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玉霞 《阴山学刊》2007,21(1):119-121
本文强调了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对何谓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了分别阐述,并结合外语教学提出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几点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语言教学的性质、规律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出发,尝试性地探讨外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师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敏感度以及在跨文化外语教学中保持中国特色文化的意义和方法,从而提高师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现象作了比较,并就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了初步探索。对我国外语教育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分析。指出跨语言的交际实际上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整个过程要受到所用语言的规约的影响。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应该重视对跨文化因素的分析,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从跨文化交际学与外语教学关系的视角入手,探讨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的联系,接着通过对传统英语教学方法的弊端的分析,论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和实施原则,然后结合《新视野大学英语》的教学实际,提出了在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具体应用策略,最后本文总结了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对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梁燕 《理论界》2009,(12):190-191
将体验哲学应用于大学外语教学,使学生全身心感受目标语言文化,构建跨文化意识,提高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目前的外语教学中,教师一般只重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文化的因素;因而学生在用英语交际的过程中,经常犯一些文化错误。解决此问题的主要方法是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提高他们对文化的敏感性,最终达到顺利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理解语言必需了解文化。因此,外语教学不应单纯地讲授语言知识,还要重视文化差异,改变英语教学的现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8.
胡蓉 《学术探索》2004,(12):120-122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这已经成为我国外语教学界的一种共识。但共识的形成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在涉及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问题上,许多人仍然寄希望于教学方法的改进,而没有把着眼点放在更新教学内容上。作者看到了外语教学中引入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内涵、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以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各自定位及其相互关系三方面对外语教学中引入文化教学进行了有一定深度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9.
刘嘉菊 《东岳论丛》2008,29(1):199-201
跨文化交际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作用的,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习者的言语能力,同时还应培养学习者的文化意识,进而实现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0.
跨文化语用失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使交际行为中断或失败的错误.主要从文化角度分析了跨文化语用失误及其成因,提出在外语教学中导入文化因素,培养学生文化创造力的观点,以期有助于提高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文化产业的特征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范畴,文化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到商品生产已经渗透到精神与意识领域的时代的产物。文化产业具有精神属性和市场属性两个基本特征,使之不同于其他的物质产业。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其精神属性与市场属性两个基本特征及其辩证关系认识不足。当前,应树立全新的文化产业意识,大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健全文化产业政策,培养文化产业人才。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文化观的多维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的文化观是辩证的文化观,而辩证的文化观必然是多维和多义的开放系统。无论是关于文化本质还是文化和经济关系,我们都应该从一个多维的视域来加以观照和解读,而不能固守单一的维度,拒斥其他的范式。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在反思传统文化观的基础上,试图对马克思的文化观作出新的多维解析。  相似文献   

13.
在不同语言背景的国度之间,即使运用相同或相近的语言,也会常有不同信息的传达与接受,甚至导致不应有的分歧与误解。从语义层面对英语和汉语之间的文化背景差异进行比较研究,承认、尊重并逐步理解、适应这种差异及其规律,对于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修辞与文化背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修辞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成果 ,它是文化的一部分 ,又是其他文化因素的载体和表征。修辞现象与文化现象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二者间的影响制约与渗透是双向的。本文着眼于文化对修辞的影响与制约 ,探讨修辞手段产生、发展和使用以及对其理解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5.
盛卓立 《学术探索》2012,(4):159-161
随着全球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再加上通讯业、交通业等广泛发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英语习语的应用非常重要。由于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因此翻译并不是两种语言之间的单纯性传递信息,也不仅仅为文化交流。实际上,传播文化比表达语言信息更重要。所谓习语,主要指语言中具有固定的形式与意义的词组、句子等,因此若想准确翻译习语,必须对语言的文化背景具有深入了解,在翻译过程中也要注意保留文化特征和意象。本文结合当前英语习语的应用状况,以生活应用实际为出发点,对英语习语对文化交流的影响、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与技巧等内容进行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对目的语文化背景的了解是不可缺少的。本文从几种基本颜色即红、绿、白、蓝、黑颜色的本意延伸到它们在各民族文化中所象征的不同含义,由此以增强文化敏感性,使语言学习者在了解背景文化的同时注意翻译技巧,以便顺利实现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现代科学与佛教之间存在多维度、多层次的对话通道,可以实现彼此间“互容”、“互补”的关系。20世纪著名佛学家太虚对佛学与科学的融通,正是这样肇示了佛教与科学新联系的建立。由于佛教特有的理论资源和宗教传统,佛教与科学的关系在文化性质上具有不同于其他宗教与科学关系的特殊性。佛教与科学关系的特殊性说明,宗教与科学的关系不但与宗教与科学各自的演化阶段以及整体的社会文化格局有关,而且还有赖于对特定宗教的文化蕴涵及其与科学特殊关系的洞察与诠释,这其中亦包括宗教思想家的解读视角。  相似文献   

18.
文化相对主义是理解人类文化生态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它不仅为研究人类文化的历史和未来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而且在对西方文化独断论的批评以及守望弱势国家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物极必反,如果把自己的文化之相对性提高到不恰当的地步,任凭文化相对主义的极度发展,甚至企图使其凌驾于其他文化体系之上发号施令,就可能偏离自己的初衷,陷入文化普遍主义或者文化中心主义的泥淖。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I use data from the General Social Survey, FBI Uniform Crime Reporting Statistics, and other sources to consider differences in attitudes about punishment among four groups—Black men, Black women, White men, and White women—as well as how these differences vary according to county crime rates. Centering my expectations about group-specific attitudes within conflict theory and prior empirical findings, I am guided by the presumption that race and gender are cultural categories that shape attitudes about punishment by influencing our interactions with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and that the meaning of these cultural categories varies by context. Analyses provide some evidence that race, gender, and context interact to shape attitudes about punishment. Overall, this research improves our understanding of group differences in punitive attitudes and of the cultural context in which the US system of incarceration operates.  相似文献   

20.
认知文化图式对英语谚语的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文化图式是已知事物或信息存储于大脑中的知识结构,带有文化色彩和认知心理特点,是人们赖以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基础;而谚语就是对各种生活现象进行综合概括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运用的语言,它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认知文化图式下谚语具有可理解性。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图式的差异,谚语的认知理解变成了一个交际双方明示推理以及寻找最佳关联的动态过程,认知文化图式影响和制约着谚语的认知理解;而谚语理解成功的关键则需要认知文化图式有效的共享和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