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加强金融宏观调控的思考李美琴,汪惠珍要把中央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仍需要从加大改革力度上做文章,从强化金融宏观调控职能上下功夫。有鉴于此,笔者认为:一、要建立和强化在国务院领导下的中央银行垂直管理体制。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实施,迫切需要一个事权相宜,调...  相似文献   

2.
以 1 983年 9月 1 7日 ,国务院发布《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为标志 ,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务院领导下的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 ,正式从法律上开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不再办理企业和个人的信贷业务 ,集中研究和做好全国金融的宏观决策 ,加强信贷管理 ,保持货币稳定。这样正式从法律地位、组织体系上完成了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转变。随着人民银行职能的不断完善、发展 ,中央银行的财务管理体制为了适应人民银行职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我国中央银行财务管理体制的历史变革1 . 1 983年 -1 9…  相似文献   

3.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转换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1984年国务院明确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是领导和管理全国其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国家机关,承担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及履行金融客观调控职能。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经济呈现出的体制特征是计划管理机制和市场调节机制双轨混合并行,同时由于中央银行是由旧的“大一统”的人民银行简单划分而出的,金融体制中中央银行的地位尚未确定,存在着诸多与中央银行职责不相称的做法。特别是1993年出现的金融混乱,更说明中国人民银行还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  相似文献   

4.
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十年来,为保证中央货币政策的贯彻执行,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树立了中央银行稽核的权威和形象。实践证明,中央银行需要健全一个具有独立性、权威性和相对超脱地位的稽核监督体制,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十年来,稽核监管体制虽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但还有一定的缺陷。本文就以完善央行稽核体制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国民政府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银行因其所担负的特殊职责而成为一国金融宏观调控的重要机构。国民政府中央银行完全仿效先进国家中央银行组建规范,在制度上符合国际中央银行惯例。随着该行实行的壮大和业务发展,各项职能相继具备并得以运作,但事实上,终始国民政府时期,中央银行并未能有效发挥宏观调控功能,因而尚不能称为完全意义上的中央银行。本文通过对中央银行职能演变与国民政府强化控制政策的双重探讨,试图揭示该行宏观调控职能缺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加强宏观调控与推进金融改革张书成,朱决胜,黄健卿,李美琴在我国现阶段,金融宏观调控的目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支持经济的适度增长;二是控制通货膨胀,保持市值稳定。从1984年起,人民银行开始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原经办的工商信贷业务交由工商银行办理...  相似文献   

7.
对县级人行建立501发行基金帐的见解王小勤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人民银行职能的转变,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其主要职能之一,就是要加强对金融法规的实施,金融业务活动以及金融设置等进行有效监管,以保障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贯彻执行和稳定货币、维护正常...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银行自1984年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为了能独立地肩负起管理和调节全国宏观金融的职责,一直在不断地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宏观调控模式和货币政策工具。然而,从多年的实践情况看,中国人民银行对宏观金融的调控并不十分理想。没有掌握灵敏有效的金融调控手段便是重要原因之一。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赋予中国人民银行开展国债买卖的职能,为我国中央银行走向市场开了绿灯。本文试就中国人民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谈谈自己的认识。一、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基本内涵所谓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  相似文献   

9.
中南五省(区)金融研讨协作会于1986年11月20至24日在海南岛三亚市召开。会议围绕如何建立宏观控制有力的、灵活自如的金融调控体系这一中心议题,分别对强化中央银行职能,开拓和完善资金市场,实现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资金管理体制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五个专题展开讨论。现将讨论的主要论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为克服中央银行分支机构按行政区划设置 ,不利于履行监管职能和缺乏效率的弊端 ,大力推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金融调控体制的建设 ,1998年12月 ,人民银行撤销省级分行 ,设置跨省区分行 ,在中心城市设置金融监管办事处 ,增强了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独立性和统一性 ,提高了金融监管的效率。在这次人民银行管理体制改革中 ,总行、大区分行以及省会城市中心支行都设置了内审机构 ,专门负责对人民银行系统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和公务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内审工作重心由改革前侧重以中央银行资金、财务为主转移到对各职能…  相似文献   

11.
论如何树立中央银行的稽核监督权威李洪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职能的转换,中央银行稽核监督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强化金融稽核监督引起了经济金融界的关注,整顿经济金融秩序的实践再一次证明,宏观调控需要加强金融监管,确保我国金融...  相似文献   

12.
论中央银行职能发挥的条件与机制张慧芳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一个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逐渐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颁布和实施,从法律上明确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是保持货币稳定,并在此基础上促进经...  相似文献   

13.
加强中央银行的金融宏观控制和调节职能,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1986年1月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已经确立了我国中央银行——人民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尤其突出了它领导、管理我国金融体系的宏观职能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基本职责.但是,一年多的实践说明,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仍然难以得心应手,金融宏观调控不能奏效.1986年,我国银行贷款超过经济增长的幅度过大,物价上涨较多.1987年信贷计划还有缺口,货币供应量过多,通货膨胀的压力很大. 我们认为,人民银行工作难以得心应手,金融宏观调控不能奏效,是因为实现金融宏观调控的一些必备条件或前提尚未形成.其中金融宏观调控的重要基础——一个全国统一的、相对完善的、可控的资金市场体系——没有形成,显然是重要原因之一,很值得从理论上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苏存 《理论界》2006,(8):61-63
本文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调节职能及作用角度出发,阐述了中央银行金融调控职能及作用,在分析当前宏观调控手段缺陷的基础上,着重从信息和工具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强化中央银行职能□王益民周钢毅何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央银行的工作重点已转到制订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上来。这就对中央银行干部队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尽快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更好地...  相似文献   

16.
十年改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屏幕是:金融体制改革正处于胶着状态,强化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诸多措施实施不力,专业银行企业化步履维艰,进展缓慢的资金市场又止步不前,改革动力衰竭步入困境。现在我们有必要对金融体制改革作一彻底反  相似文献   

17.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金融制度,它不仅是商业银行存款支付能力的重要保障,也是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政策工具。近代中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长期缺失,南京国民政府中央银行成立后开始致力于存款准备金制度建设。抗战时期存款准备金制度正式建立,并经历了准备金由四个国家银行共同保管到中央银行单独保管的演进历程。存款准备金制度虽然建立,但在实践中却背离初衷,未能发挥出应有的调剂金融的积极作用,这反映了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的畸形发展和职能缺陷。  相似文献   

18.
网络金融对传统金融理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景玉  唐平 《学术论坛》2008,31(4):65-69
随着网络经济迅速发展,网络金融以其独有的特征对传统金融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章通过基于网络金融下的电子货币,对传统金融理论中的货币基本内涵、货币职能、货币供给理论、货币需求理论、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职能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表明网络金融对传统金融理论进行了拓展与延伸,并指出在金融理论研究和教学时,应当注意在传统金融与网络金融交融阶段对基本理论的延种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县级支行是人民银行的最基层机构,是中央银行行使宏观调控职能的重要数据来源之一。全国共有两千多个人民银行县级支行,大部分业务仍处于手工处理阶段,与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远远不相适应。县级支行业务信息处理的现代化不仅是金融管珲信息系统建设组  相似文献   

20.
1983年9月,国务院做出决定,由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另设工商银行办理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这是我国金融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改革,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金融体系进一步完善的重要步骤,这一改革对于充分发挥银行在宏观经济中的调节作用是大有益处的。因此,认真研究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如何发挥好整个银行体系在宏观经济中的调节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就银行对宏观经济调节作用的几个问题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