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在日本,有家这样逆天的大养老院——在中国,提起养老院,不管是老人或子女,都会本能地有所抵触。甚至不少人有这样的观念:把父母送进养老院,就是儿女不孝的表现。但在日本爱知县,有这样一家逆天养老院,不用子女苦口婆心地劝说,老人们都抢着去。这家名叫"蒲公英介护中心"的养老院,被人盛赞为"老人  相似文献   

2.
曾经和当今的中国一样,认为子女把老人送进养老院是不孝行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很多老人需要等候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入住国家的养老院 政府鼓励更多私营老年公寓或养老院的设立 澳洲 两位老人的度假村式养老 六十多岁的Ray,几乎每天都要驱车去父母的住处转一圈。有天早晨去得早,看见老爸小跑着出门往餐厅去,开心写在脸上,老妈步速较慢,但也已出门,看到儿子来,拉住他,“早茶的曲奇可好吃了,去得晚了就没了。你爸跑得快,他去占位。”这一刻,Ray觉得送老人来这里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在老人堆里,常听见声声抱怨。抱怨天道不公,使自己生不逢时;抱怨领导不是伯乐,使自己怀才不遇;抱怨人情淡薄,朋友背叛自己;抱怨儿女不孝……抱怨来抱怨去,活像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  相似文献   

4.
若星 《老年人》2014,(5):8-9
正"大爷,您怎么把儿女3个都告上了法庭?是他们不孝,不常回家看望您吗?""他们回不回家看我无所谓,但他们不给我钱买酒喝,就是不孝。"这是法官与一位66岁老人的对话。老人喜欢喝一口,做儿女的咋就不能满足老人的愿望?是儿女们不孝,还是另有缘由?2013年7月底,这起奇特的"酒"官司在湖南省芷江  相似文献   

5.
大雁 《老人世界》2011,(12):24-26
两位老人黄昏恋,儿女们为了财产坚决阻拦。为了儿女,两位老人只能委屈求全过起了“走婚”的生活。即便如此,仍被儿女们像防贼一样防着,房产证、户口本、存折都被儿女们“保管”着。  相似文献   

6.
若星  繁星 《女性天地》2013,(11):32-33
“大爷,您怎么把儿女都告上法庭了,是他们不孝,不常回家探望您吗?”“他们回不回家看我无所谓,他们不给我买酒钱,不准我喝酒,就是不孝!”  相似文献   

7.
阿莲 《当代老年》2006,(8):11-11
我认识一位86岁的老人,耳聪目明,思路清晰,是一位备受儿女尊敬的老人。最近在拜访这位老人时,她说的一句话令我很感兴趣。她说:“老人要受到儿女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儿女,要敢于向儿女道歉。”  相似文献   

8.
日前,青岛的一位老人在一养老院去世,悲痛的家属准备办理丧事,却因为养老院出具的死亡证明无效,老人户籍地派出所拒绝盖章办销户证明,家属来回奔波,丧事也没法办,后来“找关系”才在一家医院开出《死亡证明》。  相似文献   

9.
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我省(编者注,陕西省),目前有近400万老人,其中八成生活在农村。从扶风、千阳等地的调查看,农村老人养老问题异常严峻,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很突出,其中相当大的部分是因为儿女不孝所致。专家呼吁,应该尽快建立农村老人社会助养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央视播出的“2013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上,一位叫陈斌强的获奖人物“绑着妈妈去教书”感动了亿万观众。 陈的母亲五年前因患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为能照顾母亲,陈斌强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身后,骑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他不愿把母亲送进养老院,因“一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被欺负了怎么办?”  相似文献   

11.
肖东 《老年世界》2011,(13):26-27
儿女孝顺,子孙满堂,这对于老年人来说,应该算是最大的幸福了。如今越来越多的老人面临着谁来养老的问题。不久前,重庆市老龄委对3900位重庆老人进行了调查,其中42%的人表示,愿意在养老院或老年公寓中度过晚年。这与发达国家老人的养老观念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2.
樊发稼 《老年世界》2006,(16):23-23
子女对老人不孝.原因有三:(1)攀比心理。许多事实证明,越是子女多的老人,出现子女不孝的可能性越大。原因就是子女之间互相攀比。有的是比谁对老人孝顺,而有的是比谁对老人不孝。(2)依赖心理。子女多了,相互之间有某种依赖心理.也就是平时说的“踢皮球”。有人针对这一现象感叹:“一个儿子是个儿。两个儿子半个儿,三个儿子没有儿。”(3)嫌弃老人。父母老了,病也多了。在有些子女看来,老人不但不能帮助自己做事。  相似文献   

13.
百姓关注     
《当代老年》2013,(5):16-16
天津虚拟养老院:老人在家下订单享受服务 近年,天津开始实施一种新的养老模式——虚拟养老院。虚拟养老院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老人们“入住”以后,不仅能享受着自己家里的熟悉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导刊》2011,(20):16-17
“冷血护工”与集中养老之痛 最近,一段养老院里的视频引起了大家对养老院的关注。在这段视频里,河南省郑州市一家叫畅乐园的养老院,深夜经常传出老人的惨叫声。记者潜入调查后发现,这些声音的来源竟然是养老院里的护工在殴打、辱骂老人,甚至还发生过逼老人喝尿的事。  相似文献   

15.
关园 《老人天地》2014,(8):10-10
公办养老院收费低,一般都在每月一两千元左右,所以一床难求。一些高档的民办养老院的收费“离谱”,如果老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护工护理的,那费用还要再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  相似文献   

16.
我看到的农村老人生活秦炎农村老人各有各的情况,他们的晚年生活也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儿孙孝顺的,享起了清福;儿女不孝的,难处不少。自己会过日子的,过得安宁康健;不会安排晚年的,自寻烦恼,甚而折寿送命。这林林总总,真像一部读不完的书。麻将,乐极生悲有人对...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导刊》2012,(14):42-42
德国“乐龄合作社”为养老未雨绸缪 在德国,进入“专业护理老人院”是老人们最普遍的一种选择。这些养老院拥有世界一流的硬件设备和人员管理方式。不过近年来,德国兴起了一种名为“老年之家”的互助养老方式。一些害怕孤独又不愿意去养老院的老人自发组建自己的小天地,在“老年之家”中,成员共同分担家务,互相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盛芳 《当代老年》2011,(12):8-8
去年初,笔者同事老周,在先征得自己母亲同意的情况下,将老人送进了辖区一家养老院。老周之所以相中这家养老院,一是因为该养老院离自己家较近,能抽空常去看看母亲。二是当初看到养老院承诺的服务项目上,清楚地写着每半年为老人做一次全面身体检查的内容。如果是这样,老周对自己母亲的身体状况也就比较了解了。  相似文献   

19.
章法 《老年世界》2006,(20):14-16
一曲《常回家看看》不仅唤醒了人们对家、对亲人的爱,更是唱到了无数老人的心坎上。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现在有不少儿女却很难回趟“家”,很少与老人一块吃顿饭,拉拉家常。一些老人无奈之下走进法院打起“精神赡养”官司,不要儿女钱物,只要儿女常回家看看……  相似文献   

20.
“儿女膝下”“颐养天年”是每位老人的心愿.但是,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空巢老人数量越来越多.针对此种情况,2008年,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率先尝试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较好地满足了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之后,农村互助养老形式在全国各地开花,虽然形式各异,但是农村互助养老院以较少的投入将农村的资源利用起来,发扬了互相帮助的精神,缓解了农村老人无人照料的困局.然而,随着该模式的发展,农村互助养老院因资金短缺而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