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陈宧和冯玉祥在1915~1916年的关系可以分两个阶段:陈宧和冯玉样合作阶段——冯玉祥基本上效忠拥戴陈宧,陈宧重用扶持冯玉祥;陈宧和冯玉祥抵牾阶段——冯玉祥拥兵背弃陈宦,陈宧愤恨离开冯玉祥。通过考察他们之间的关系,不难发现;利益,是他们行动的唯一出发点。  相似文献   

2.
赖晨 《船山学刊》2007,(4):176-179
《陈宦和冯玉样在1915~1916年的关系可以分两个阶段:陈宦和冯玉样合作阶段--冯玉祥基本上效忠拥戴陈宦,陈宦重用扶持冯玉祥;陈宦和冯玉祥抵牾阶段--冯玉祥拥兵背弃陈宦,陈宦愤恨离开冯玉祥.通过考察他们之间的关系,不难发现;利益,是他们行动的唯一出发点.  相似文献   

3.
冯玉祥与察哈尔抗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多次联系旧部以东山再起,但始终未能如愿。1933年在察哈尔组织抗日同盟军是冯玉祥爱国思想的体现,同时也"颇有自谋之嫌",是其反蒋复出活动的继续。由于蒋介石的军事压力、同盟军的经济困境及内部矛盾等原因,同盟军很快陷入困境,冯玉祥抽身隐退,以保存实力,待机再起。抗日同盟军的崛起及其取得的胜利,打击了日本的侵华气焰和国民党当局的卖国行径,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忱,推动了北方各省乃至全国的抗日反蒋斗争,冯玉祥功不可没。在整个过程中,一直有中国共产党的参与。但是,不能人为拔高冯玉祥与中共合作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4.
《琼州学院学报》2015,(4):76-79
冯玉祥一生对日本的认识复杂,早年盲目仇恨和排斥日本,"北京政变"之后,随着自身实力的增长和时局的变化,对待日本逐渐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主张在爱国的前提下,对日本一定程度的友好合作。"九一八"事变之前冯玉祥对日本的认识,对抗战时期冯玉祥抗日思想的成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冯玉祥北京政变是诸种社会政治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是冯玉祥逐步接受孙中山先生国民革命主张,在全国革命运动尤其是南方革命形势直接影响下的结果。冯玉祥北京政变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进程,是国民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武装开始形成的标志。这次政变的失败,根本原因是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1924年10月23日,直系将领冯玉祥在北京发动军事政变,一举推翻了曹锟的北京贿选政府。冯玉祥等在事变当日即电致孙中山等全国要人,主张"一切政治善后问题,应请全国贤达急起直追,会商补救之方,共开更新之局"①。冯玉祥随即又派马伯援持亲笔信南下广东请孙中山北上,段祺瑞、张作霖也先后电请孙中山北上  相似文献   

7.
冯玉祥述略     
冯玉祥(1882——1948),原名科宝,按族中基字排行,又叫基善,号焕章,祖籍安徽巢县竹柯村。父亲冯有茂,泥瓦匠出身,后投身行伍,逐渐由士兵提到哨官,成为淮军的一个下级军官。母亲游氏,生子七人,因家境贫穷,只有冯玉祥与长兄长大成人,其余都夭折了。 冯玉祥一生经历了坎坷、曲折的道路,但基本上还是随着时代的步伐而不断变化前进的。本文想就冯玉祥的一生作点粗浅的介绍和分析,旨在提供讨论,希望得到批评和指教。  相似文献   

8.
宁汉合流前后的冯玉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汉合流前后的冯玉祥走过了一段曲折的路.他由一个旧军人变为一个倾向革命的民主主义者,又变为一个新式军阀;由同共产党合作到反对共产党.冯玉祥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借鉴历史的教训.一冯玉祥由一个行伍出身的旧军人变为一个倾向革命的民主主义者,同他本人的阶级出身及其亲身经历,特别同他接受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有关.冯玉祥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  相似文献   

9.
冯玉祥和苏联的合作在性质上是实用主义的。当冯玉祥谋求自身发展和对抗外来压力的需要与苏联推进中国革命和实现国家利益的双重目标一致时,双方有一定程度的合作;而当冯玉祥认识到弃苏别投更有利于自身发展时,双方的合作就必然破裂。  相似文献   

10.
1925年,冯玉祥与郭松龄、李景林结盟策划了反对奉系张作霖的战争,战争爆发后,冯玉祥违反盟约抢占李景林的地盘,把本是盟友的李景林变成敌人。国民军的背盟行为成为导致郭松龄败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使自己陷入被动。  相似文献   

11.
《琼州学院学报》2016,(3):96-103
在抗日同盟军筹组之先冯玉祥曾派专人与阎锡山取得过联络,阎锡山对此是有一定支持的。抗日同盟军成立之后,阎锡山收集各方信息,认为冯玉祥没有好的办法,虽然表示同情,但基本上采取了观望态度。为避免抗日同盟军势力蔓延至晋绥两省,阎锡山对其还有相当的破坏活动。在中央方面,蒋介石希望阎锡山能够担任察绥军事指挥之责,以减少冯玉祥势力的扩大,但却被阎锡山所拒绝。何应钦曾命令傅作义部攻击抗日同盟军,阎锡山向傅作义有所暗示,拒绝了何应钦的命令。后来察省问题的解决许多调解人都宣告失败,蒋、何遂把希望寄托在阎锡山身上。对于阎锡山的中立观变态度,蒋介石和冯玉祥双方都对其不满。但晋系势力基本上没有受到损失,可谓保存了自己,也维护了华北地区的安宁。  相似文献   

12.
“固甘援陕、联晋图豫”的建议,是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李大钊协助冯玉祥制定的国民军参加北伐战争的重要战略方针。为此,冯玉祥及国民军在北伐过程中极为重视甘肃的战略地位。冯玉祥认为:北伐的第一步是解救被围在西安的国民军,在此之前,“是平定甘肃,甘肃不能平定,……不能出潼关”。1926年5月至8月,国民军平定了甘肃地方军阀势力,并以甘肃作为主要后方基地,出击陕  相似文献   

13.
冯玉祥是中国近代史上集军阀和朴素的爱国者的双重身份、极力发展个人势力和救国救民的双重目标于一身的复杂历史人物.考察冯玉祥走向察哈尔组建民众抗日同盟军这段历史,可以看到,无论是他在察哈尔举旗抗日反蒋,还是最终被迫收束军事都是这一矛盾的产物.研究冯玉祥,应跳出非黑即白的巢臼.  相似文献   

14.
<正>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11月13日,孙中山离粤北上。孙中山北上无疑是应冯玉祥国民军和段祺瑞、张作霖皖奉军阀等反直派的邀请,共商国是。除此之外,他的北上更有其深刻的主观动因,即孙中山国民党人联合冯玉祥拟实行“中央革命”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蔡廷锴等主张反蒋抗日,得到了很多方面的支持,冯玉祥即是重要的支持者。蔡等废止民国纪年,废除国民党,联合共产党,又使不少支持者不愿接受。冯玉祥积极鼓励韩复榘、宋哲元举兵响应,韩等也未敢行动。蒋介石无后顾之忧,即动用大兵,将事变镇压了下去,使冯大失所望。  相似文献   

16.
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军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军是原直系将领冯玉祥、胡景翼和孙岳在192 4年 10月发动北京政变后组织的一支军队 ,共有三个军。冯任总司令 ,胡、孙两人为副总司令 ,三人还分别兼任一、二、三军的军长。 192 5年 1月冯玉祥被任命为西北边防督办时 ,将国民军一军扩编为“中华民国西北边防军” ,简称西北军。 192 6年 9月冯玉祥五原誓师后 ,宣布将国民军改为国民军联军。二十年来 ,史学界就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军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下面就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一综述。一、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军的认识党对国民军的认识 ,往往是和对冯玉祥的认识结合在一起的。从…  相似文献   

17.
1944年6-7月,冯玉祥第二次到节约献金运动发祥地——自贡,主持节约献金运动,取得居全国献金之冠的佳绩。自贡地方报纸的宣传、鼓动是冯玉祥主持的第二次自贡节约献金运动成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冯玉祥五原誓师,参加北伐,是由来自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左派、社会主义苏聪的三种动力和来自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的一种压力促成的。五原誓师是冯玉祥领导国民军正式参加国民革命的标志,也是他一生中最为轰轰烈烈的业绩。  相似文献   

19.
冯玉祥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大贡献张家来,焦德忠,李广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取得第一次反侵略战争完全胜利的重要保证。著名国民党民主派、抗日爱国将领冯玉祥,以其所处的特殊地位和身份,起了他人无可替代的作...  相似文献   

20.
察哈尔抗日,是本世纪30年代初中华民族抗日潮流起伏中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但对于活跃在上海地区的李烈钧等反蒋派与该事件的关系,学术界迄无研究。本文依据历史资料揭示,九一八事变后由于日军侵略的深入以及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李烈钧等上海反蒋派与冯玉祥频繁接触,酝酿反蒋抗日活动。冯玉祥移居张家口后,李烈钧等积极活动,以实际行动支持冯玉祥筹备举兵抗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