍和二元劳动力市场制度,扭曲了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通过被扭曲价格流入相关城市部门。本文通过收集1980年至2011年的数据并进行处理,构建了价格扭曲的宏观因素计量模型,运用VECM模型实证研究得出:农民实际人均收入是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扭曲的首要因素;城镇居民实际工资是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扭曲的次要因素;劳动力总量供给过剩对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扭曲有重要影响。运用变系数半参数方法分析数据显示,工资扭曲对城镇部门收入的影响具有流变性。  相似文献   

6.
吉亚辉  伍士邦 《西北人口》2009,30(4):126-128,F0003
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已形成了新的趋势,分析总结这些现状对当前全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具有一定的借鏊和指导。本文着重研究了当前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角度研究了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问题,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收入分配格局至少有两条途径:一是农村劳动力从劳动收入份额相对较高的农业部门转移到劳动收入份额较低的非农部门,将直接导致整个经济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会通过改变非农部门中资本和劳动的相对谈判能力来影响非农部门的收入分配格局,进而间接影响整个经济的要素收入分配格局。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之间有一定的必然联系,但现阶段仍可以通过调整国内的产业分布格局形成劳动力需求竞争态势、增加农村居民在第一产业的收入以提升保留工资、建立劳动力市场制度以协调谈判能力来逐步改变要素收入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8.
郭爱君  范巧 《西北人口》2008,29(3):18-22
准确测算农村剩余劳动力对于发展劳务经济意义重大.文章在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分为农业刺余劳动力和非农产业转移劳动力剩余两部分的基础上,通过试算甘肃省农业劳动力供给和需求、耕地面积、农村劳动力供给、农村非农劳动力需求的时间序列模型以及城市化进程对劳动力转移吸纳模型的各种可能形式,得到各种模型的最优形式,进而估算未来几年内甘肃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  相似文献   

9.
张祺  王桂新 《西北人口》2007,28(5):12-16
根据对山东省丘陵地区临沭县的农户外出打工情况的抽样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山东丘陵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情况是相当普遍的,打工对家庭的收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打工的主要原因是城乡收入差距,其次才是劳动力剩余和年轻人渴望从事非农业生产等原因。存在缺乏双亲监督,留守儿童读书不理想的家庭约有20%。当地政府对农民外出打工起到的引导作用比较有限,调查中接受过政府培训或者由政府组织外出打工的农民仅约占20%。当地招商引资项目对就业的拉动效果不太明显,文章呼吁一定要注意发挥我国劳动力便宜的相对比较优势,走劳动密集型道路,以求拉动就业。关于劳动力转移的态势,研究发现,农村25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供给已经出现逐年减少的趋势。估计在不久的未来,流向城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虽然总量上不会减少,但是真正能够融入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农村年轻知识型劳动力(知识型在这里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供给会出现短缺。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决策是农村劳动力在特定目标指引下,通过具体就业途径和就业方式,进行就业地决策的过程。通过SPSS17.0的频率分析、聚类分析、交叉分析等方法,以安徽省四个样本村为例,探讨了农村劳动力在转移就业目标决策、就业途径决策、就业方式决策和就业地决策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分析了个体属性差异对转移就业空间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除外部环境外,个体属性因素深刻地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决策,而提高人力资源,消除阻碍转移的户籍、社会保障、定居等障碍因素是提高劳动力就业质量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龙 《西北人口》2009,30(4):112-11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甘肃省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更为突出。如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刺余劳动力,直接关系到甘肃省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的成败。本文试图通过对甘肃省农村刺余劳动力现状的分析,研究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促进农村刺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劳动力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农村流动劳动力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影响其收入的因素既具有居民收入的一般规律。又具有其特殊性。现有的研究一般以传统人力资本理论和收入均等化理论等为基础,来分析农村流动劳动力收入水平的影响因素。本文以甘肃省农村流动劳动力的调查数据为样本,试图从流动劳动力的人口学特征、就职行业、流动去向及工作稳定性等四个方面分析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农民工收入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吴虹  贾云鹏 《西北人口》2008,29(6):96-99
农村劳动力流动是我国农村和农业发展中的重要现象,是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基于课题组实地调研的数据。分析了西北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在人口学和经济学方面所表现出的基本特征和产生原因,以及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4.
滕馗  李红涛 《西北人口》2014,(3):108-112,117
农民增收一直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促进农民增长不仅是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同时也是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及非农产业大量转移,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非农收入的比重持续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变动特点、内部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西部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The non-agriculturalization of rural labors,which has caught much research attention,is an ecessary phenomenon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However, conflicts exsitson some basic issues due to the disagreement on the concept and data of the rural non-agricultural labor force,and there is alack of systemic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on the potentials of rural labor’s non-agricultural transfer in the future. By predicting the changing trend of future rural labor force, the demand for agricultural labors, and the trend of rural labor’s non-agricultural transfer, this paper estimated the potentials of Chinese rural labor’s non-agricultural transfer in the next 20 years. It found that the surplus labors in the countryside will decrease annually, and its total number will range between 100 million and 250 million by 2030. Although there is still some increase potential of the stock of rural labor’s non-agricultural transfer in the near future, its increase will approach to zero in 10 years, and rural transferrable surplus labor will also approach to zero in about 5 to 10 years.  相似文献   

16.
将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模型应用于农村移民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分析了通过分工专业化来提高移民人均真实收入的机理,其关键在于交易效率的提高。而要实现交易效率的提高,必须考虑现行户籍制度和土地产权制度对于交易效率的消极作用。最后得出了只有取消户籍制度、实现土地私有化的前提下。农村移民的交易效率才能提高。交易效率改进能够提高分工专业化水平,实现农村移民的收入水平的提高,最终破解农村移民经济发展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小城镇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当前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约在 2亿左右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已经成为关系到改革开放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通过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其制约因素 ,可以看出发展小城镇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杨丽艳 《西北人口》2009,30(5):80-84
随着主体功能区的建设,在宁夏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由于劳动力素质的差异,生产条件较好的限制开发的农业区劳动力大量转移出去,导致粮食生产面临劳动力短缺的压力;与此同时,一些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较差的限制开发的生态区的劳动力转移效果较差,相当数量的劳动力转移不出去,导致环境压力依然存在,脱贫难度大。因此,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创新推动宁夏农村人口的梯度转移及合理分布。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的视角分析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行为的影响因素,并以此构建分析框架,应用管理统计SPSS11.0对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扩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提高农民收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消除制度因素的阻滞作用是加快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