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认购书是商品房销售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文书,但因其法律性质模糊导致大量纠纷。认为认购书具有预约合同的性质,其效力在于促使双方善意履行主合同洽谈义务,其中的定金条款兼具立约定金和违约定金的属性。认购书必须在开发商取得房屋销售许可的情况下才可以签订。结合实践,对于商品房认购定金罚则的适用分情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黄睿 《今日南国》2009,(2):64-64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买房时先和开发商签订认购协议书.并交纳了几万元钱的定金,后来因为对房子某些地方不是很满意,想退掉认购的房子,但开发商却不肯将定金退还。据业内人士介绍,这种情况在商品房销售过程中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3.
读者问:我们参加了某楼盘"1万抵8万"的活动,交了1万元定金。开发商说到开盘时如果我们不想要房子,定金可以退。等到开盘时,我们没有挑到满意的房子,犹豫了几天,现在想去退钱可以吗?律师解答:根据有关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解释,出卖人通过认购、订购、预订等方式向买受人收受定金作为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担保的,如果因当事人一方原因未能订立商品房买卖  相似文献   

4.
金文 《社区》2004,(17):50-51
案件回放近日,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了徐州市泉山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商品房买卖纠纷案件,开发商为其失信违约行为付出了双倍返还定金的代价。2003年2月20日,市民陈某与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了一份《购房预订协议书》,约定购买该公司开发的一栋高层住宅楼的住房一套,开发公司在协议书中承诺,2003年5月底之前与陈某签订正式售房合同,2004年12月31日将房屋交付陈某使用。双方还约定,陈某于签协议时交付定金5万元,其余购房款分期支付。陈某依约于签协议的当天即2月20日交付了定金5万元。但开发公司并没有履行其在协议书中的承诺。因开发…  相似文献   

5.
《社区》2003,(12):55-55
2002年1月13日,我与一家房屋开发商签订了—份购房认购书。我交付了一万元定金,但没有签订购房合同。后来我发现,该开发商信誉不太好,不能按时交付房屋,而且房屋质量较差,所购房屋已经两次被质检部门勒令两次返工。该开发商是2002年5月15日取得商品房销售合格证,因此我要求退房,开发商说定金不能退还。请问:购房定金能否退还?牛洪生牛洪生牛洪生读者:定金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一方向另一方支付的一种保证金。交付定金的一方履行义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返还。交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义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义务的,…  相似文献   

6.
当前,购房者与开发商因商品房认购书问题所引发的法律纠纷层出不穷,而理论界和审判实践中对此类纠纷问题的认识往往不大一致。商品房认购书的性质应属于预约合同,其法律效力和委托合同、合伙合同一样具有一定的人身属性,不宜强制履行;对于不履行认购书义务者应当按照法律关于定金的规定处理,也可以追究违约方的缔约过失责任。  相似文献   

7.
商品房认购书因其性质的特殊及对效力认识的不甚清晰导致大量纠纷,文章对商品房认购书的性质、效力、定金条款进行了辨析,认为其性质是预约合同.违反认购书应当承担违约责任,适用定金罚则,还可以要求违约方强制履行或者赔偿信赖利益.  相似文献   

8.
周一海 《社区》2013,(27):33-33
【案件回放】 2003年5月,黄某代刘某与某房地产公司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购买了某小区商品房一套。2004年9月,黄某和刘莱登记结婚,2005年2月,双方签订了一份《离婚协议》,并约定说“上述房屋原由男方出资购买,房屋产权归男方所有”。  相似文献   

9.
卜泳生 《社区》2005,(16):38-39
商品房预售,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将正在建设中的商品房预先出售给买受人、并由买受人支付定金或者房价款的行为。在商品房预售过程中,由于工程期间长,交易标的有许多不确定因素,购房者所面临的风险比一般现房买卖大得多。购房者通过房屋预售合同获得的只是一种期待权,其权利的实现完全被动。为了保护广大购房者的权益,国家对商品房的预售有着较为严格的法律限制。但是由于我国的不动产立法还不完善,市场机制也不健全,商品房交易行为极不规范,特别是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严重违反诚信原则,导致商品房预售还存在很多法律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有:开…  相似文献   

10.
警惕商品房预售中的[定金]陷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建云 《社区》2003,(20):50-5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福利分房退出历史舞台后,老百姓更多的是以按揭贷款等方式向房地产公司购买房屋。房地产商为促销楼房,使出浑身解数,促成交易成功。在促销大军中,有些房地产商是诚信的,但有些房地产商则采用不正当手段骗取购房者的信任,在购房过程中设置陷阱,欺骗消费者。最近,在售房市场中,就出现了一种“定金”陷阱。房地产公司在售楼时,非常热情地向购房者推销商品房,并邀请购房者实地看  相似文献   

11.
商品房预售认购书的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践中,认购人和开发商对商品房预售认购书缺乏清楚的认识,经常产生纠纷,鉴于此,文章就认购书的性质、成立条件、效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旨在为了解决现实中所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兆利 《老友》2010,(2):32-32
案例:2009年"十一"黄金周刚过,吴先生一家就早早地预订了某酒店的年夜饭,双方签订了书面合同,并按照约定预交了"定金"200元。后  相似文献   

13.
邢江峰 《社区》2008,(25):50-50
湖南一读者来信咨询:2008年4月,我通过房产中介公司向李某购买一套位于某小区的203平方米的房屋,价格为157万元,双方为此签订了房屋买卖协议,约定李某向我转让房产,而整个交易过程中所有的税费由我承担。为了少支付税费,中介建议我们将房屋买卖合同的购买价格做低至78万元。同日,我向中介公司支付定金5万元,中介公司将定金转给李某,李某出具了收条。  相似文献   

14.
曹英  邱伟 《社区》2003,(14)
2002年10月,消费者王女士与该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购买了一套价值81万元的公寓,并向开发商支付了首期购房款41万余元,但开发商迟迟不办理商品房预售登记,房屋始终未予交付。在此期间,王女士意外发现开发商在与自己签订合同前,已经将这套公寓抵押给了银行,而签约时却未将这一情况如实告知。适值最高法院2003年4月28日公布了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  相似文献   

15.
案例一:预订年夜饭须谨慎。2009年十一黄金周刚过,吴先生一家就早早地预订了某酒店的年夜饭,双方签订了书面合同,并按照约定预交了定金200元。后来吴家人改变了想  相似文献   

16.
《山西老年》2010,(11):68-68
律师同志:我与某房地产开发商签订商品房买卖协议,其中明确约定了房屋的建筑面积,并以此计算出房产总价格。在我按照合同支付全部房价款、开发商交付房屋之  相似文献   

17.
数字     
380亿元市统计局近日发布我市一季度经济运行报告,全市一季度实现生产总值380.7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8%,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09.54亿元,增长16.6%。1100万违约金瑞安市的一家房地产公司近日因延期交付商品房,向120多户购房者共支付了1100万元的逾期交房违约金。据悉,这创下了我市违约赔付款的最高金额。据了解,这120多户购房者于2001年6月15日向这家房地产公司订购商品房,开发商承诺在2003年12月31日以前交付使用。可是,直到2005年10月1日才交付,延误时间近两年。为此,购房户向温州市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被申请人房开公司支付延期交付违约金。  相似文献   

18.
刘军民  张兆利 《社区》2010,(6):31-31
案例一:预订年夜饭须谨慎。2009年“十一黄金周”刚过,吴先生一家就早早地预订了某酒店的年夜饭,双方签订了书面合同,并按照约定预交了“定金”200元。后来吴家人改变了想法,打算回老家过春节。主意打定后,吴先生遂去酒店索要“定金”,结果酒店却执意不退还,还说这样做是合法的。  相似文献   

19.
法律顾问     
《社区》2004,(14)
被房地产开发商骗了,我们要求退还全部房款及手续费合法吗 山东省济南市一读者来信问:去年我女儿要在北京买房。一家房地产开发商宣传说:买我们的商品房可以带户口进京。就冲着进京户口,我女儿顾不得问“五证”全不全,也没对这家房地产商产生任何怀疑,就毫不犹豫地掏了腰包。当时不少外地人为了北京户口,纷纷与房产商签订了购房合同。 可随后发生的一切,把买主们从头到脚浇了个冰凉。按合同约定,一年后拿钥匙、住新房、办房产手续和北京户口。可当人们欢欢喜喜来圆梦时,在焦急等待了一年的人们面前,却是房子没成型、产权甭想办、进京户口不可能的残酷现实。房子没有,产权没有,户口没有,连交的房钱也没有了。为了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我们想把房地产开发商告上法院,要求房地产开发商退还全部房款和户籍费用,支付房款利息损失并承担全部诉讼费用。  相似文献   

20.
《社区》2010,(13):57-57
北京一位读者来信咨询:2006年8月,借款人黄某与出借人于某签订了一份借款协议,我以保证人的身份在借款主协议上签了字。黄某与于某的借款协议约定,于某向黄某出借款40万元人民币,期限10个月,但合同没有约定我的保证责任期限及保证方式。借款协议订立后,于某如约将40万元汇至黄某农业银行账户,但是借款人黄某在2007年7月发生交通事故意外死亡,且黄某并未在借款协议约定的还款日期向于某偿还借款。2009年5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