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8 毫秒
1.
高校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探索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对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和造就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代中国,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俨然已成重要且紧迫之势。尽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56个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但在思维方式、民族心理以及社会信仰等方面具有诸多民族文化特质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必然会因为族性和文化适应性问题产生或多或少的心理碰撞。从自我评价与他方评价层面考察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力现状的研究认为,应挖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在关注族性基础上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主导社会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精神风尚的灵魂。高校作为传播知识、传承文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在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工作目标,因此,有必要积极探索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多元化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理论思潮呈现出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的发展态势,多元化的价值理念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体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5.
孝道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人伦道德、社会国家治理的重要文化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我国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国传统的孝道文化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本文将从孝道文化入手,挖掘孝道文化的内涵和实际运用的价值,探索孝道文化实践层面创新的教育形式,以孝道文化的视角来探讨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为保障我国继续平稳繁荣发展,就需要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传播的重要工作,在高校中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决好现实中遇到的问题,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本文主要从网络心理学视角下,讲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策略,望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效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他们的整体素质会影响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会影响社会主义的兴衰,所以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质培养至关重要。但普遍大学生处于18~22年龄段内,人格与价值观并未成熟,在价值观培养方面还需要多方引导与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时代精神与社会集体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科学的价值指向,对我国公民尤其是广大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引导作用。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在注重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学生价值观养成的引导,要以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才为目标,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广大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西部民族大学生作为我国高校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在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对西部民族大学生价值观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以期对引导其领悟核心价值观、同心共筑中国梦有些许贡献,对于扎实推进十八大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婷玉 《现代妇女》2014,(11):102-10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是华夏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对国家大形势下与时俱进的需要,也是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迫切需要。高校大学生群体是我国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肩负着我国国富民强伟大重任,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他们的价值取向也将极大地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稳步发展。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转型期社会核心价值观确立的重要支点,有利于增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引导大学生走出自身价值困境的迫切需要,有利于为我国社会发展、繁荣富强培育人才,影响巨大、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中外交流日益密切,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也相互渗透,形成了当今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背景。当代大学生尤其"90后"大学生是国家发展建设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国梦的希望。面对中西多元价值观以及各种政治、文化思潮的冲击,帮助"90后"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同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从本质上分析既属于理论问题,也属于实践问题。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过程中需要根植传统文化,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资源,而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对于核心价值观来说意义非凡,属于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代表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大学生是新一代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其意识形态必将影响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走向,必须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本文主要从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实现路径两个方面,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高校党课教育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及确立马克思主义坚定信念方面具有重要优势。创新和完善党课教育也将成为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刘友洪  吴爽 《现代交际》2013,(11):207-208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世界各国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有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如美国在宣传和推行社会主流价值观时注重利用通识课程教育等作为载体,这种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到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来,从而探索出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渗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积极的意义。文章阐述了红色文化的内涵,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详细地探讨了如何利用红色文化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形成,以期能够为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水平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旨在于促进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和思想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本文简单论述了目前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况,详细地分析了影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知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了关于新建本科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的相关问题,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党的一项战略任务,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历史赋予的使命,是影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长效机制,是中国梦实现的推动力量。因此,加强大学生的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必须积极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本文在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法的引导下,探寻大学生牢固中国梦、深化社会责任感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得到快速提升,使得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发生一定转变,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19.
我党在十八大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我国实现繁荣昌盛和民族复兴的灵魂所在,它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而大学生作为高文化、高素质群体,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展开分析和研究,希望探求出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个人、社会和国家提供了思想和实践的基本遵循。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更是思想文明文化发展和传播的重要阵地。因此,高校要不断探索引领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着力推进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汇聚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青春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