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偶像崇拜是存在已久的社会文化心理现象,现代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更为普遍.本文试图从依恋、认知、人格特征、自我认同四个方面分析偶像崇拜产生的心理缘由,以便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偶像崇拜这一特殊现象,从而正确地引导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最后,在纵观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偶像崇拜的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青少年偶像崇拜行为备受关注 ,但大都着重于其偏差及负面的角度来探讨 ,本文旨在通过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相关因素分析 ,赋予青少年偶像崇拜更多元的诠释 ,以期提供教育者了解青少年次文化的另一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青少年偶像崇拜卷入的类型分布及基本特征,通过整群抽样,从苏州、南通等地抽取639名大学生和中学生,采用偶像崇拜量表(Celebrity Attitude Scale,CAS)进行调查.经快速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青少年偶像崇拜划分为低卷入型、交际型、移情性、妄想型四种具有合理性,非理性崇拜者比例较高,其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初中生、学业成绩班级平均水平之下和对偶像非常喜欢阶段的青少年易卷入非理性崇拜;偶像崇拜既有情感满足的积极一面,也有非理性的沉溺一面,对青少年不同程度的偶像崇拜者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存在着“追星族”、“超女热”等大众性娱乐狂欢,再加上消费主义格调的影响和感官体验的流行文化渲染,更是对偶像的痴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青少年则在偶像崇拜中占了绝大多数。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岳晓东的《我是你的粉丝——透视青少年偶像崇拜》一书,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偶像崇拜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主要是由于青少年的性本能、宣泄和归属等心理因素的需要。偶像崇拜既可以对青少年发展起激励和充实作用,也可能导致盲从、模仿等消极效应。为此,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系统分析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成因,探寻出引导其正面发展的路径,可以为教育工作者们提供实际治理的指导思路。  相似文献   

6.
偶像崇拜是理性社会和法治社会的一种不和谐因素,《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是一个偶像崇拜的对象,历受推崇,而具有法治思想和表现的海尔茂却历遭批判,这反映出了一种民众心理,这种心理对于我们的法治建设是有影响的.通过对娜拉、海尔茂这两个形象的重新解读,可以让我们看出偶像崇拜心理的落后性.  相似文献   

7.
先进文化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反映,在中国共产党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历史中,始终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群众性和创新性的特征.我们的党面对复杂深刻的国内、国际形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因而我们的党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用"三个代表"的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要牢牢把握"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一根本要求,在文化领域的各项工作中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整个文化工作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衡量和检验文化工作的成果;要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推动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先进文化"是历史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建设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基础,我们应该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全面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应寻求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先进企业文化的客观要求,是新时期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指导思想.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必须做好"一个引导"和"三个结合"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加以规范和引导,与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与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开放和创新相结合,与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文化实践活动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现阶段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而是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未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目前青少年的教育虽具有一定的成就,但还存在种种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对青少年的教育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这集中表现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方面,笔者将以长武中学为例,从青少年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及需要采取的措施等方面来论述.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心理学解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偶像崇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在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心理学各个流派和社会心理学的视角解读了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心理机制,希望由此可使教育工作者能探索出更有效、完善的大学生偶像崇拜教育的疏导措施。  相似文献   

12.
如何才能把高校建成传播先进文化的坚强阵地,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首先,必须深刻认识高校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始终坚持先进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其次,必须抓住关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必须加强领导,齐抓共管,课堂内外,全面渗透,从而营造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育人环境,使高校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坚强阵地.  相似文献   

13.
"磨喝乐"源于古印度佛教中的"大黑天神",唐代前后随着佛教在中国大面积流布而渗入中原,并与中国的民俗文化相融合,逐渐演化成具有浓厚民俗色彩的文化模式和独特风格的民间美术样式。随着信仰观念的多元化,偶像崇拜的游戏化,"磨喝乐"的商品化等因素的产生,两宋时期非常兴盛,并且一直持续到元代晚期。其形象通常是用土、木、玉,石等材料制作的儿童模样的偶人。最初用于"七夕"节的供奉崇拜,宋以后成为玩偶和饰品。因其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及鲜明的艺术造型与审美属性,使它在民俗学、社会学、美术史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佛教教义、佛陀神化和菩萨信仰的分析,发现佛教原始教义中无神又有神,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随着佛教的发展和传播佛陀、菩萨等成为偶像崇拜。在现实生活中佛教“偶像”和“偶像崇拜”的确立是佛教发展和传播的必要条件。佛教教义通过偶像崇拜进一步和生活连结,逐渐深入东方文化。  相似文献   

15.
以先进文化塑造青年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担负着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重任,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努力以先进文化塑造青年学生。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偶像崇拜是青年时期特有的人格心理。研究青年群体价值观念的演变,是研究社会价值观念演变的最佳视角,而研究青年偶像崇拜的变迁则是研究青年价值观演变的最直观的现实切入视角。偶像建构的三个结构性因素——制度因素、市场因素、个体因素中,青年的自身主体性越来越得以重视和体现。青年偶像崇拜多元化趋势是主体意识觉醒的前奏,往往孕育着社会新价值建构的萌芽因素。  相似文献   

17.
1949年以来,中国女性择偶观经过了了多次变化:从选择优秀的、先进的青年作为自己的伴侣,到选择家庭成分好的红五类作为自己的对象,再到选择有高学历的知识分子作为自己的配偶,再到寻找经济上的大亨作为自己的终身依靠,再到多元化的寻找生命中另一半。这些正好与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符合,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共青团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共青团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引导广大青年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的实践,要用先进文化塑造青年,要不断为青年的成长成才服务,为青年的就业创业效劳.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下的共青团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青年要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年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意义。共青团建设要坚持以先进文化和网络道德建设为载体,不断满足青年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效引导青年的思想和行为。  相似文献   

20.
社会地位较为尊贵的明代宦门闺秀较之平民阶层女子,有着优先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她们或延请名师、或师从父母、或从宗教宣讲中获得教育.明代宦门闺秀教育呈现以下特点:从女教书籍中获得启蒙,文化成果闺秀化,名媛结社、出版诗集,才女地域分布明显.由于商品经济的刺激、文化教育的普及、家庭环境的熏陶、进步思想的推动,明代宦门才女辈出,闺秀文化活动较为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