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诗歌与绘画是关系十分密切的姊妹艺术。我国宋代著名词人苏东坡在评论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与画时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后来他又在一首诗中写道“诗画本一体,天工与清新”。诗诉诸听觉,画诉诸视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体现了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的互相勾通。在人类文化艺术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诗与画互相渗透,互相吸收,促进了诗画艺术的共同繁荣,使得他们各自的艺术表现手法不断得到丰富,审美范畴不断得到拓展。  相似文献   

2.
王维是个博学多才的人。他能诗善画,通晓音乐,并精禅理。对于他的写景诗,千百年来,诗论家们都感到很有画意。早在唐代就有人称王维的诗“在泉为珠,着壁成绘”①。到宋代,苏轼更明确地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②久而久之,“诗中有画”便成为评价王维诗歌艺术特色的定论。这个评价的确概括了王维诗歌富有  相似文献   

3.
王维不仅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又是我国绘画史上最具民族特色的一个画种“南宗文人画”的开创者。对他的诗和画,北宋文坛巨星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作过这样的评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那以后,人们经常用“诗中有画”来评论王维的诗,把“诗中有画”当作对王维诗歌艺术特色的一个最准确、最精当的概括。不过,古代的诗论家们虽然经常谈到王维“诗中有画”、“无言而有画意”、“深得画中三昧”等等,但往往不加阐释;因此,所谓“画”、“画意”、“画中三昧”云云的涵义究竟如何,仍然不甚了了。近几十年来,中外学者对“诗中有画”作出了种种解释。  相似文献   

4.
诗中的绘画     
诗和画分属不同的艺术领域,各受独特艺术规律的支配。但是,它们之间又互相渗透互相沟通,体现了许多共同的美学法则。谢赫绘画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和顾恺之论画时说的“迁想妙得”,不但适用于绘画,也基本上适用于诗的创作。人们称赞一首诗,说“诗中有画”;称赞一幅画,又说“画中有诗”,诗情和画意,常常是密不可分的。在我国的艺术史上,诗与画的亲密关系,不仅表现在出现了许多象王维那样集诗家和画家于一身的艺术巧  相似文献   

5.
一、“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苏拭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个命题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它是否只是对王维诗画的评价,抑或如有人所归结的那样,仅是一个诗与画的共同性和差异性问题?对此,清代著名学者叶燮解释得颇为清楚明白:“画者形也,形依情则深;诗者情也,情附形则显。”(《己畦文集》卷八《赤霞楼诗集序》)诗与画,即情与形的交融和统一,构成了艺术的审美意象,这是艺术最本质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6.
诗歌与绘画,属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在我国,它们的成熟发展阶段出现了表现形式、情感内容、风格意境等方面的互相融会吸收、交叉与综合表现的特异艺术现象;这一现象大致萌生于隋唐之际,成熟于唐,大发展于宋元明清。在这个过程中,王维的诗与画创作形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妙艺术境界,使艺术史上出现了风貌独特的艺术品,对后来中国诗、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直至今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  相似文献   

7.
诗中有画,而不全是画,画中有诗,而不全是诗。诗画各有表现的可能性范围,但各自又可以把对方尽量吸进自己的艺术形式里来。诗和画的圆满结合,就是情和景的圆满结合,也就是所谓“艺术意境”  相似文献   

8.
诗画交融现象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命题中得到了精到概括。“诗中画”的“诗”与“画中诗”的“画”,指的是作为物化形态的诗、画作品,可称为“外文本”。“诗中画”的“画”与“画中诗”的“诗”则是在主体头脑中形成的“画境”与“诗意”,是意识中未外化出的联想与想象出的“内文本”。“诗中画,画中诗”是体现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接受两个环节中的审美心理现象,主要是由主体的感知、移情、记忆、想象、联想等心理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杨朔(1913——1968),是我国文学园圃中的一位辛勤的园丁。他勤于耕耘,给人民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艺术精品。他的创作从中短篇小说到散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仅就他的散文艺术试作粗浅探索。杨朔有着诗人的气质,他是把散文当作诗来写的。他的散文再现不同时期人民的斗争和时代的激流,“象一颗玲珑的宝石,闪耀着眩目的光芒,又象一杯醇浓的美酒,含蓄着无穷的意味。”表现在艺术上的第一个特点即是:着力于诗的意境的创造。他在《东风第一枝·小跋》里说:“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我向  相似文献   

10.
散文与诗,可以说是一对孪生的姊妹。散文具有诗的很多素质,首先是具有诗的意境。杨朔的散文很美,尤致力于意境的创造,这是他的散文最突出的艺术成就之一。杨朔说过:“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我向来爱诗,特别是那些久经岁月磨炼的古典诗章。这些诗差不多每篇都有自己新鲜的意境……我就想:写小说散文不能也这样么?于是就往这方面学,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这是杨朔的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来“画意”和“诗情”是相通的.苏东坡就说过:“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史鉴类编》也说,“王维诗中有画”,“百啭流莺,宫商迭奏.”这是由于他善于了解和把握自然景色的独特新奇,所以把它融会灌注入诗篇之中.  相似文献   

12.
丁成 《南都学坛》2003,23(4):122-123
<正> 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王维多才多艺,他既是诗人,又是画家,他的山水诗创作之所以成就卓著,独具一格,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主要在于他能兼得诗画之美,在诗中体现了浓郁的绘画美。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对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作了十分精到的总结和概括,从此,“诗中有画”便成了王维诗的定评。具体说,王维的“诗中有画”主要表现在他能自觉地、有意识地把当时的绘画技巧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将绘画的表现方式与技巧和诗歌的表现艺术交融渗透。  相似文献   

13.
诗是一种美的艺术。闻一多是一个“爱美的诗人”(《红荷之魂》)。他始终坚持对诗美的执着追求,提出并实行了一系列美学原则;“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是其中之一。而“三美”之中,最富有创新意义的还是“绘画美”。诗与画,是姊妹艺术。它们的关系,是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我国美学史上,曾有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等精辟见解;不少优秀诗人也以此为潜心向往的艺术境界。诗歌发展到了现代,它与绘画的关系更加密切了。郭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苏轼不仅看出了王维诗中有画,而且他自己的诗也是这一诗歌理论的实践者,他的诗中画不是油画性质,而是文人山水写意画性质。本文从实地考察得知:他的诗中画既包括风景的,也包括风俗的,并且分别具“奇”和“淳”的特质。本文还对这两种画的两种特质所包含的文化意义作了较深入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苏轼论王维诗画,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语一出,自宋代以至于今,便以“诗中有画”作为诗歌美学的重要标准去评价诗歌艺术。以“诗中有画”概括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个性特征,这样的评价标准,存在谬误,缺少辨析,不足以立论,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6.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其在辋川隐居期间创作了大量的“晚望”诗和山水画,二者都有着自己独特的 审美特质。同时,王维的晚望诗与山水画又有相通之处。正如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所言,王维 晚望诗与山水画是并举且互融互通的。  相似文献   

17.
自古诗人就发现诗与画之间存在某种契合关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精神已得到广泛认可,但”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理论还鲜有人提及。柳永词绘人写景具有融画入词的特点,其艳情词类似于肖貌传神、气韵生动的人物工笔画,羁旅词犹如细致鲜丽、苍润淋漓的山水图,而都市词则像繁华富庶的民俗风情画。  相似文献   

18.
乔治&#183;赫伯特的宗教诗《复活的翅膀》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活的翅膀》是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乔治.赫伯特的一首宗教诗,这首诗被人们普遍认为是赫伯特象形诗中的杰作。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象征艺术的独特运用,把诗歌的外在形式与所宣扬的宗教主题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相似文献   

19.
杨朔是一位在散文园地里辛勤耕耘并取得重大突破的散文大家。这位明确提出散文诗化的理论、毕生矢志不渝地致力于散文艺术实践的作家,从五十年代中期写作《“走进太阳里去”》开始,便形成了他独具的艺术风格。而此后他的一篇篇散文,总是情不自禁地倾注着诗的质素,飞扬着不能自已的情思,蕴含着浓郁芳馨的诗意。他以激荡在自  相似文献   

20.
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提评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涉及诗,画二艺,再来论诗,论文者少有提及引用,而且画史,画论称引频繁,并且均有各是其说之嫌.这种情形在画论中尤为突出.我认为,作为一种艺术观点,且是苏轼在其个人之艺术立场思想上对王雏的诗,及画所作的评述.只有在这一视角上,诗、画才能互"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