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房地产估价方法中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是三种最主要的估价方法。在理论上,只要参数取值合理得当,通过三种估价方法评估求得的房地产估价结果应该完全一致。但在估价实务当中,三种估价方法求得的估价结果往往存在一定差异,故应分析其原因何在,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和办法去减少这种差异。使之能够尽可能真实反映出房地产市场中标的物的正常价格。估价方法源于市场交易原理,并服务于房地产评估,它通常运用于房地产市场中的房地产交易,抵押,评估,租赁等。所以本文尝试从房地产市场流通环节入手,探寻房地产价格与价值的形成过程,并对三种估价方法所对应的流通环节进行分析,探源三种估价方法差异的市场原理,并进行具体分析比较,阐述这三种估价方法应如何正确灵活地结合运用,并通过对这三种基本估价方法的分析和对应关系的研究得出几点建设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解析房地产价值形成过程是估价的基础。房地产抵押合同签订后,土地上新增的房屋不属于抵押财产,因此,在建工程抵押价值与处分价值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复杂和特殊。对在建工程抵押估价需求的实现过程分析后发现,目前通行的以土地为价值形成核心的成本法估价公式实际上不适应在建工程的抵押估价。而以房屋为核心的价值形成过程不仅符合法律实践和社会生活实际,也是在建工程抵押估价成本法重构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估价成本法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房地产估价规范下的成本法讨论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国有土地有偿有期限使用制度、房地产开发及再开发过程中的动态成本过程 ,以成本构成项分类为依据 ,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房地产估价成本法参数确定方式和现值计算公式 ,对现行成本法进行了改进、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税额确定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房地产估价和税率。目前房地产估价有三大基本方法,即市场比较法、成本法和收益法。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如假设开发法、路线价法、长期趋势法等,然而不管哪一种方法由于受到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估价值都存在着误差。为了减少这种误差,本文构建了一种房地产组合估价优化方法,它能够有效降低房地产在估价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从而减少税额误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资产评估的目的和功能出发阐明了资产评估的含义,简介了资产评估的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三种基本方法。重点论证了无形资产评估中几个有待明确和解决的理论和方法问题:无形资产成本只能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作为估价的基础;无形资产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要特别注意隐性成本的识别和计量;在采用收益法时,要注重解决资产使用可能获得的收益沽计和折现率的确定这两个关键问题;在部分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时,评估所涉及的收益分配受供求关系和社会价值取向的重要影响,评估参数要在调查历史和现实情况的基础上选取。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估价的区域因素量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房地产估价中,市场比较法被广泛地运用,但在进行区域因素修正时工作量较大,且不易把握被比较的各个因素。如果运用回归分析法则可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特别是解决同一区域需评估多宗房地产时更显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土地是房地产重要的组成部分,房地产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土地作为一种高价值的商品,对其价格的评估十分必要。假设开发法在房地产估价实务中运用得较为普遍,本文通过对假设开发法在土地价格评估中的实例研究,分析土地价格评估的步骤与方法,总结房地产估价实践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房地产金融迅速崛起。部分居民在满足住房刚需后,转向对房产的投资,刺激了房地产市场,使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失衡,房地产金融风险也随之增长。基于供需理论视角构建房地产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运用功效系数法,以重庆市为例测算2000—2020年的综合预警值,提供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防范对策。结果表明,所构建的预警指标具有较好的预警能力,重庆市2013年的房地产金融风险处于警戒值以下,但近三年房地产金融风险有明显增大倾向,存在潜在风险的可能,需引起必要的重视。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需要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强房地产业监管、引导行业有效投资;房企要去杠杆降负债、探索投资发展新模式;居民家庭需制定长期购房规划、强化多元投资意识;金融机构需有序开展房地产开发贷款项目、加强房企资信评估与管理。  相似文献   

9.
在房地产交易市场日趋完善和成熟的基础上,通过对房地产市场比较法的研究,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将市场比较法的替代原理具体化、科学化、系统化,建立房地产估价中市场比较法的估价模型,并借助计算机技术更快、更规范、更合理的使估价模型得以实现,真正满足房地产估价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的价格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显著的影响,准确预测房地产市场价格变化并对其进行有效调控显得尤为重要,但使用房价作为评估房地产市场的度量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住宅销售价格指数是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综合反映住宅商品价格水平总体变化趋势和变化幅度的相对数,为探讨新建商品房住宅销售价格指数的预测方法及其预测有效性,利用与相关的房地产供求关系、社会宏观经济指标、国家货币政策和民众对房价的预期等多源数据,构建了一套房地产价格指标体系。分别使用BP-Adaboost和支持向量回归机两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房地产评估模型,同时设计了一个调参算法对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进行参数优化。在实证中使用华北某市的房地产月度数据对两种模型进行训练和预测,并与ARIMA模型和经典BP神经网络模型做对比。实验结果表明,BP-Adaboost模型的预测误差最小,使用BPAdaboost模型预测房地产价格指数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资本化理论在房地产估价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内目前的房地产资本化主流理论虽然包含有不少合理的成份,并在房地产估价学的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它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难以对实践作出正确、有效的指导。本文对目前的主流理论进行了修正和补充,提出了新的房地产资本化理论,试图解决资本化率、资本化途径及土地使用权评估等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房地产估价是房地产中介行业的组成部分,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发展壮大,房地产估价在我国从正式出现到现在不过十几年的时间,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目前我国房地产估价行业还不完全适应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分析了该行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资产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资产评估是上市公司资产业务顺利进行的基础,而资产评估方法则是实现评定估算资产价值的技术手段.不同评估方法的选用,将会对资产价值的估计及评估结果的合理性产生影响.上市公司评估业务尤其是兼并收购中,作为评估师首选方法的重置成本法忽视了资产未来的收益能力,其评估结果难以真正反映出资产的内在价值,因此,应在了解各种评估方法及评估模型优势及局限性的基础上,结合评估对象的类型、评估目的、评估的价值类型及评估时的市场条件等因素,恰当地选择评估方法.同时,必须采取措施规范资产评估市场、强化评估师的风险意识,在不断完善重置成本法的基础上,为市场比较法和收益现值法的运用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日趋完善 ,房地产抵押贷款这种简捷的资产风险防范措施 ,正越来越广泛地为各商业银行采用 ,因而如何准确、合理地评估房地产抵押价格显得尤为重要。分析房地产抵押估价的特殊性 ,将抵押价格与交易价格进行比较 ,最后推荐几种常见的房地产抵押估价方法以及应用这些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估价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房地产价格形成理论、房地产经济属性、房地产估价技术路线及其与房地产估价方法之间的关系.估价公式是房地产价格形成理论的表现形式,反映的是相应价格形成理论下的估价技术路线.不论采用哪一种估价方法进行估价,在考虑了合理误差的情况下,各种估价方法评估的结果应当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刻划出中国房地产估价体系的法定总框架,提出了一个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国际惯例的评估技术路线,用以证明中国法定的房地产估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具体阐述了《房地产估价规范》中估价方法之一假设开发法 ,用公式详细分析了假设开发法在在建房地产评估中的运用过程 ,以及专业评估机构之现状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对企业整体资产评估主要采用成本法 ,影响评估价值的公允性 ,建议积极使用收益法和市场比较法。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房地产估价工作的特征对房地产估价信息系统提出客观的要求 ,对系统进行科学严谨的数据库设计、结构设计和功能设计 ,以解决现有估价系统的理论依据不严密、估价方法不科学、估价结论与客观实际价值背离、估价报告不严谨以及数据资料不共享等诸多问题 ,使房地产估价信息系统真正成为估价师的得力助手与参谋。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生态学的概念,分析了房地产市场生态现状,指出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生态失衡危机,从伦理学角度提出房地产市场生态失衡治理的关键在于解决社会财富,特别是房地产市场财富分配的正义问题,并结合罗尔斯和诺齐克正义理论对破解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不公正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