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德菊  韩照波 《职业时空》2009,5(2):112-114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生态哲学、环境伦理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古代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扩充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和思想源泉。在中国传统的天人和谐基础上对近代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使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无论对中国自身发展还是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我国生态文明的构建,进而探讨在新时代转型发展时期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实现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3.
孙彩燕 《现代妇女》2014,(4):311-312
儒家孝悌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宗法农业社会造就的解决封建家庭内部关系,树立封建家长绝对权威的家庭伦理范式;作为由家庭伦理扩充到社会关系,服务于封建政治统治的社会公共伦理范式,其在中国社会存在已经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这种社会存在已经自觉、不自觉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而如今,中国社会正面临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转型,面对扑面而来的现代化困惑,中国人的现代化精神家园是什么?成为人们自觉、不自觉的追问。自然,儒家孝悌思想现代化反思研究也成为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要研究这一课题就必须研究儒家"孝悌"思想在清末民初现代化转化的困境,才能更好的继承儒家思想的精髓,才能让现代人真正自己去追寻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4.
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历史源渊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最早可追溯至中国古代哲学。在我国古代的哲学宝库里,早已蕴涵了认识自然,尊重自然,并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朴素思想观念。儒、佛、道等诸家学派都对此有精辟的阐述和见解。 以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认为:人与自然“浑然一体”。天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难以分解,“天是人的根本,又是人的理想”。儒家的理想人格既是天人关系的中  相似文献   

5.
对于当代生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需要充分利用两者之间存在的制约与促进关系。因为当代的生态思想是对社会现实的改变和优化,以达到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这也是一个历史遗留的问题,科学看待这样一种自然观和历史观正是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世界观。对此本文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生态思想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见解,希望对于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和社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体育在高校教育和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愈来愈突出和重要。高校体育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是现代化的主体对自身根本利益的追求,与主体的基本需要直接相关,是主体行为的根本动机,也是主体进行价值评价的根本标准,这种价值取向是高校体育的目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同时伴随着这些进入到中国的还有西方社会不良的风气,造成了中国社会前所未有的道德危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结晶,以其独特的优势传承至今。本文以儒家经典《大学》中修身哲学为切入点,阐释了修身哲学的意义,并且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全面论述了修身哲学的优越性以及修身哲学对现代社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陈玉娟 《现代妇女》2014,(7):113-1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转型,犯罪行为呈现出新的特点,刑法也随之几经发展、完善。这对我国刑事立法的影响可谓是意义深远,因此,把握好刑法在我国社会转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助于更好的认识刑法、利用刑法,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小康社会最初是由古代儒家提出的一种理想社会模式,它以礼治为基本特征;近代维新派康有为也曾提出过“升平世”的理想社会模式,以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平等为价值取向;现代,中国共产党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将“小康”作为近期目标,“小康”成为实现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阶梯。  相似文献   

10.
王桂玲 《职业时空》2008,4(5):28-28
中英初始现代化在始发形式、价值取向、国内条件、时代背景、进程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英国发生了并且顺利完成了原初现代化,即事先完成了从传统向现代的“预过渡”,而中国却几乎没有出现任何原初现代化的迹象,即没有事先完成从传统向现代的“预过渡”。具体来说,由于英国在初始现代化之前经历了原初现代化,所以英国在初始现代化之前就已实现了社会各方面的基本转型,  相似文献   

11.
儒家哲学塑造了中国人的宇宙观、思考方式、价值观、生活方式。都说儒家哲学教我们入世,道家哲学教我们出世,读孔子和庄子能教我们游刃有余地生活。  相似文献   

12.
土耳其是中东地区较早启动现代化转型的国家之一,19世纪后期的宪政运动揭开了土耳其现代化的序幕,其现代化转型的模式与经验,对中东国家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示范作用。正义与发展党上台以来,土耳其积极推进现代化转型,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以民主政治为目标和驱动力,通过社会制度化建设,提升民众的思想观念;以经济发展为核心,改善民众生活水平;以多元外交为保障,为现代化转型营造良好的国际和周边环境。民主政治、经济发展与多元外交为土耳其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期以后在西方广泛流行的一种文化思潮,是晚期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对文化哲学和精神价值取向进行批判和解构的文化运动。后现代主义对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在这里将重点探讨其对大学生的影响,笔者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儒家解释传统从原始儒家形成以来至今,都是怀抱着一颗敬畏之心解释历史上的儒家大师们的学与行的。“君子三畏”为儒家提供了理解经典的连贯的基本价值,提供了对于经典的原初态度的基点。这种敬畏之心是儒家能够绵延至今的价值认同和实践导向的基础结构。当前中国处于高速发展的现代转型时期,但是文化道德建设远落后于经济建设。个体道德意识薄弱,群体道德滑坡这一表象凸现了人们于道德意识层面所发生的问题。当代社会急需进行伦理道德的重建,尤其需要关注道德敬畏感的重新确立。解构儒家传统道德的积极内涵,从儒家关于道德敬畏的学说之中汲取有益资源,努力承接优秀道德文化传统,指向敬畏道德人格的养成,这对于当代社会的道德重建来说应该是一种极其有益的探索,也必能发挥出积板作用。  相似文献   

15.
徐佰义 《现代交际》2024,(3):78-88+123-124
原始儒家的道德本体观是以天道为形上依据而建构的以“仁”为本的人道本体观。“生”贯通了原始儒家道德本体观的形上依据与形成理路,体现了原始儒家道德本体观的思维根系,即“生”贯通了天之“元”德与人之“仁”德,凸显出强烈的哲学特性和伦理品格,成为儒家文化哲学特性的重要标志。孔孟继续深化了原始儒家的道德本体观,在物质层面,表现为对获取物质利益的手段正当性的道德权衡,即儒家“见利思义”的德性主义观;在精神层面,表现为以情为本的情本体观,即儒家“仁者爱人”的情感主义伦理观。原始儒家道德本体观的理论困境集中表现为人性论的认知困境。原始儒家道德本体观具有一定当代价值。在理论层面,它建构了原始儒家的哲学理论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儒家无哲学的质疑之声;在现实层面,它启迪人们对道德理想与人生信念的追求,不忘初心,并且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可以利用的良好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6.
绘画中所说的东方精神是什么?谈及精神,必定离不开哲学,从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的角度上看,儒家、道家、禅宗等哲学对东方精神的内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油画自从西方传入中国后,一直在进行民族化探索,东方精神的展现即是艺术家用不同材料对自身民族底蕴的探索,从而表达对当下生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首次提出了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明确建设美丽中国。代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生态观。这其中涵盖了丰富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汲取了中国古代传统儒家和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中至今仍然合理和有益的元素,为建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我国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状况的综合分析(摘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由于中国的体制改革和结构转型同步进行,因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许多方面超越了现代化的一般理论。近年来,我国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在从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社会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亚社会、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从经济文化不发达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化中,各种社会摩擦、矛盾和冲突会表现得异常突出,并带有自身的特点。社会结构的严重失衡、社会发展的严重失调和社会改革的不配套都会成为影响转型进程甚至导致社会失序的重要因源。因此,在转型时期应特别注意强化稳定机制、协调机制和整体配套机制,选择好改革措施出台的时机,不能奢望通过行政干预在短时期内完成转型。  相似文献   

19.
刘桐宇  李垣 《现代交际》2023,(8):14-22+12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表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绿色引领。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哲学视域下,这一发展理念以普遍联系的整体论、辩证的实践论、人本性的价值论导向实现了对马克思自然观的继承发展,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出发阐释了人类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在统一机理。“两山论”所内蕴的自然观具有深刻的生态哲学意蕴,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重要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20.
持续多年的市场转型讨论中存在两个重要的偏颇:1.几乎所有的市场转型研究都将1979年至今发生在中国的社会转型归结为从计划走向市场的转型,而忽视了中国同时正在经历的以工业经济高速成长为特点的现代化转型;2.转型导致劳动力市场结构发生迅速的变迁,而市场转型研究中往往将劳动力市场结构看作不随时间变化的常数,将不同世代、不同时期参加工作的对象不做区别地放在一个模型里来分析市场效应。这两个问题都会导致研究市场转型对分层秩序影响结论的不可靠。本文提出了一个区分社会转型的现代化效应和市场转型效应的方法;同时提出应对迅速变迁的劳动力市场结构的转型研究模型的改进模型——APC模型。根据新的模型,研究发现,地位获得和代内职业流动中分别存在着现代化和市场化所导致的世代效应、时期效应和年龄效应;现代化转型和市场转型所影响的分层秩序存在差异,现代化效应更多地影响着职业的社会地位结构分布和代内的职业升迁;市场化效应则更多地影响不同所有制劳动力市场的分布;同时,市场化和现代化都对劳动力市场中职业的社会地位结构分布具有相互关联的影响。越晚进入体制外劳动力部门的个体收入之所以越高,是因为体制外劳动力部门从改革早期的次要劳动力部门逐渐成为核心劳动力部门,是体制外劳动力部门现代化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市场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