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登瀛,字子洲,陕西绥德县人,一八九二年生于一个小手工业者家庭。童年在本县城内上私塾,后入西安三秦公学读书,因家贫中途退学,回绥德任劝学所视听员。后得地方资助和借债继续上学,一九二三年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得哲学学士学位。  相似文献   

2.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将在2007年10月举办“西北大学商科发展95周年暨经济学专业恢复招生30周年与国家MBA教育10周年院庆活动”。根据《西北大学校史》记载,1912年由陕西高等学堂、陕西法政学堂、陕西实业学堂和三秦公学组合在一起的西北大学中就设立了商科,马凌甫任商科学长。  相似文献   

3.
通过新发现的期刊文献考证,廓清了民国元年所办三秦公学的时代背景、成立缘由、校政与师资、教学与学生等基本史实和办学特色.认为该校以留学预备教育和以科学、实业教育为主的办学特色,以及公立民助的董事会办学体制和介于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新取向,开创了以引入西学为特征的陕西近代科学教育的新风尚.  相似文献   

4.
渡江亲历记     
1948年底,我在当时的国立安徽大学(地点在安庆)三年级读书时,鉴于国民党的腐败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憧憬,毅然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冒着风险投奔皖西解放区。 那天正值1949年元旦,部队举行联欢会,我们几个大学生成了令人瞩目的座上宾。嗣后,我们被分配到安徽公学学习。不到两个月,皖西军区所在地六安城解放,接着二野三兵团南下,路经六安,我便报名参了军。从此,我就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时为1949年3月。  相似文献   

5.
魏野畴,原名魏凤标,号魏明轩,化名韦金,陕西兴平魏家村人,一八九七年农历二月十六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里。童年在本村上私塾,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一七年先后在西安三秦公学和省立第三中学上学,一九一七年夏至一九二一年夏,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部上学。野畴同志在北京上学期间,接触了中国新文化运动,接受了马列主义。五四运动中,为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媚外政策,积极参加了包围曹汝霖住宅,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的反帝爱国斗争。五四运动后,积极参加李大钊同志领导创办的平民学校和夜间补习学校的教学工作。一九二一年,野畴和李子洲、刘天章等同志组织革命团体共进社,团结进步青年和知  相似文献   

6.
这是发生在24年前的英国牛津大学的一件事:布鲁奇诺斯学院学联正在开展新一届的主席选举。戴维和特里两个人当选的呼声不相上下。在一次竞选活动中,特里竟然爆料:戴维在伊顿公学读书期间,曾经因为在中学生中间贩卖大麻受过处分。  相似文献   

7.
关于复旦公学创办的问题,由于没有充分利用第一手资料,既有的复旦大学校史记载与有关回忆太过简单,甚或有不少错误和失实之处。本文根据新挖掘的复旦公学校史资料,重新探讨复旦公学的早期校史,希望能更详细地再现复旦公学创校的曲折情况,展示在复旦公学创办与维持过程中,两江总督周馥、上海绅商、严复等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其中,江督周馥之支持和资助,以及继任江督端方的常年拨款,对于复旦公学的肇建与维持,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官方的积极介入,也使得"公立复旦公学"逐渐演变为一准官办学校。  相似文献   

8.
三秦文化源于炎黄、形成于周秦、成熟于汉唐、衰落于宋元明清。三秦文化是传统文化的普遍性和地域文化的特殊性相交融的产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以农耕文化为共性表征。然而独特的地理环境、悠久的人文历史和由盛而衰的历史境遇造就了三秦文化敦本务实的根本精神和怀旧保守的致命弱点。审视三秦文化的当代变迁,以求更好关照时下三秦的文化命脉,为三秦发展寻求文化共识。  相似文献   

9.
中国榜爷     
青春 《可乐》2010,(4):46-47
结缘中国 泰晤士河畔的伊顿公学,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私立中学之一。1989年,胡润在伊顿公学毕业后,进入杜伦大学学习语言。根据课程安排,学生第三年必须出国学习。1990年,胡润抱着挑战自己的心态,踏上神秘的中国大地,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大学毕业后,他加入安达信——当时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  相似文献   

10.
辛亥前杨荫杭著译活动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荫杭的一生可以1911年为界分成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从事著译和出版活动为主,后期以从事法学事业为主。辛亥前杨荫杭在著译界有相当影响,但他主编的杂志、译述的著作、撰写的论文,至今几无人所知。本文着重从其著译活动的角度,对他前期的经历作一个简略的探讨。(一) 杨荫杭(1878—1945),字补塘、或称补堂,笔名老圃、又名虎头。早年投考在天津北洋公学,1897年由于参与学潮被开除,旋即考入上海南洋公学。1899年由公学派赴日本专门学校学习法政,有称其后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不久他就加入了留学界创设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述了延安整风期间西北公学整风的历史过程。结合西北公学整风的具体实践,就政治思想教育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刘永济先生字弘度,又名济生,又以诵帚、云巢、微啤名其室,湖南邵阳新宁县人。1887年12月25日(光绪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诞生,1966年10月2日逝世,享年79岁。先生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在祖父、父亲身边读书。19岁离乡,先到长沙明德中学,后去上海复旦公学学习。1910年考入天津高等工业学校,次年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17年,应师长之邀,先生回长沙明德中学执教,时达10年。1928年应聘为东北大学教授。东北沦陷后,1932年先生改任武汉大学教授。自此至1966年文革中被迫害致死,这期间除了在浙江大学和湖南大学作过短期讲学外…  相似文献   

13.
苏中公学是苏中区党委、苏中军区直接领导下的唯一一所干部学校。苏中公学办学时间共两年,在敌后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学校调训干部和吸收知识青年,通过思想政治学习、军事训练、参与根据地大生产运动及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和参战支前等形式,为苏中地区培养了一批人才,从而推动了苏中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同时积累了适合中国革命特点的办学经验。  相似文献   

14.
英国宗教改革前后英国文化发生了变迁,文法学校与公学的兴起促进了古典课程的学习,圣保罗公学的变革反映了教会学校的人文主义倾向,这些因素是孕育英国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萌芽和发展的社会沃土。  相似文献   

15.
青海民族大学坐落在青海省西宁市,是青藏高原唯一一所民族高等学府。1949年初创青海青年干部训练班,后经青海人民公学、青海民族公学的发展历程,1956年更名为青海民族学院。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步伐,在60年的艰难发展历程中,经过几代民大人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学校已成为一所集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为一体的,辐射文、理、工、医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就在学校即将迎来60华诞的前夕,2009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青海民族学院正式更名为青海民族大学。  相似文献   

16.
史学大师周谷城教授周谷城于1898年9月生于湖南益阳一个贫困农民家庭。7岁时由族人送到周氏“族学”读书。1913年进湖南长沙省立第一中学读书,1917年考进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就读。在北京读书期间,他积极投身于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1921年大学毕业后,周谷城回长沙担任  相似文献   

17.
公学:英国社会精英的摇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贵族不仅被认为有高贵的血统和门第,而且具备高贵的品质和杰出的领导才能,因此被视为社会的精英。接受公学教育是贵族子弟成为社会精英的最好途径,公学是反映英国上层社会的一面镜子,也是贵族子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8.
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马相伯是晚清上海两所著名的大学——震旦学院与复旦公学的创办人。马相伯在这两所大学都强调外语学习,特别是拉丁文学习,并在1905年译刊了《拉丁文通》,拉丁文教学是震旦学院创设的催媒。晚清以来,从同文馆到复旦公学,外语学习的问题已构成一种“外文情结”,至今仍困扰着我们。马相伯在外语教学上的实践和理念是近代中国知识界探寻西方真理,追求文化现代化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9.
王仁宇 《南都学坛》2003,23(6):F003-F003
<正> 冯友兰(1895.12.14 -1990.11.26),生于河南省唐河县祁仪镇的一个书香之家。其父为前清进士,曾跟随梁鼎芬任湖北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总务主任,后任湖北崇阳县知县。他的伯父和叔父都是秀才。冯友兰自幼在家接受传统的启蒙教育,后来先后就读于中州公学、中华公学、中国公学。1908年冯友兰的父亲病逝于崇阳知县任上,年仅十二岁的冯友兰和他的弟弟冯景兰(地质学家)、妹妹冯沅君(文学家)便在他母亲吴清芝的抚养和教育下长大成材。  相似文献   

20.
我初次看到陶行知先生(那时他的名字还是陶知行)是在一九二四年的冬天。我是秋季考进南京安徽公学的。陶先生兼任这个学校的校长;实际上他当时担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正着力推行平民教育工作,常住北京,一年只到安徽公学几次,平时校务由副校长姚文采负责。陶先生每次到学校,都要召集全体师生讲话,对旧的传统教育有所批判,同时尽力宣传新教育的精神。这时他已初步提出“教学合一”的学说。当时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