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年树人,教育为本。教育是弘扬徽文化、发展黄山旅游的根本,是提高人们整体素质、建设黄山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重要手段。因此,根据市情、徽文化的特点,对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普遍实施徽州文化知识教育尤为重要。之所以选择青少年学生为普教重点,是因为:徽文化内容广博、知识性强,具有很强的文化、社会、历史价值,适宜学校教学;  相似文献   

2.
徽州与徽州人,在千余年历史长河中,沙积水冲,沉淀了非常厚重的历史文化,这就是徽州文化。它的形成,与历史上徽州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徽商经济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我们现在研究徽文化,并形成一门地方显学,其目的也就是传承徽文化,保护徽州文化生态,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徽州武术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老的徽州以其底蕴深厚的徽文化闻名遐迩,殊不知古徽州人不仅注重读书,文风鼎盛,而且因外出经商或保护家园的需要.徽州人练习武术同样是蔚然成风。由于受文化氛围、传统道德价值观念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中华武术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与徽州这块神奇的土地一结合.便放出了耀眼而又独特的异彩。徽州武术正是由于其优势明显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徽州武术也正因其特点突出而深受世人的喜爱。本文试图就徽州武术的特点作一浅探,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4.
浅论在徽商影响下的徽文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文化是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应运而生的,而徽商的鼎盛繁荣又推动它走向兴盛,并且在其经商和建筑民居中充分体现了徽商的精神文化追求。本文主要从徽商和徽文化的关系来简单阐述徽商对徽州特定区域文化形成所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徽州素有“东南邹鲁”之美称,流派纷呈、各领风骚的徽文化灿烂夺目。徽商、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刻书、徽派建筑、徽派雕刻、新安医学、徽剧、徽茶、徽漆等代表了各自领域的精粹;朱熹、戴震、程大位、朱升、王茂荫、陶行知、胡适等一个个光彩照人的名字成为徽州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充满特色的徽州村落文化、水口文化、宗族文化、契约文化、徽州方言、徽州棚民等文化形象既具有典型性,又有着悠长的历史意味和文化审美韵味。  相似文献   

6.
《徽州社会科学》2007,(11):20-21
歙县是中国文化史上独树一帜的徽文化和程朱理学的发祥地,是黄山脚下展示徽文化特色的最集中地。近年来,歙县地税局致力于税收文化建设,并将徽州地域文化与税收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
作为灿烂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古民居、古村落、古建筑是最具影响力的历史遗存之一,徽派古建筑、古村落、古民居具有自身特色,已经越来越引人关注;是最具展示力的文化载体之一,与那些博物馆、文物堆里的文明相比,我们的徽文化就在眼前、就在古民居里:是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名片之一,说起黄山必然要说徽文化,说起徽文化必然想起徽派古民居,优美山水、优质生态、优厚文化是黄山最响的三张名片,  相似文献   

8.
徽州武术文化源远流长,异彩纷呈。在它发展演变的历史长河中,不但浓缩了极其丰富的徽州历史文化信息.而且对中华武术的传承、创新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所谓徽文化,实质上是在这种刚柔文化一张一弛、相辅相承的互动中,构建起以和谐为秩序的辉煌。为弘扬徽州武术文化,下面仅对徽州武术文化在中华武术文化中的地位和贡献,谈谈我的浅见。  相似文献   

9.
徽州古村落、古民居是最具影响力的历史遗存之一,是灿烂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认真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加大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利用力度,使徽州古村落、古民居这一文化历史遗存得以有效传承、永续利用,根据《黄山市“百村干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0.
《徽州社会科学》2008,(9):58-58
歙县提出“一城九品四区”思路策应“文化产业精品工程”“一城”:整合徽文化各种资源,形成以徽州古城为中心,辐射到相关特色乡镇的文化旅游板块。“九品”:围绕“一城”,塑造九大系列徽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古城风貌文化,整治中和街、打箍井街、瓮城段等古城重点历史文化遗产,修复紫阳书院,恢复古太平桥风貌,凸显古城特色;徽州府衙文化,  相似文献   

11.
《徽州社会科学》2007,(8):14-14
徽州文化既是地域文化,又是中华正统文化传承的典型。它集中地、典型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它根植于本土“小徽州”,伸展于中华大地。“徽文化”包含着物资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门学科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12.
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本。独树一帜的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了古徽州几干年文明史。它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于一体,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徽派建筑是古徽州社会历史的政治、经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生产方式及生活习惯等在物质形态和精神理念上的反映;是在特定的时空文化状态下造就出来的物质实体,  相似文献   

13.
《徽州社会科学》2008,(6):34-34,36
以千年徽文化发祥地的资格、以全国唯一“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的地利、以黄山市未来发展规划为蓝图,借国际徽商大会年年召开的天时,完全有能力和魅力吸引国内外广大徽商精英深入持久的关心观注徽州地域的人文历史和社会经济发展,适应他们的徽州情结,建立一个国际化的文化、信息、投资的交流平台,推动徽州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4.
千百年来沿习而成的徽文化,不仅成就了古代徽州文明,而且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包括胡适在内的大儒。本文通过对胡适自传中的徽文化的透析.以期揭示徽文化意义和特征。  相似文献   

15.
钱念孙 《学术界》2005,(1):290-291
十数年来 ,我曾一次又一次地来到皖南 ,感受徽文化的神采和底蕴 ;也曾一次又一次地阅览相关书刊 ,了解徽文化的由来和演变。尽管我对徽文化及其研究已经并不陌生 ,但捧读黄山书社最近出版的《徽州五千村》系列丛书 ,仍然受到知识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徽州五千村》丛书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 ,从徽州文化完整性出发 ,将原徽州范围内的古村落作为文化遗存的整体加以审视和考察。因而该丛书除综合卷、屯溪区卷、徽州区卷、黄山区卷、歙县卷、休宁县卷、祁门县卷、黟县卷之外 ,还包括绩溪县卷、旌德县卷和婺源县卷。全书共 1 2册 ,2 80余万字 ,1 …  相似文献   

16.
第九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期间,以“徽州文化大观园”为栽体,相对集中展示徽州民间工艺,并组织”徽州民间工艺大师“评选活动。全市各区、县及市直有关单位共推荐申报参评艺人42名,工艺项目涉及罗盘、歙砚、徽派砖雕、木雕、石雕、竹雕、徽派版画、徽墨、漆器、根雕根艺、瓷绘、毛笔等徽州民间传统制作工艺,相对集中展示了徽州民间工艺的精华,基本上反映了本市徽州民间工艺的传承和创新动态。  相似文献   

17.
缘于水系、山脉、人文与行政建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黄山区文化不属于古徽州文化的核心区域,但受徽文化光芒的强烈辐射,历经干百年的沉淀,慧眼观察黄山区方圆1775平方公里的风水宝地,徽派建筑星罗棋布: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个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这是一家由省收藏家协会会员、市地方志学会常务理事鲍屯生和浙江省钱币纸品收藏家蔡予新创办的徽州文化新论坛,自今年2月份运行以来,论坛主题超过1500条,发帖量10000多个,在纸品藏友中形成一定影响,为宣传徽文化做出积极贡献。论坛网址:  相似文献   

19.
徽州文化,博大精深而又具体细微。近年,各地对徽州文化研究蓬勃发展,涉及面广,课题浩瀚。大至程朱理学、书院教育、徽商经营、徽派建筑等等,小至一碗一盏、一张票据、一片册页等等,无不蕴藏丰富的徽文化内涵。前不多时。黄山市为徽州百姓所用的火火通召开了。徽州工艺(火火通)综合价值及应用学术研讨会”.从它的历史渊源、山地取材、工艺流程、科学原理、艺术造型、实用价值及能源利用等诸多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明显成果,从而反映它的徽州文化价值。无独有偶.黄山市还就。说鳖”这一徽州民俗课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作为《徽州社会科学》杂志的“徽州说鳖”专题栏目名称.刊载了不少徽州文化专家的一些。说鳖”名篇,如陈安生的《说“新安”》、老松的《释“徽”》等。这些“说鳖”,既具有一定文化价值,而又突显徽州地方物色,从而为徽州文化研究开拓了新领域.增添了新形式,丰富了新内容。本人对此深感兴趣,因此不揣浅陋,也就。说鳖”这一课题,试以说鳖、说鳖。  相似文献   

20.
敬告读者     
《徽州社会科学》2009,(12):59-59
《徽州社会科学》多年来植根徽文化深厚土壤,紧密关注现实生活,努力服务于黄山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历经打造,已成长为一份内容丰厚、观点前瞻、既有鲜明地域特色,又具深广人文关怀的社会学刊,得到了各界读者的喜爱和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