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赣骝剪影     
凡接触过李赣貌的人,都说他较随和而且谦逊,很有自知。这话大体不为过。他不只一次地说过,论水平,我可能不如我们的一些专职干部,我终究不是搞政治本行的,是历史把我推向了这个位置。但是我尊重大家的意见,凡事和大家商量,尤其多听下属搞具体工作同志的看法。然而,大家讨论决定了的事情,做起来,就要坚决执行:“我不但是民革中央副主席,也是部门的领导者,要由我负责领导执行。”李赣紧工作起来,事前的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确实颇有耐心。记得有一次随他去地方工作,火车到达终点前两站的时候,他来到我所在的车厢找我…  相似文献   

2.
他们的见面,是在一个朋友的生日宴席上。两个人阴差阳错地坐在了一起。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酒桌上的人渐渐有了醉意。有些微醺的他和她,自然凑到了一起。他是个幽默风趣的大男孩儿,她渐渐被他的笑话所吸引,先是抿着嘴努力矜持着,没过多久就哈哈大笑了起来。  相似文献   

3.
我有个同事,是个极爱发牢骚的人。一天中午休息的时候,他又唠唠叨叨地向我说了这么一件事…… 那个时候,我同事还在他甘肃老家的一个单位上班,他有个非常好的朋友,儿时的伙伴,一起长大,关系很好的一个发小。  相似文献   

4.
张曼娟 《人才瞭望》2009,(10):65-66
有个律师朋友在学校里兼课.在接到某些研究项目时.便会找一些研究助理帮忙.有几个年轻助理.已跟着他两三年.我们也就认识了。其中有个叫阿雅的女孩.我头一次见到她.她捧着好多档案匣.像表演特技似的从楼梯上下来.满脸都是笑容,嘴又甜。律师朋友对我说:“阿雅人很乖的。”  相似文献   

5.
3月底的北国,光光的枝桠又长出了嫩牙。我们在一个春意盎然的晚上去北外专家楼采访了铃木英司先生。采访在愉快友好的气氛中进行。铃木的身材不高,但结实,精力旺。他那爽快的声音引导我们追寻着他踏上中国大地的履痕。1983年8月15日,铃木第一次访问北京、哈尔滨、长春;接着是第二次,访问北京。西安、上海;第三次…从那以后,他每年都要在大海峡两岸来回颠簸,有时1个月多达数次,迄今来华60余次,除青海、西藏、贵州、安徽、福建等省、自治【外,中国很多地方都留F有他的足迹。“我觉得,让日中人民世代友好下去,不能只在口头上说…  相似文献   

6.
20年前,我舅舅只是城郊的一个农民, 但他爱看书, 不喜言语,给人的印象总是有点木讷忧郁。他又喜欢种花养草,这在当时的农村可不是什么好优点, 周围人便有心无心地嘲笑他,说你的命苦哇,没生在好地方好人家。舅舅却充耳不闻,该怎样还是怎样。一天,他走进当时刚刚由县改市的市区里,胡乱转悠,发现在市政府的一侧,有一块长满杂草的荒地。他站在那里看了半天,不由得说“多可惜,这要是整成花园,该有多好!”不想他的话音刚落,就有人在他身后答话:“ 你想得不错, 能详细说说怎么个干法吗? 舅舅转身看到一个中年人,正看着自己…  相似文献   

7.
北岛曾经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他在大学里教散文写作,让大家写写童年,发现几乎没有人会写细节,这个非常可怕,意识形态化、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时代正在从人们生活中删除细节。一个概念出来,大家纷纷去跟风。说话也是一样,有些人,说话只有炫耀和抱怨,却听不到任何清新动人的细节,这个是越来越明显了。所以,有砦话越说越累人,越说越不想开口,有些人见了不如不见。但是,有些话,过去了这么多年,我却一直记得。  相似文献   

8.
楼下的大车库住着一位老人,因为平时工作忙,我们很少交流,至多是见面点个头。 每天早上,我在书房工作.就看见他一个人拄着拐杖,弓着身子,以很慢的速度在路上来回走着。即使这样,那速度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运动。  相似文献   

9.
我的父亲是个脾气粗暴的人。我不记得上次他温柔地抚摩我的脸颊或用爱称叫我名字是什么时候了。他有糖尿病,经常大嚷大叫。看到别的父亲温柔地亲吻他们女儿的额头,我总足羡慕不已。  相似文献   

10.
有关李道豫的出身多有神秘感,比如,有传说他是清朝重臣李鸿章的后代。李道豫对此也多有耳闻。每每有人问起,他总是扔下这么一句:“我要告诉你:所传不确。”原来,据说他是李鸿章兄弟的后代,也因此他在“文革”期间被人揪缠,受到了冲击。李道豫祖籍安徽,因为出生在上海,平时在家与爱人讲上海方言,所以人们都说他是上海人。他1951年毕业于上海的沪江大学,主修英国文学。毕业以后,就进入了外交部的国际组织合作司工作。时年20岁。他说他的工作很“单调”,40多年如一日。199O年被任命为中国常驻联合国特命全权代表。在此之前,他…  相似文献   

11.
奥巴马是在公开场合讲段子的高手,喜欢讲段子的美国总统不仅奥巴马一个。美国前总统里根就曾给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讲过段子。这个段子说的是,一个美国人和一个俄国人争论谁的国家好。美国人说:“你瞧,在我们国家,我可以直接走进椭圆形办公室,我可以敲着总统的桌子,对他说:‘总统先生,我不喜欢你的治国方式。’”  相似文献   

12.
伴我同行     
记得小时候,家里很穷,全家七口人靠父亲那微薄的工资来打发日子。但乐观的父亲没有为生活上的贫穷和工作上的压力所压倒。在我印象中,父亲永远是带着笑不完的微笑,一顶滑稽的帽子盖在他那微秃的头上,手里拿着一根英式手杖,他对我们说这样显得年轻,嘴里叼着一个他永远离不开身的玉龙烟斗。听说这个烟斗是宋朝传下来的传家宝,父亲对它非常的喜爱,曾对我说就是穷到要饭的地步,也不会卖掉它的。  相似文献   

13.
刘谦在春晚走红之后,有各种赞,也有各种黑。但是对他为什么可以红,说到点子上的几乎没有。 几个月前,结识一位省电视台执掌大型晚会的导演,谈到晚会创新问题,他说有个计划,要把全球范围内最有名的魔术师弄到广东来。自然,提到一些名字。见我们木讷,就补充介绍说某某是刘谦师公,某某是刘谦师弟。我们也自然八卦为什么最红的那个是刘谦,而不是专业技能更高的他的师公或师弟。  相似文献   

14.
寻梦人     
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在美国.他有让人羡慕的事业;作为一个富有的商人,他腰缠万贯。成功和财富,也许意味着安逸的生活。然而,他却更加忙碌。为了在异国他乡不能实现的理想,为了一个未圆的梦—一回到祖国大陆。他就是南京国际集装箱装卸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美籍华人王正本先生。当他谈起初次回国的感受时,说:“我第一次回国是在1978年,那时美国还没有直飞北京的航班。第一次踏上祖国的土地,我的心情是很激动的,感到她是一个很古老、很可爱的地方.有一种终于回来了的感觉。那时的中国,百业待兴,我感到有非常多的事情可以做。所…  相似文献   

15.
夏志琼 《人才瞭望》2005,(10):98-98
在管理界,“不拉马的士兵”这一案例流传久远:一位年轻有为的炮兵军官上任伊始,到下属部队参观炮团演习,他发现有一个班的11个人把大炮安装好,每个人各就各位,但其中有一个人站在旁边一动不动,直到整个演练结束,这个人也没有做任何事。军官感到奇怪“这个人没做任何动作,也没什么事情,他是干什么的?”大家一愣,说:“原来在作训教材里就是讲这样编队的,一个炮班11个人,其中一个人站在这个地方。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军官回去后,  相似文献   

16.
绩效评估     
案例:李经理刚完成与一名员工关于绩效评估的讨论。情绪很低落。午餐时,对另一名管理者说:“我今天上午给小王作了评估,今我突然想起今天是评估的最后一天了。于是。我把他从预算会上叫出来。我简直不敢相信他的反应。他说他没时间准备,且要我对每一个批评都举例说明。而他却一个劲地说他在几个问题上不同意我的说法。我讲了几个我对他不满意的地方,后又好意告诉他怎样改正错误。然而我得到的回应只有愤怒和沉默。我想他至少应该感激我.给我一些反馈才对。是否现在人们都不太关心自我提高了?平他还挺不错,是在评估中他看起来很不高兴。你说他到底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7.
电话打到参加全国政协八届五次会议的委员下榻处,我找到了邓伟志,联系怎样与他见面。“大会堂大厅拐弯处的秃头就是我。”邓伟志将他与众不同的标志告诉了我。次日上午,我在约定的地点很快找到了“目标”。他一点也没有名人的架子,尽管他是民进中央副主席、身兼全国8所高等学府的名教授。大会作会后,我随同他登_匕委员们返回住地大轿车,采访便在车厢中开始……人权三岁’学者邓伟志有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他的家在L海洞其夫人生肖属马,他属虎,卧室取名“马虎厅”,不是真马虎,而是告诫人生不得马虎。他的书斋取名“山洞”,他说…  相似文献   

18.
一位朋友很郑重地对我说:“我计算过了,我们所居住的地方,生活水准可以算是一流的。”脸上不由洋溢出幸福感。 幸福是模糊概念,有时甚至只是一种感觉,可他居然能将它计算出来,真是很新鲜。他说他有自己的计算方法,完全撇开恩格尔系数、工资与物价涨幅、社会福利设施之类经济学家的标准,但算过以后,却也让人找到自己的心理取向,成为知足者常乐队伍中的一员。 我想起有一次在成都开往陕西安康的火车上,遇见的几位教授。他们是去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后顺道旅游的。大家无意中聊起了东西部经济的差异和互补。复旦大学的教授说,东部沿…  相似文献   

19.
上篇认识赵其昌前,不少人对我说,你该采访采访老赵,他可是个传奇人物,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考古专业大学生,定陵发掘工作队的队长一定有许多故事。还有人告诉我,一次他们同去密云,密云文博馆的人见了老赵就像见了真佛,老赵只要说哪件东西好,后面马上有人就把它收藏起来……于是我拿起电话。然而,赵其昌却一次又一次婉言谢绝了我。他总是说,那都是过去的事了,没什么好说的。直到他听说我读完了《风雪定陵》─—这部他夫人杨仕与部队作家岳南合著的有关定陵也有关他的报告文学,听说我读完他为此书撰写的“跋”之后那一场痛苦和那一…  相似文献   

20.
灯下黑     
他和她在一个单位好几年,彼此都很熟悉,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一天,她调走了。临走时,她笑着对他说,以后有空去我那里坐坐。他也笑着说,一定,一定。 她走后,他的心头涌上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落感。而她到了一个新的单位后,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她觉得新单位人与人之间关系很冷漠,很难找到像他那样的朋友。 她拿起电话,又放下了。她觉得他应该先给自己打来电话才对,男人嘛应主动点儿。 他好几次拨了一半她的号码,又放下了电话。他觉得人家到了一个新单位,不知还记不记得老朋友.万—……那多尴尬。 几个月过去了。他终于鼓足勇气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