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祁峰 《北方论丛》2011,(5):60-62
从构式语法视角看,"副词+名词"结构属于"D+X"构式,整体上的形容词性和可度量性都是由该构式的结构义赋予的,这一构式的产生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构式框填,二是语用类推。  相似文献   

2.
3.
4.
构式"好你个+X"由表反语的形容词"好"与负面评价构式"你(这)个+X"组合而成,这是词汇与构式义顺应的结果,构式的基本功能就是表负面评价。不过词语对构式也有压制,依据"X"的不同,构式的评价强度体现出层级性与可商洽性,可以是谩骂、斥责、批评、嘲弄、抱怨、不满、委屈、无奈等。构式"好你个+X"在使用过程中"X"扩展到了动词性结构,"你"也抽象化。  相似文献   

5.
构式是一种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构式语法认为,语言的意义是由词汇义和构式义相互作用生成的,句子意义不是单纯的组成句子的词汇意义的相加,句法结构本身也具有某种独立的意义,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文章主要就"V+起来"结构分析其构式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志英 《学术探索》2013,(11):74-76
“不是X,而是Y”既可以否定语义真值也可以否定非真值,否定非真值时属于元语否定,并且已经固化为一个很成熟的构式,其构式义表示强调义。此构式是在语义否定基础上形成的,它是语言表达主观性的产物;此构式形成以后构式与构件相互压制,使得此构式更加成熟化和抽象化;它是一种言语表达策略,可以突显说话人的主观情态和视角,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相似文献   

7.
郭杰 《兰州学刊》2011,(5):126-130
构式语法是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一种语言学理论,它吸收了生成语义学、框架语义学和格式塔心理学的优秀思想,在很多方面跟主流的生成语法形成反动,其所持有的语言整体论、非模块论和非转换论等观点,极大地冲击了以往研究的一些重要论断。如今,构式语法已经引起国际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发展势头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8.
构式研究方法的衍变一直是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进行的,从C.Fillmore到R.W.Langacker、J.R.Taylor、A.Goldberg、W.Croft等人,他们在各个阶段的构式研究各有侧重和建树,从框架语义学、自主—依存关系到概念整合生成、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激进构式语法等构式理论的建立和阐述,正是构式研究方法逐渐完善的过程,也是构式语法研究方法得到广泛应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刘丹  陈一 《北方论丛》2014,(5):50-53
"最美+X"是表示正面极度评价义的新兴构式,其产生、流行以一定的社会心理和语言动态发展为客观基础,也有表达说话人认识、评价的主观性动因。该构式的生成机制是距离象似动因下的概念黏合化;"最美"固化倾向明显,其作用和意义趋向于区别词。"最美+X"作为新兴命名性构式,体现了当今社会人们新的审美标准和道德评判观念。  相似文献   

10.
极性构式是表达语言极向性的一些固定语言模式.广告语体中越来越频繁地使用极性构式来增强表达效果,语言凝练深刻,遵循了广告法则,广告效应明显.极性构式的运用开创了广告语体语言运用的新视角.本文试以广告语体的极性构式运用为着眼点,探讨极性构式运用的认知基础和修辞功能,实现认知语言学理论与修辞学的有机结合,为建构认知修辞学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构式语法是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一种语言学理论,它吸收了生成语义学、框架语义学和格式塔心理学的优秀思想,在很多方面跟主流的生成语法形成反动,其所持有的语言整体论、非模块论和非转换论等观点,极大地冲击了以往研究的一些重要论断.如今,构式语法已经引起国际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发展势头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现代汉语可逆性双数量构式以其形式的特殊性和意义的复杂性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截至目前,学者已对现代汉语可逆性双数量构式从不同侧面和角度进行了研究,理论成果颇丰。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构式语法和认知语法的视角,探讨了可逆性双数量构式特殊的配比关系、构式对动词功能的限制、可逆性双数量构式所表达的语用意义差别,以期深化人们对该构式的认识,为语言本体研究及语言应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构式义和动词义的互动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中"同一个动词形成不同的句式"现象的成因到底是由动词的多义性还是由构式的多义性所决定的?在比较了Goldberg的构式语法和词汇中心主义在此问题上的观点后,认为这种现象的形成既是由动词的多义性决定的,也是由构式的多义性决定的;构式义和动词义互相影响、互相制约,通过整合共同构成句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评价是一个表达范畴,与句法、语义和语用都密切相关。评价意义可以通过词汇手段显性表达,也可以通过句法手段隐性表达。由于隐性表达比较隐蔽,对其进行发掘和整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属于隐性评价的个案研究,论述了“不/没+VP1+等于+没/没有+VP2”构式的句法和语义、构式的主观性和主观化、构式的语用功能,发现该构式表达一个蕴含假设关系的主观等值命题,主观性非常强。构式由动词“等于”连接前后两项,语义重心在前,其构式义是主观推介和隐性评价的复合。该构式具有焦点凸显、广告宣传、施为导向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5.
英语中的一般现在时、进行体和完成体构式都是状态构成构式。它们把情景识解为状态,并通过强制作用把与之结舍的表示其他情景类型的语干解释为表示状态情景。这三种语法构式构成状态的方式和所表示的状态各自具有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构式本体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的说"与"没说的"两个结构出现于明清白话小说中,现代口语交际中使用频率较高。两个结构的形式与功能已经超出了结构自身的范畴,属于两个构式。二者在意义发展历程上有相似之处,从纵向上看,其意义都经历了"没有话说"→"没有意见"→"非常赞同"→"好"的发展路线,横向上看,这些意义并不是取代和消亡的更替关系,而是共存于构式之中。本文基于语料分析,结合构式语法理论和其他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来全面分析和探讨两个构式的使用机制和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17.
由"名-动量"式复合量词参与构成的"名+数量"结构在"动+名+数+复合题词"格式中能不能作后置定语,至今未有定论。在此持肯定的观点并就此加以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探索把构式语法研究建立于语料库之上,即分析语料库在构式语法研究中的作用。尝试性地提出了基于语料库的构式语法的研究的几点思考;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或者克服当前构式语法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或问题。  相似文献   

19.
郑娟曼 《学术研究》2012,(7):151-156
基于汉语的事实,本文对作为构式判别标准的不可推导性进行了识解和讨论,认为不可推导性具有很大的模糊性,这导致构式语法理论内部无法自足。构式本质上应该是储存单位,其固化程度及不可推导性程度和使用频率之间存在倚变关系。不可推导性强、意义单一而稳定、形式上完全填充或部分填充的习语,很难建构起一个复杂的承继关系网络。通过构式之间意义的相似性建立系统是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20.
民间故事结构性夸张构式的广义修辞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群 《江淮论坛》2012,(4):172-176,171
结构性夸张构式参与语篇生成,是承担语篇结构框架支持功能的修辞元素,控制着语篇叙述路向,使之定型为特定样态。其下位类型封闭性夸张构式与开放性夸张构式都起到支撑语篇结构.影响语篇生成全过程的作用。因为母题链的参与,情节单元多寡不定,叙述长度增加等因素影响,结构性夸张构式与词汇、句子层面的夸张有很大不同,更多地表现为修辞诗学层面的叙述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