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发生在一六四四年的山海关战役,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关系重大的战役。叱咤一时的李自成农民军,从此形势逆转,一蹶不振。而崛起于东北的满族统治者,却从此长驱西进,打下了二百多年大清帝国江山的基础。这一次战役为什么能够发生这样大的影响,笔者愿就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 明清之际山海关的战略地位 山海关前临辽西走廊,扼通往北京的孔道,依山面海,形势十分险要。隋唐时期,称为渝关,唐大宗李世民东征高丽时曾驻跸于此。明初,大将军徐达巡视北部边防,修筑边墙(即长城),认为这里依山面海,实属战略要地,于是在这里建关设卫。山海关从此成为万里长城的第一座关隘、北方著名的军事重镇。但在明代前期,威胁明王朝的最大地方势力,仍然是退出中原后伺机卷土重来的蒙古贵族政权,所以沿长城的主要防区,是在直接受到蒙古骑兵侵扰的大同、宣府一带,山海关还只是一个侧翼。到了明代后期,在东北地区的建州女真崛起后这里就逐渐成为明朝北部防御体系中一个最重要的阵地,成为拱卫京师的门户。自1619年,建州女真部建立的后金政权,在萨尔浒战役歼灭了明军近十万人之后,不到二年时间,接连攻陷沈阳和辽阳等重镇,占据了辽河流域的全部土地,转而进攻辽西走廊,力图实现其“打开山海,通我后路,迁都内地”的战略方针。明军  相似文献   

2.
《中文信息》2008,(5):28-33
薄荷片推荐:当人们提及长城.都是讲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这在中国可以说是妇孺皆知的:其实所谓西到嘉峪关.仅是说的明代长城。而汉代长城由嘉峪关继续向西尚有千余华里敦煌就是汉长城过酒泉出嘉峪关后的又一个重镇,也是汉代河西四郡中最西的一个.长期以来.戈壁沙漠像太平洋一样.  相似文献   

3.
万里长城,雄伟险峻,历史悠久,工程浩大,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不断兴建,秦统一中国后,将北部长城衔接起来,并加修缮,西起临洮,北傍阴山,东至辽东,号称“万里长城”。至汉、北魏、北齐、北周及隋代,皆有修筑。终明之世,注重边防,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分设大将,统兵御守,先后置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蓟州、偏头、固原等九镇,合称”九边”,(《明史·兵志·边防》)于洪武至万历年间,重新构筑长城,并在其险要处,建关设塞,布有重兵,加强防卫。西起嘉峪关,东至河北省山海关,总长约六千七日公里,时称“边墙”。为确保京师的安全,特于大同、宣化以南,河北、山西两省的险峻地带,筑有内长城,时称”次边”或”内边”。  相似文献   

4.
“战国七雄”中的秦国为防御北方的匈奴,在伊克昭盟境内曾筑了一道土夯而成的长城,经学者考证是秦昭襄王时所筑,距秦始皇建立的秦朝约五、六十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原来秦、赵、燕三国北方长城连接起来,修成万里长城之后,本段长城因在始皇筑长城之南,渐被荒弃。  相似文献   

5.
最近两年,我们出外旅行,有幸游览、探访了祖国的一些名山胜地、文物古迹。其中有“五岳之长”,史载孔夫子曾登其上而小天下的岱宗泰山,也有“俯瞰五岳”,据说黄帝亲临其地而问道于广成子的平凉崆峒;有依山扼海,被人们称为“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的重镇山海关,也有立地摩天,被诗圣叹为“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的西安大雁塔;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的济南大明湖,也有“群峰削玉三千仞,乱石穿空一万  相似文献   

6.
游长城最好看的部位是关城的城楼。关城多设在隘口之处,例如山海关东门(明朝人萧显书写“天下第一关”的城楼)。城楼与城下的通道有马道相连,城门口有加筑护门的瓮城,城关前、后、左、右置有罗城或翼城,对关城起到拱卫的作用。与关城距离再远些的是前哨城堡,如山海关东门往南4公里许的“老龙头”上的澄海楼、老龙头以北濒海的宁海城.关城城垣四角台上建有角楼,例如嘉峪关砖砌角楼是单间二层式,楼顶为平台,周围建有砖砌垛口,形如碉堡。长城又称作障、障塞、塞,后人为了将城堡与墙分清,称绵亘相接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长城     
被称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中国万里长城,今天已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重点文物,并列入了世界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项目.内蒙古长城在修建历史和规模上都可以称得上是全国之首.就长度来说,我国各时代的长城总计十万里,内蒙古就占三万多里,约占十六个有长城的省市自治区的三分之一;就修建历史来说,除早期的长城外,秦、汉、辽、金、明各代长城的遗址都有保存,各时代不同结构的长城也都有遗物可寻.总之,长城是中华各  相似文献   

8.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本着它蚕食中国最后独占中国的既定方针,于1933年春侵占我山海关、热河,为越过长城侵略华北作准备。中国一部分爱国军队在长城线上奋起抵抗,曾给日军的侵略气焰以相当的打击。但由于蒋介石及国民党政府顽固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与日本妥协,最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使当时华北陷于更加深重的危机。 鉴于这一历史事件至今著述较少,本文拟结合近年来看到的一些新资料对此作一综合叙述。 一、日军深入侵略内地的开始——山海关事件  相似文献   

9.
山海关京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工人运动成功范例之一。这次罢工发生在192 2年 8月至 10月 ,是 192 2年 1月至 192 3年 2月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中 ,取得重大胜利的罢工斗争之一 ,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上个世纪初 ,山海关是我国北方产业工人比较集中的地区。 1890年至 1894年间 ,李鸿章与英帝国主义合建了唐 (山 )———胥 (各庄 )和胥 (各庄 )———山 (海关 )铁路。随着现代工业的建立和发展 ,产业工人队伍逐渐壮大 ,至 192 2年这一地区铁路工人已达 2 80 0余人 ,大部分集中在一家名为中英合办实为英国独…  相似文献   

10.
杜林渊 《学术探索》2012,(1):128-131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珍贵历史遗迹,现今陕北所见明代长城遗址大部分是在明成化年间由余子俊主持修建完成的。然而,这项工程却受到重重阻碍,延迟修筑竟长达三年之久。本文试将这一事件置于明朝中期大的社会背景之中,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以及社会因素等各角度进行剖析,探讨此事件发生的背景及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万里长城西部起首于今临洮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代所修建的长城,长一万多华里,历史上叫“万里长城”,它象一条矫健的巨龙,盘旋于群山之中,奔腾于万山之巅,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举世无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之一。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工程技术的高度成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祖国的象征。 这样伟大的工程,它东止辽东,已无争议,当然,具体止于辽东何地,尚待进一步考察。但是,“万里长城”西起何地,却有争论。有进一步弄清的必要。  相似文献   

12.
李凤琴 《阴山学刊》2005,18(4):18-23
“九.一八”事变以后,中日矛盾日益尖锐,对日和战问题成为时论争议的热点,至山海关事变爆发,长城抗战失利,平津危急,和战问题,面临抉择。此时南京国民政府为保全平津,赢得应付全面战争的时间,决定对日采取有限度的妥协,《塘沽协定》就是这一绥靖政策的产物,黄郛则是政策的主要执行者。  相似文献   

13.
吕世宏 《晋阳学刊》2005,41(5):24-26
重新解读山西浮山唐玄宗亲撰<庆唐观纪圣铭(并序)>一文的第三自然段,发现"汾阳之龙角山"一段属于插叙文字,并非写浮山龙角山.高祖时代的汾阳龙角山与玄宗命名的浮山龙角山系两座山.高祖时代的汾阳龙角山即今日介休龙脊山,碑文中的汾阳指唐代汾州.浮山龙角山原名羊角山,高祖时改浮山县为神山县,玄宗时才更名龙角山.  相似文献   

14.
(二)由考古学上观察战国、秦、西汉长城建筑始末,所在位置、结构布置等,都已从文献上简要的作了一些说明。但关于这一时期的长城,历来就有很大争议,尤其是常和后世长城混同起来,造成混乱,因此,现再把后世文字记载这一时期的长城址和我们发现的长城址及出土文物等,作些概略介绍,以便两相印证,进行研究。 1、文献记录上的长城遗址 (1)赵长城遗址《水经注》卷三,屈从县(朔方临戎)北东流注: “河水又屈而东流为北河,东迳高阙南,史记赵武灵王既袭胡服,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山下有长城,长城之际,连山刺天,其山中断,两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北部长城沿革考(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城是人类伟大建筑工程之一,东起河北山海关,西抵甘肃嘉峪关,蜿蜒不断通过五省,号称万里。这座高大雄伟的城壁,横走在高山峻岭的峰顶,碉堡、望台踞险分布,水口、关门因地设置,这样完善的防御工事,即或在建筑技术已很进步的现代,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而在古代却全靠人们的两手来完成,确实说明了我先民创造智慧和劳动能力的伟大。也是中华民族反抗侵略、保卫祖国这一优良传统的象征。但中国北部长城,自战国、秦、西汉、东汉、西晋、北魏、北齐、北周、隋、唐、明等十几个朝代,都曾或大或小地修建过,究竟现存砖石筑造的高大长城是哪代的遗留?有人说是秦汉旧址,明朝重修;有人说是明代创修,秦汉长城另在别处。在秦汉长城位置上的争论更  相似文献   

16.
一、娘子关扯出的历史谜团2011年8月23日,山西作家太行采风团来到娘子关。娘子关位于河北、山西两省交界处。最早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山国所建长城关口之一;隋开皇时曾在此设置苇泽县;唐朝设立承天军戍守处,唐大历年间修建“承天军城”;宋代建“承天寨”;明代为“承天镇”;清代增建“固关营”。是太行山上内长城的重要关隘,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  相似文献   

17.
一、由北京去长春过山海关登关楼远眺 雄镇往代称榆关,襟海枕山锁辽燕; 远眺今朝览胜迹,桃花两侧同时开。  相似文献   

18.
作为古代中华民族成员之一的高句丽族,兴起并形成于我国东北的新宾、桓仁一带,后于前汉晚期在汉代郡县内建立地方民族政权,辖有今辽吉二省的东部即辽河以东土地,历时七百余年。当中原地区唐太宗灭隋建唐抚定四海之时,其王建武因惧唐之征伐,乃于贞观五年下令举国筑长城,用十六年时间,修筑东北自扶余、西南至海千有余里的长城。但这道长城在哪里、形制如何?史文缺乏具体记载,因此今天研究者言人人殊,出入颇大,甚或否定其有,迄无结论。笔者根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认为高句丽千里长城在今辽、吉二省,并确曾筑有长城,而所谓“东北首扶余(城)”之长城起点,既非扶余国的扶余城,也非高句丽的扶余城,而是起于早已灭亡的扶余国故地,其起点所在即今吉林省德惠县老边岗屯第二松花江南岸,南到今辽宁省营口市后岗子屯渤诲岸边,长城在辽河东岸,长达一千余里。高句丽长城的中间线段,后为明代万里长城的辽东镇长城所沿用,但又未能留下沿用的记载,因此世人只知此地为明长城,遂掩盖了高句丽长城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我们涿鹿县位于长城以北,张家口地区东南,紧邻首都。总面积2802平方公里,总人口302772人 我县是塞外山  相似文献   

20.
陕西人爱秦     
陕西省,故秦地也。报纸有人著文,题为《陕西人的秦始皇情结》,中引秦兵马俑、秦始皇陵、秦兵器、秦钱币、秦瓦当、秦驰道、秦宫遗址、秦大墓诸款,谈到陕省古迹,无一非秦。我更益以秦石鼓、秦泰山石刻、秦虎符、秦诏版,而山海关又秦筑长城之起点也。懿欤休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