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运宝 《决策》2009,(11):26-27
官场外的人,或者不懂得官场门径的官场新人,会觉得我的小说写得如何有“秘笈”功效。真正官场老手,并不会跟着一部小说去学。  相似文献   

2.
胡子宏 《决策》2011,(5):95-95
10多年来,林林总总的官场小说,基本分为三个阶段:“高大全”的主旋律类、细致入微的“官场原生态”、良莠不分的“揭露黑幕类”。河北著名作家贾兴安的长篇小说《县长门》,却凸显出一股久违的纯净的阅读感。  相似文献   

3.
眼下,我们身边出现了一些名日“公仆”实为“大款”的现象。他们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了党群关系,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他们以权力为手段谋取私利或借助组织市场经济活动,谋求官场的进身之阶。笔者称这种现象为“官场经济”。这种“官场经济”主要有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官场上有不少现象令人费解,笔者把它说成“官场文化”,不知妥不妥。笔者之所以称之为“官场文化”,是因为官场里的不少东西,已经有了“文化”的味道,“约束”、“引导”、“规范”着官场里的许多行为。谁超越了这些“规范”,谁就会被官场上的官儿们认为“没文化,不懂规矩,没涵养”。……  相似文献   

5.
官场有句顺口溜,叫做"跟对人,办对事,说对话"。这是官场很经典的一句话,可以称得上官场潜规则之一。有人甚至认为.这三个短句的排序还说明,"跟对人"比"办对事"更重要。现实可能有些官员会发现,身边很多老实人,事儿是办对了,可是因为没有“跟对人”,总是仕途不得志,郁郁寡欢,还真应了那句,“跟对人”比“办对事”重要。究竟应当如何看待“跟对人”的官场文化呢?  相似文献   

6.
《领导文萃》2010,(1):12-14
<正>作家王跃文,"官场小说"的开拓者,被誉为"中国官场文学第一人",将中国的官场潜规则通过文学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作家于卓以独树一帜的鲜明特色与王跃文并称为"南王北于"。在新作《首长秘书》中,他首度以人性化视野关注官场,对官场生态的认识由平面  相似文献   

7.
钱雯 《决策》2011,(6):95-95
《酒精含量》以当下关注度高的酒驾事件为题材,写官场进退,百姓情怀。事情简单,推动事件进程的人事纠葛却很复杂,人事评判和阅读感受也因此变得复杂和困难起来。应了一句话:小说是关于复杂性的艺术。  相似文献   

8.
他组织网友参与调查躲猫猫事件的真相,他因为不满媒体“虚假”报道“小学生卖淫案”而与网友“掐架”,他组织云南的记者宣誓“坚决放弃暴力、血腥、低俗、灰暗的新闻”,他率先在微博上实名开博客……伍皓,一个充满争议的官场异类。他是在革新官场风气还是在自我作秀?他的“特立独行”还能保持多久?  相似文献   

9.
官场刮起迷信风,是一个应当警惕的现象。《求是》杂志评论说:“当前少数党员干部对党的忠诚意识有所动摇,逐渐弱化……一些党员不信马列信鬼神,值得高度注意。”为此,本期“社会纵横”对一些深陷在封建迷信泥潭中的官场“迷奴”典型进行一次搜索,供读者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办公室业务》2011,(7):31-31
当前地方换届工作正在进行,但个别地方官场存在矛盾“击鼓传花”现象,突出表现为:拖延本该处理的问题,把矛盾留给继任者或推给其他人,使矛盾深化。官场“击鼓传花”有多种情况,但突出表现为如下三种:  相似文献   

11.
《领导决策信息》2011,(42):11-11
在中国“官场风水学”并非新鲜事物。多位风水师都认为.官员信奉风水的情况非常普遍。风水师与官场政治的结合.是大陆新一轮风水盛行的最大特点。二者的相互依赖.成为大陆风水业的“潜规则”。10月25日出版的《凤凰周刊》援引2006年一项对17个省区市900名县处级官员的调查显示.“很相信”和“有些相信”、“相信”风水的官员,  相似文献   

12.
解读官场潜规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恩泽 《领导科学》2004,(22):12-13
一石激起千层浪。福建省连江县委书记黄金高致人民网的一封信公开后,舆论沸沸扬扬,一时间,官场潜规则被拎到台前示众,成为人们评说的焦点。心照不宣的护官符官场潜规则是官场社会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实际存在着的一些不成文但又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是一种可以称为内部章程的东西。但恰恰是这种难以冠冕堂皇地摆在桌面上的非正式规定,这种约定俗成的官场游戏规则,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官场运作。官场潜规则是不登台面但颇具约束力的官场办事规则。官场进退维谷,只有深谙潜规则的人方能顺利通行。如果有谁不“安分”…  相似文献   

13.
郑声 《领导科学》2004,(22):10-11
官场潜规则是官场运行中的一个顽症,久治不愈,约定俗成,并且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它如风无形无踪,却又无所不在;它似水无色无味,却又无坚不摧。它悖于常理却常常被人遵循、仿效,成为古今官场的一大奇观。潜规则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则,在操作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须言传。说白了,潜规则就是不登台面却势力强大的“陋规”。但是,不管官场潜规则如何千变万化,扑朔迷离,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存在形式。一是“显”“潜”互补。显规则是摆在桌面上的规则,是明文提倡的规则。潜规则与显规划的互补性有两种情况:一方面,当显规则不能为人们…  相似文献   

14.
张铭 《决策》2010,(2):109-109
人们常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实身在官场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果身能由己,张子诚何以会最终走向绝路呢。  相似文献   

15.
钱雯 《决策》2011,(7):95-95
有人提出“悲情政治”的说法,引起争议,用之于对《官味》的阐释,倒是适合的。我国官场向来以立德修身为上,事功次之。所以孟子说:“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这种犬儒式为官之道,所表达的是对德政的推重、对官场的蔑视,一种道德至上观。熊召政作《张居正》,塑造一位实行者形象。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一次次的政治运动或政治活动.造成了极其复杂的官场人格。有时候,种种官场人格只是变化着呈现形式而已。  相似文献   

17.
正一度大红的官场小说逐渐式微,只是因为作者的想象力跟不上一日千里的现实吗?官场,有太多的猫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是不可言说的秘密,不可触碰的禁区,直到1998年,湖南作家王跃文50万字的长篇小说《国画》出版,才揭开了这层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18.
张新实 《决策探索》2009,(11):84-84
“官场”与“企业”之间原本链接比较自然,“官员”与“企业家”之间原本流动比较顺畅。派一些优秀机关干部到企业任职,搞活了企业成为佳话。机关从企业看好的苗子,直接抽人就进了机关。  相似文献   

19.
张雨生 《领导文萃》2010,(11):80-82
“朝中有人好做官”,是一句老话,也是一句实话。所谓“政治背景”,核心就包含在这句话中。封建官场,如此这般走过了两千多年,那是家天下。最激进的思想家、最贤明的君臣在那个时代都不会有改变现实的奢望。可是时至今日,这种现象还没有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20.
老言  赵新生  洪亮  陆奇 《决策探索》2004,(10):27-28
领导班子换届,干部调动本来是正常的事情。可是,在一些地方的官场上却出现了这样的不正常现象:新领导上任后便刮起了一股强劲的“换”风——换思路.换规划、换秘书、换驾驶员、换车子、换办公室、换办公用品、换通讯工具……有的立足未稳就着手换“衙门”(重建办公楼)。这种“换”风之祸危害极大,事关地方党委、政府的执政地位、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刹住官场“换”风,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