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从20世纪开始,戏剧文学的中心地位渐渐地被移位了,戏剧从以剧本为中心转变到了以剧场为中心。戏剧文学,也就是剧本,变得可有可无,无足轻重。当代戏剧的创作更是将戏剧文学推到了边缘地位,剧作家或者"无名",或者由导演兼任,优秀的剧本难得一见,优秀的剧作家更是凤毛麟角。戏剧文学出现新模式化现象;快餐式的、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一流演员二流导演三流剧本"的市场定律是造成当代戏剧文学边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纪蔚然的戏剧创作对于当代台湾剧坛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纪蔚然钟情"带刺的"戏剧而正视现实、直面人生的创作精神,其创作关注"人"、关注"生命存在"的人生内涵挖掘,他从感受最深的社会人生经验中提炼重组而成的人物形象刻画,都赋予其剧作深沉的人道情怀和文学深度;纪蔚然采用传统的戏剧样式,透过情节铺排、性格刻画和人物对话来表达自己对于时代、现实和人的深刻体验与独到发现,同时,其创作又充满实验性和探索性,这又使他的戏剧能够在艺术和娱乐的平衡中达到雅俗共赏的审美创造。它们成就了纪蔚然个人的戏剧创作,又推动了当代台湾戏剧的发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初期,美国戏剧还非常落后。然而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l 1888—1953)在1920年,以他的第一部长篇剧作《天边外》(Beyond the Horizon)打破了美国戏剧文学的沉寂。在此后的四分之一世纪里、他的戏剧创作经久不衰。他一生中所创作的剧本有四十多部搬上舞台,没有上演的剧本几乎也有这么多。1936年,尤金·奥尼尔以他卓  相似文献   

4.
《戏剧概论》是针对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从事戏剧创作及戏剧鉴赏的基础理论课程.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实际,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课堂讲授四方面进行探讨.突出"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观念,使《戏剧概论》课程成为辅助学生从事独立戏剧创作及鉴赏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5.
"追溯式"是戏剧创作的一种手法,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演变过程。古希腊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和中国戏剧大师曹禺都曾在自己戏剧创作中成功地运用过这一手法,并使其成为自己戏剧艺术的特征之一。他们的剧作《俄狄浦斯王》、《群鬼》和《雷雨》堪称是这一手法的典范性作品,可看作中外戏剧文学历程中"追溯式"结构的三部曲。  相似文献   

6.
把哲学上的尖锐矛盾,化为情节上的激烈冲突,是萨特剧作的基本特点。因此,他的剧本既能引人入胜,又有哲理深度,向来为人们所叹赏。萨特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戏剧方面。《苍蝇》是他的第一个剧作,也是他把自己的哲学理论和戏剧艺术完美结合在一起的一个典范。我想,如果能对它进行一番认真地剖析,对于研究萨特及其创作无疑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在戏剧结构、小人物的金钱与情欲的切入点选取、对新文学"人的文学"观的呼应上,上海沦陷时期的杨绛和1955年赴美的张爱玲在戏剧创作上多有相似.但在文学叙事格局、悲剧内涵理解、文学精神谱系与渊源等层面,二位女作家的剧作颇多差别.杨绛的剧作基于五四文学启蒙精神,在有限的创作格局中呈现了一代知识人的悲剧命运,张爱玲的剧作继承近代以来市民文学精神,既叙以普遍人性悲剧,亦偏好书写小人物们的小小得意和小奸小坏.这呈现了海派文学的多元化发展路径,丰富了海派文学内涵.  相似文献   

8.
"田汉体风格"大体上是指"波希米亚式流浪、漂泊的罗曼司"。无论是剧本的构思特色、主体风格还是具体的创作手段,田汉后期剧作的巅峰之作《关汉卿》都典型地体现了田汉体戏剧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莫言在戏剧创作和戏剧改编之余,发表了不少关于戏剧的见解,逐步形成其别具一格的戏剧观。莫言在其有关戏剧的一系列演讲、对话、访谈中,多次提及陈独秀;其对戏剧审美教育和社会功能的认识,与陈独秀在《论戏曲》中阐释的戏剧思想异曲同工。深入解读莫言戏剧观与陈独秀戏剧思想的关联意义,也有助于深化对其第一部大型戏曲文学剧本《锦衣》的民间性和作者立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剧本Jennieknows试析张绍连,肖建安改进剧本教学应该受到重视。在英国语文教学中有戏剧教学法,教师对剧本结构进行分析,解剖剧中人物。然后由学生实践排演剧本,因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1、戏剧冲突戏剧文学是以矛盾冲突为主要线索来表现社会生活。引人入...  相似文献   

11.
以创作《金鹰》一剧而登上全国剧坛的著名蒙古族戏剧家超克图纳仁新近又发表了《成吉思汗》一剧。两个剧本恰好是作者创作道路上的两座里程碑。三十五年来,超克图纳仁奉献给读者五部多幕剧,二十多个独幕剧,三部电影文学剧本。如若从数量上讲,他写的剧本并不多,然而可贵的是他每写一个剧本总要给读者一些新的东西,为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综观他的剧作总是洋溢着火一样的革命热情,散发着浓郁的民族生活气息;他的作品又能描绘出美丽如画的草原风光,塑造出各种类型的蒙古族人物形象。他的近三十个剧本又是以鞭挞旧制度、歌颂新社会为主要内容,特别党的民族政策的胜利更是他的戏剧极力表现的基  相似文献   

12.
丁玲是小说家,但她对戏剧也很内行。她从小就喜欢看戏,也演过戏,后来她写剧本,写戏评,还当过业余导演。(见丁玲:《我与戏剧》)丁玲留下来的剧本只有四个,即《重逢》(独幕话剧)、《河内一郎》(三幕话剧)、《窑工》(三幕话剧)以及《战斗的人们》(电影短片文学剧本)。一九八三年中国戏剧出版社编辑出版了《丁玲戏剧集》,收了这四个剧本和她的部分剧评。丁玲的剧本虽然不多,但有她自己的特色,有成功之作,象《重逢》,演出效果很好,并很快被译成英文在印度上演;她所写的剧评也很有见地。但是人们在称道她的杰出创作业绩的时候,往往只注重小说,不提或很少提及剧本。诚然,她的剧作成就不能与她的小说嫓美,但也不容忽视,而应得到应有的评价和地位。本文不想全面论述丁玲戏剧创作的成就,只就剧本的人物刻划谈点感受,做些评述,并以此做为对她的菲薄纪念。  相似文献   

13.
对戏剧技巧的大胆实验和对人生真谛的不倦探索造就了奥尼尔剧作的多层面特征:早期剧作的自然主义倾向;中期剧作的表现主义特征;以及晚期剧作的存在主义色彩。从后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的视角重新审视,奥尼尔的晚期四部剧作讨论了孤独之处境、徒劳之人生、死亡之终局的荒诞主题。  相似文献   

14.
从发生学的视角俯瞰,影视艺术本体中带有戏剧基因,其内在的戏剧性应是影视艺术意象的有机组成部分。影视文学剧本与舞台剧本同属戏剧文学范畴;而从诗的意象与视听意象的关系上看,戏剧影视剧本在整个影视剧艺术中的基础地位不可削弱。面对世纪之交,"视觉文化时代"图像泛滥而语言、文学、想象力受到忽视的现状,影视艺术应追求诗的意象的魅力,而戏剧性与音乐精神的联姻也必将成为现代戏剧在新世纪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沙叶新作为新时期蜚声剧坛的探索戏剧家,他的每部剧作的诞生都伴随较大的争议,尤其是与他一贯戏剧风格迥异的《耶稣.孔子.披头士列侬》更是引起学界的轰动。本文尝试通过分析剧本文学性的构成要素,揭示沙叶新本着现实主义精神进行创作时遭遇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由此隐现在剧作中的两者之间的矛盾,从而得出我们重新估量探索戏剧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1918年6月,胡适发表《易卜生主义》,可视为中国话剧运动的理论宣言;同月,胡适与罗家伦合译的《娜拉》(即《玩偶之家》)发表,为易卜生剧作的第一个完整的中译本,“五四”中国剧坛影响最大的一部西方戏剧;1919年3月,胡适发表《终身大事》,作为中国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话剧文学剧本,是对易卜生《玩偶之家》的直接模仿,它的诞生,拉开了中国现代话剧运动和创作的序幕,也树起了现代中西戏剧关系的第一块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大雷雨》的作者阿·尼·奥斯特洛夫斯基(1823—1886)呈举世闻名的俄国剧作家,是俄国唯一毕生从事剧本写作的人。他一生共创作了五十部作品,被誉为“俄罗斯民族戏剧之父”。他的剧作使俄国真正“有了自己的、俄罗斯的民族戏剧,……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戏剧”。五幕悲剧《大雷雨》(1859),是他的代  相似文献   

18.
蒲松龄编有剧本和俚曲若干种,《聊斋志异》多方面涉及戏剧艺术。本文探讨古代戏剧对《聊斋志异》的影响,从一个侧面稽考蒲松龄的文学艺术渊源。作者认为:蒲松龄关注优人生活,深入了解戏剧作品和表演艺术,为小说创作积累了宝贵素材。《聊斋志异》中人物形象的刻画、人物关系的安排、故事情节的构思都得益于古代戏剧,后人热心于把聊斋故事改编为剧作并大获成功,与此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元代是中国古典戏曲的高峰,叙事性文学是主体,本文以关汉卿戏曲教学为例,尝试进行本科生古典戏曲课堂教学的改革,希望通过学生参演,能够使其在道具制作中了解社会背景和民俗;在人物语言和对话中把握元杂剧剧本体制的基本特征,以《窦娥冤》一剧的实践性总结学习达到以点带面地学习关汉卿其他杂剧创作。  相似文献   

20.
晚明戏剧演出兴盛,它与戏剧文本刊刻一起,推动了戏剧文学在民众中的广泛传播。与文本阅读不同,场上传播离不开"优人"。本文所言"优人",兼指演员和戏剧教师(或言"教习"、"曲师"等)。"优人"与戏剧之关系,通常认为仅限于场上表演,事实上也涉及剧本改编和创作、技艺教习等方面。对这一关系的确认,是全面认识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史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