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基于引力模型,对中国FDI的贸易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中国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促进中国对东道国的出口,但对从东道国的进口却具有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2.
付海燕 《统计研究》2014,31(12):47-53
国际直接投资不仅会影响东道国国际收支,也会对投资母国国际收支产生影响。本文重点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国际收支的影响机制,并构建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国际收支影响的数理分析框架,研究表明对外直接投资通过投资效应、利润汇回效应和贸易效应所包含的七个渠道影响母国国际收支;对外直接投资初期会造成母国国际收支净效应为负的情形,但伴随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累积,国际收支净效应会逐步为正。最后本文测算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其国际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收益率大于国内投资收益率;近年来国际收支净效应持续为负,但对改善 “双顺差”模式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结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愉瑜 《统计研究》2012,29(9):44-50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越来越重要的贸易大国和对外投资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不仅反映在贸易规模扩张,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外直接投资对贸易结构的影响。本文对1982-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结构效应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滞后二期对货物贸易结构变化有积极影响;通过对2006-2010年间的七个具体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结构效应进行面板数据分析,证实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对这些行业的进口贸易结构变化更显著,但由于数据的原因仅通过了KAO检验。两种检验结果说明,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无论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还是流量都具有一定的贸易结构效应。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增长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投资稳定性和区位选择中的东道国风险影响也备受关注。以此为背景研究东道国文化距离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选择的影响,在度量东道国文化距离和风险的基础上,实证研究发现:当东道国与中国文化距离较小时,东道国较高经济和政治风险能促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当东道国与中国文化距离较大时,东道国较高的经济和政治风险会阻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因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偏好不是绝对的,而是依赖于外部东道国文化距离条件。  相似文献   

5.
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项本武博士的专著《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与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是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进行实证研究的新尝试.该书在对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重点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与贸易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据此提出了政府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调整方向,以及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6.
李良 《统计与决策》2016,(5):144-147
文章在FDI与东道国的就业关系的理论基础上,全面分析了FDI的直接和间接就业效应机制,包括直接投资中的绿地投资和并购投资就业效应,间接投资中的拉动效应、挤出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基于产业关联视角,利用36个工业行业2007-2011年的面板数据,以及《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实证检验了FDI的直接和间接就业效应.结果表明:FDI的直接就业效应和间接就业效应都是显著为正,并且后者的影响程度更大,说明FDI的绿地投资大于并购投资,其通过产业关联的拉动效应大于挤出效应;由于技术水平对就业的影响不确定,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对FDI的间接就业效应促进作用不显著;另外内资企业资本以及规模对就业的影响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半参数变系数空间面板模型实证研究东道国制度环境、市场规模和我国“一带一路”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非线性时空关系。首先,提出基于截面似然函数的模型估计方法;其次,从理论层面探究估计量的渐近性质和有限样本表现;最后,分别构建以东道国市场规模为解释变量、东道国制度环境为变系数协变量、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为被解释变量的参数空间面板模型和半参数变系数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东道国市场规模如何随制度环境变化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研究发现:半参数变系数空间面板模型估计量具有良好的渐近理论和小样本性质;在空间维度上,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相互依赖,表现为“第三国”溢出效应;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非线性依赖于东道国市场规模,表现为一条关于东道国制度环境的“倒U”型曲线;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制度距离接近性偏好,即我国更偏向于投资制度环境相似的国家,稳健性检验支持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8.
外商直接投资(FDI)与对外直接投资(OFDI)良性互动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其协调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有待进一步验证。文章利用2006—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Geweke因果关系检验了双向FDI协调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因果关系,基于多种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双向FDI协调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向FDI协调发展不仅对本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提升了邻近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水平;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双向FDI协调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部地区双向FDI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不明显,西部地区表现出抑制作用;就地区空间溢出效应而言,东部地区双向FDI协调发展的溢出效应抑制了产业结构升级,而中西部地区表现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出现并驾齐驱发展趋势及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背景下,讨论了中国引进外资政策是否有效促进了地区对外投资增长这一重要命题。首先,梳理了引进外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机制,对已有文献做出补充。其次,利用2003-2016年中国省级层面数据,构建R&D资本、R&D人员和经济空间权重,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和门槛模型发现:(1)区域OFDI活动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邻近地区OFDI对本地区OFDI具有明显"竞争效应";(2)短期内FDI对区域OFDI有正向促进作用,长期内影响则表现"倒U型";(3)以金融发展为门槛变量,证实FDI对区域OFDI存在三重门槛的非线性影响。最后,从协调两者发展机制、引进高质量外商资本和优化地区发展环境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FDI是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纽带,作为中国投资总额一个重要组成,其在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在对已有的关于FDI与国内投资关系理论综述和对FDI在华投资概述的基础上,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分析技术,对FDI与国内投资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进行实证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FDI对国内投资有明显的挤出效应,且FDI的投效率明显高于国内投资。  相似文献   

11.
文化差异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直接投资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不同国家(地区)间制度及文化的干扰,具有一定的制度及文化特征。为了考察文化因素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住的影响,文章选取2003—2009年中国对外进行直接投资的66个国家(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引力模型分析文化因素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上的作用,计量结果发现文化距离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中国与东道国的文化差异越大,对其直接投资越少。  相似文献   

12.
运用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法,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进行了动态研究。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表明,FDI对我国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存在长期的促进作用,其中FDI冲击对我国出口贸易有长期平稳的正向效应,对我国进口贸易的长期正向效应则逐期递减;另一方面,出口贸易的冲击对FDI有正向效应而进口贸易的冲击对FDI有负向效应。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FDI对进出口贸易的预测方差以及进出口贸易对FDI的预测方差都有一定的贡献度,显示我国“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局面正逐渐形成。在以上分析基础上,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1999-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中国工业TFP,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就FDI的空间溢出效应对工业TFP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DI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FDI对工业TFP的影响既作用在区域内,也作用在区域间。FDI与本地区及相邻地区的TFP、技术进步显著正相关,且间接效应远大于直接效应;FDI与本地区技术效率改进显著正相关,与相邻地区技术效率改进负相关,且间接效应远小于直接效应。建议进一步加大FDI的引资力度,加强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FDI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上海服务业FDI倾向于分布在金融、科技、社会服务领域.根源在于,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规模经济与产品差异是针对东道国市场的服务业FDI的动因,上述三个领域正是外资具有规模效应与产品差异优势的领域.而服务行业部门的独资企业比重、标准化程度、对外开放度、知识技术密集度则是影响上海服务业FDI行业领域分布的直接因素.此结论对于有关部门优化服务业FDI分布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贸易与投资关系的研究,目前国内实证分析大多集中在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与我国对外贸易关系的探讨上,而对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文章运用回归技术对1982~2006年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规模和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能产生较显著的贸易创造效应,同时时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也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越来愈大,但中国投资的地区大多处于高风险地区,如何保护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安全成为一个难题。文章从双边投资协定的视角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结果发现在东道国制度环境不佳的情况下,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可以促进对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17.
外国直接投资统计基本定义剖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敏雪  谷泓 《统计研究》2005,22(4):47-4
一、引言所谓外国直接投资 (foreigndirectinvestment,FDI) ,是指一经济体的经济实体 (直接投资者 )对另一经济体的经济实体 (直接投资企业 )投入资金 ,以此对后者获取持久利益的行为。获取持久利益 ,意味着直接投资者与直投企业之间存在着长期关系 ,同时对该企业管理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该行为涉及直接投资者和直接投资企业两个当事者 ,同时又涉及投资母国和投资东道国两个国家。从一个国家看 ,既可能充当投资母国 ,又可能充当东道国 ,涉及对国外投资和吸收外国投资两个方向的投资流。进行FDI统计的目的 ,就是要立足一个国家 ,…  相似文献   

18.
吕计跃 《统计与决策》2012,(19):141-144
近年来学者们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研究越来越深入。文章主要分析2003~2011年中国25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首次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变截距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出口贸易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中国各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对外贸易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9.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12):104-109
选用2003—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省级数据,实证检验了技术创新的空间相关性与环境规制强度的门槛值后,构建了空间门槛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不同的环境规制强度下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母国技术创新的影响。结论表明,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在环境规制强度处于第一门槛值以下时,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显著;当环境规制强度跨过第一门槛值时,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显著提升了技术创新能力;当环境规制强度跨过第二个门槛值时,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有所减弱。因此,从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来看,中国应该动态调整环境规制强度,为最大程度地获取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0.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效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岩 《统计研究》2006,23(3):51-55
一、引言国际直接投资自产生之日起,就对一国的经济增长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日趋活跃,直接投资成为主要的资本流动方式,也成为发展中国家获取外部资源的主要渠道。FDI对东道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多渠道和多途径的,除了可以增加东道国的资本存量、提高投资质量以及缓解东道国的就业压力外,还有其技术的外溢效应。从本质上说,外商直接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属于资本推动,但又不是单纯的资本推动,还包括技术知识等国内资本所不具备的因素。所以,从某种程度上看,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