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王珩 《社会学评论》2022,10(1):91-109
哈贝马斯在黑格尔早年的精神哲学草案中发现了一种契合他自己思路的主体间性哲学的雏形,黑格尔这种独特的思想特别体现在他关于"命运"的学说当中.哈贝马斯重视其中关系主体的理论出发点,从中看到了有别于以利益主体为原则的社会理论方案的全新可能性,这构成了他交往行动学说的重要思想来源.然而在一个关键问题的理解上,哈贝马斯却与年轻的黑格尔缺乏共同的思想基础.他将互动与劳动对立的解释图式在哲学史上追溯到黑格尔早年对费希特自我意识学说的批判,却忽视了黑格尔在这一时期对费希特思想的批判性继承.在行动的主客体同一性要求中,劳动和互动应当被视为具有共同的结构,这也是"理性"在费希特那里原本的含义.哈贝马斯把黑格尔早期的"精神"概念解释为"互动的媒介",使其理论方案在原则上远离劳动的概念,以此翻开了批判理论新的一页.同时,这一全新理论所内含的思维方式的缺陷也在交往理性时代的社会现实中日渐突显出来.  相似文献   

2.
吉尔·德勒兹是20世纪的法国哲学家,他从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汲取创造哲学概念所需要的养分,并用一种基本的感觉理论和流变思维进行着他的反思。他用他的生成哲学对什么是真正的文学和什么不过是流行文化进行了区分。因此,旨在研究德勒兹文学批评层面的"流变性"在其思想中的展开过程,同时梳理德勒兹有关文学的学术生涯,厘清其主要思想,构建德勒兹式的文学意象。德勒兹对于文学的哲学化思考,尤其是在生成哲学视域中对文学的观照,给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塔哈·侯赛因(1889~1973)是埃及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家、文艺批评家和思想家.他的著述丰富,是多产作家.他不仅对文学,而且对历史、哲学等都有精深研究,成为一代文宗,被誉为"阿拉伯文学之柱".塔哈由一个盲童成长为一流的埃及作家、阿拉伯文豪,这在阿拉伯文学史上实属鲜见.就其全部经历和创作来看,他在阿拉伯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之间,阿拉伯文学和世界文学之间起了桥梁作用.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埃及文化启蒙运动中,在创建埃及乃至阿拉伯新文学运动中,在为使创作反映现实、形成具有鲜明现实主义色彩的"埃及现代派"的活动中,以及在创立新的阿拉伯文艺批评等方面,都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传统教学片面强调把重点放在教师要教"懂"、教"好"上,学生这一"主体"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缺乏一种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了严重的禁锢.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主动性,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素质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笔者以物理教学为例,就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爱德华·萨义德是著作等身、卓有创建的杰出学者,他集学术研究与政治关怀于一身,是公认的后殖民理论的重要奠基者.萨义德的创作可分为"文学-政治-人文主义"三个阶段.在后两个阶段,他不仅关注历史问题研究,还强调文学与政治的交叉关系,并提出了"既是政治的,同时又高于一切理论术语"的概念模式,坚定地选择了以人文介入政治的艰难道路.萨义德不仅指出社会政治文化的复杂关系以及人文知识话语介入其中的可能性,同时也指明了在历史与政治的双重道德面前,知识分子应"向权力说真话".本文以国际关系理论中的身份、话语和政治为主线,通过挖掘他相关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以期带给读者深入思考与启迪.  相似文献   

6.
雅斯贝尔斯是20世纪德国哲学与海德格尔齐名的重要人物,雅斯贝尔斯的哲学思想也被称为"存在主义哲学"。他的教育哲学被视为存在主义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哲学,主要体现在他《大学之理念》一书中。《大学之理念》在一种理想模型的基础之上描绘了一幅关于真正大学的图景,体现了大学的哲学性格和哲学内涵以及大学所依存的外在基础。对雅斯贝尔斯大学理念进行梳理,有利于我们明确一所理想大学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将学生看作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正在逐步形成.学生的主体性终于被提到应有的位置.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和合作者,要积极地通过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多方位的协作和交流氛围,达到建构知识的最终目标.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然而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以往教学实践中,"师本位"的理念占据主导地位,仍存在着"重教师轻学生"、"重讲授轻学习"、"重统一轻多样"等现象,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调动,压抑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罗玲珑 《老年人》2014,(5):21-21
正2013年,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举办的"百姓学习之星"评选活动中,86岁高龄的段华昌被评为全国"百姓学习之星"。作为益阳市老年大学的一名学员,段华昌离休后在该校学习了22年,可谓名副其实的"学习之星"。离休后上老年大学,既没有求职谋生的压力,也没有成名成家的欲望和想法,为的是学点知识,充实晚年生活。段老告诉我,幼年时由于家庭贫穷和战乱,他只读了几年小学就辍学了。参加工作后也因公事私事多,没有时间学习。  相似文献   

9.
尼采曾预言一个虚无主义时代将不可避免的到来,人们失去信仰,精神无处依托,正如当今学界流行的文学边缘化,更甚是文学死亡之类的命题一样,似乎在当代,文学也正走向一个虚无的现代主义架构中,颓废因之被认定为当代文人最深刻的秉性和特征.这真是十分可笑的,文学始于人类对生存意义的自我解读和确证,本来就是精神生长和价值建构的过程.文学创造者可以被看作是纯粹信仰的仆人,他忠诚的描绘着对宇宙人生的感悟.为信仰寻找支点,使他本人和任何接触文学的人,在现实社会中有了一次机会可以完全献身于不含任何目的的思想探寻中,从而也就是献身于他个人道德和精神上的完善中.  相似文献   

10.
"社工"一词在新闻报道和百姓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日益提高,社区里有了社工,学校里有了社工,工厂里也有了社工……这里的社工是指社会工作者,它是一种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专门的方法进行助人活动的职业工作者.但是,在我们身边还有另外一群人也被称为"社工",例如2012年5月19日北京晚报发表的一篇名为《北京市公开招考社工,633个岗位吸引3万余名考生》的报道,文章中的"社工"其实说的是社区工作者.这两支同样被称为"社工"的队伍被混淆在一起,他们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敢干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提出的课题为学习载体,以在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中所获得的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为学习内容,以在导师指导下按小组合作为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学习的一种基本实施形式.要坚持以下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2.
哲学曾被认为是无用之学,因哲学给不了人们吃穿住行,但是哲学却以其独特的方式改变着世界,推动世界的进步,这是哲学的使命。不同的哲学有其不同的使命,那么,哲学究竟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使自己继续存在,哲学究竟有怎样的使命成了一个基本问题。马克思哲学与以往的哲学不同,他关注现实世界,关注现实世界的人的活动,同情现实中的人,"改变世界"是他希望用自己的哲学达到的目标,也是马克思哲学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正创造美,发现美,要使你过的每一天都值得记忆。许渊冲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今年已是96岁高龄。2014年,许老先生获得了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文学翻译奖",他也成为迄今为止亚洲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翻译家。不仅如此,他的30首译诗还被国外大学选作了教材。出生于1921年的许渊冲是江西人,因为母亲擅长绘画,热爱文学,耳濡目染下,许渊冲也爱上了文学,对"美"的见解很是独到。另一位对他影响  相似文献   

14.
莱纳德谢尔顿和拉吉都是非常聪明的物理学家,而霍华德霍尔沃茨也是一位天才工程师,但是即使是他们四人中最聪明的谢尔顿,即使是头顶着超高学历的光环(理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谢尔顿有时候也会犯错.例如他在"吉米猜想"这一集里,他就把那只名叫"托比"的蟋蟀分类错了.在"波兹曼反应"这一集里,他认为生活在蒙大拿州会更安全,但很快发现根本不是这样.然而谢尔顿不仅仅只会对事实本身有错误的见解,有的时候也会对概念问题出错,包括判断"什么是错的"这个问题.在这一章节里面,我们会讨论谢尔顿在面对"错误的性质"这个问题时所犯的错误,而且重点关注和这个有意思的错误相关的哲学问题,旨在展示谢尔顿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15.
塔哈·侯赛因博士(1889~1973)被誉为"阿拉伯文学泰斗".他与开罗大学在埃及民族解放运动中,在阿拉伯复兴运动中,相映成辉.塔哈的生平和开罗大学的历程是埃及现代历史画卷之一.他在开罗大学求学的六年,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开罗大学赋予这位盲人青年学子一双明亮锐利的双眸一知识与厚爱,这成为塔哈征服黑暗最有力的武器.  相似文献   

16.
想写杜渐,由来已久.记得几年前,在一个阿拉伯文学专题研讨会的筹备会上,我提出是否可以邀请杜渐先生参加,当时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圈内专家"说了句:"我看那些圈外人也搞不出什么名堂."对于他的话我不敢也不能苟同,尽管他是把我当作一个圈内人看待的.且不说以是否懂得阿拉伯语来界定某一阿拉伯研究领域的圈内圈外,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来源不拘一格、各学科相互渗透交叉已成大势的时代,显然是偏狭的,不科学的,就说那习惯上被认为是"圈外人"中的一些学者,当他们的触角探伸到圈内时,即便是偶一为之,搞出的"名堂"也非同小可.杜渐便是其中一个.  相似文献   

17.
青年马克思在《莱茵报》被查封后的两年里,思想发生了巨大转变。通过探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人的性质的界定,以及《神圣家族》中批判哲学的批判所体现的人学思想,可以发现马克思哲学真正进入唯物主义后,其转变主要体现在对人的本质和人的解放问题的探究上。这一时期他在"现实的人"的认识问题上所做的研究就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雏形,并且开始为后来的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职业院校"学习评价"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某个专业的知识、技能和标准等为考核内容,运用适当的方法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技术能力和社会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的手段,本文以PLC编程与控制技术训练课程中,交通路口信号灯黄灯闪烁训练项目为例,对每个训练环节"学习评价"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9.
在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时,笔者认识了北师大北美校友会会长汤潮先生。见他一脸书卷气,让人们不解他从商的身份,待走进他创建的龙源期刊网的王国,才真正体味到他对中华文化的情愫有多深!  相似文献   

20.
2015年9月,河南省新乡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消防中队增加了一名编外队员,他和战士们同吃、同住、同训练,但是不穿消防服,他就是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大厨"的新乡技师学院学生康森平. 康森平,一个18岁帅气阳光、总是梦想成为一代"厨王"的男孩.为了学习到过硬的本领,他2014年专程从焦作来到新乡技师学院烹饪专业求学.经历了一年的学习历练,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靠着聪明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康森平开始在同学中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