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目前主要有三种回答:第一种,认为“事物的客观本性”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二种,认为“实践各要素的总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三种,认为“实践结果”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基本同意第三种回答。下面谈谈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我们认为,“真理”、“真理标准”、“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三者是有所区别的。什么是真理?这是要回答那一种认识是真理。在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的乃至相反的认识中,那一种认识是真理呢?我们说,正确反映了客体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是真理。  相似文献   

2.
有的同志断定“生产力标准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理论与教学研究》,1988年第2期,下同)。我对此持有异议。我认为生产力标准能作为检验真理的一个具体标准。一、生产力作为实践的结果,具有将主观和客观对照的功能有的同志否定生产力标准能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一个根据是:“现实的生产力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生产力作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一种现实的客观物质力量。单在客观的范围内,不可能进行主观和客观的对照比较,因而也就无法判明某种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  相似文献   

3.
知与行是中国古代哲学认识论的基本范畴。毛泽东对它用辩证唯物论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和变革。在认识来源上,阐明了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来源于实践,摒弃了主观唯心的修心说和格物论的直观性。在认识过程上,阐明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两次飞跃,这是知行观的重大发展。在认识真理标准上,批判了主观真理论,提出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对知行统一论作了批判改造,提出“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有的人不承认“唯一”,认为实践固然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但是经过实践检验过的正确理论,比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对于这个问题,必须从认识论的几个最基本的范畴即主观、客观(或精神、物质)与实践的关系来研究。在这三者中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他都不能作为标准。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真理观是关系到人的认识———实践活动的整体性范畴,不仅具有认识活动的意义,而且具有实践活动的意义。真理的规定性与其检验标准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问题。在真理规定性上,如果把它仅仅视为认识问题,而与实践活动无关就不能与古典真理观划清界限。真理问题与价值问题有着天然的联系。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规定性内在地具有价值性,在这个意义上说,真理是认识主体基于一定的需要,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的有机统一。真理的检验标准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确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但对它的理解却不尽一致。笔者认为,应在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前提下,既不能把实践标准外在化,也不能把它简单化,而要把它系统化  相似文献   

6.
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从其唯心主义的思维和存在同一性的观点出发,认为存在符合于思维就是真理,他说:“理念即是真理;因为真理即客观性对于总念之符合。”“那种与概念不相应的实在,是单纯的现象,是主观的、偶然的、随意的东西,它不是真理。”黑格尔真理观的唯心主义性质是十分露骨的,但剔除其杂质,其中也有许多有价值的内容。当他以唯心主义的形式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时,提出了不少合理的猜测,如实践是认识过程中的必然环节,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实践在认识中的重要地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等等,对哲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列宁曾予以高度的评价,他说:“在黑格尔那里,在分析认识过程中,实践是一个环节,并且也就是向客观的(在黑格尔看来是‘绝对的’)真理的过渡。因此,当马克思把实践的标准列入认识论时,他的观点是直接和黑格尔接近的:见《费尔巴哈论纲》。”可以这样理解,列宁认为马克思把实践引入认识论,其理论来源之一就是黑格尔关于实践是认识的必然环节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作为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核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第一,它是动态的、非一次完成的。第二,它非对真理形式而是对其内容的判定。第三,作为真理性命题检验标准的实践,其作用是通过两种功能来实现:对纯粹的自然客体的命题,通过真假判断认定其真理性;对主体生成的社会的或精神的客体命题而言,则是采取价值判断,存其价值大者而弃其价值小者。  相似文献   

8.
真理作为人类认识与客观对象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断定,任何人都无正当理由提出对一个理论亘古无错的要求。在人们广泛持有的常识科学观中,总是把科学视为“建立在事实上面的建筑物”,并因而把科学看作是一种纯粹的“客观”、“中性”、“确定”的东西。科学理论的真理性,需要从主客体相互作用角度来理解,主体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正是科学真理得以实现的基础。科学是在已有的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向新的领域的扩展,在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真理的过程中,不断向绝对真理迈进。  相似文献   

9.
实证主义强调任何思想都必须能够接受事实经验的检验,事实经验是判别真理的客观标准,真理必须能够与事实经验相等同,而正是在这一点上,它与毛泽东强调经验事实的证明作用,有着某种契合之处。但是,从积极的实践观与消极的实践观的区别来看,毛泽东实践思想是不能与实证主义混为一谈的,将毛泽东实践思想做“实证主义”理解无疑具有理论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客观真理观之理由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一个根本观点。但是,这一客观真理观总是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责难,有人甚至把它看成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空想。面对这种情形,深入系统地阐述这一真理观得以确立的理由就成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研究中的紧迫任务。本文从概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本质观及真理验证观入手,认为马克思主义客观真理观的提出至少基于这样三条基本理由:第一,真理的基础是客观的;第二,体现真理的符合关系是客观的;第三,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本文就这些理由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1.
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一个根本观点。但是,这一客观真理观总是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责难,有人甚至把它看成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空想。面对运和情形,深入系统地阐述这一真理观得以确立的理由就成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研究中的紧迫任务。本文从概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本质观及真理验证观入手,认为马克思主义客观真理观的提出至少基于这样三条基本理由:第一,真理的基础是客观的;第二,体现真理的符合关系是客观的;第三,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本文就这些理由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2.
作为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核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第一,它是动态的、非一次完成的.第二,它非对真理形式而是对其内容的判定.第三,作为真理性命题检验标准的实践,其作用是通过两种功能来实现:对纯粹的自然客体的命题,通过真假判断认定其真理性;对主体生成的社会的或精神的客体命题而言,则是采取价值判断,存其价值大者而弃其价值小者.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有人认为,如果只承认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真理,是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理论,而不同时把它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不“句句照办”,那就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抽象肯定,具体否定”。这个问题,不可不辩论清楚。列宁说:“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对真理,我们总是肯定的,没有什么具体还是抽象否定的问题。而肯定真理,总是具体肯定,没有什么抽象肯定。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存在是第一性的,思维是第二性的,而实践则是这二者之间的媒介。存在决定意识,实践产生科学真理。物质存在的形态是有条件的、具体的,社会实践的表现也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因而,作为科学真理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论是其整个体系,还是其体系中的原理、原则,也不论是基本原理还是个别原理、个别结论,也都不可能不受客观物质和社会实践发展条件的制约,不可能不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就其客观存  相似文献   

14.
实践的结果是检验真理的客观尺度。真理的证实过程,同时也是价值的实现过程。实事求是内涵着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从实践标准到生产力标准再到“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化和逻辑展开,体现着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行程和价值要求。因而应当从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上把握“三个有利于”标准,在进一步解放思想中,一方面要继续打破传统社会主义观念,走出姓“公”姓“私”的困惑;另一方面要反对把生产力标准简单化、庸俗化、抽象化,防止淡化或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真理就其内容来说是客观的,就其形式来说是主观的。任何真理都是客观真理。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这就是社会实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能够直接改变现实,具有直接现实性,同时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纽带、桥梁。因此,实践是检验思想理论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个标准。  相似文献   

16.
历史真理论     
对应于历史认识的三种形式,历史真理有三种,它们都有广义的符合特性,都由广义实践检验:事实性真理是认识结果与客观事实相符合,它以经验事实为标准,由客观实践检验;理论性真理是认识结果与逻辑体系相符合,它以逻辑体系为标准,由理论实践检验;价值性真理认识结果与主体的实际价值取向符合,它以主体价值取向为标准,由思想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17.
几年来,关于实践标准的讨论,使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基本观点,已经广泛地被人们所了解。但是对于实践概念本身的一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从理论上作更加深入的研究。本文想从实践概念本身的规定性,也就是从实践的本质属性方面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实践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自身具有一些基本的属性。早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就把实践看作是“人的感性活动”,“真正现实的”“客观的活动”,“革命的”“批判的活动”(参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6页)。这里,马克思实际上已经全面地揭示了实践概念的内容和它的基本的属性。  相似文献   

18.
一、实践观与实践主体观:马克思主义哲学面对的一个新课题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的发展促使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实践主体观成为我国哲学研究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自“真理标准”讨论以来的十余年,我国哲学界对实践的认识,已经不再仅仅将实践看作是认识论范畴,仅仅看作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是已经由认识论范畴走进历史观范畴,认识到人类的历史实际上是人们实践的总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作为人的世界与自然的世界相互作用的表现方式或存在形式,已经不再是一种关于客体世界及其运动规律的静观图解,而是已经被逐渐地描述为人的主体性作用的突出表现,其中包含着对人、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的重新理解与规定。实践作为认识范畴,  相似文献   

19.
毛主席教导我们:“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以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在经济理论方面,当然也是如此。“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目的,公然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他们打着“高举”、“紧跟”的旗号,阉割和篡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并以此来证明他们那一套“理论”是“真理”。他们在经济学方面,提出了一整套反革命修正主义谬论,其危害之大,流毒之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仅见的,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也是少有的。“四人帮”这些“理论”到底是真理还是谬误,实践是最好的回答。“四人帮”说:按劳分配是资本主义的原则,是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的经济基础。事实究竟如何呢?客观事实是:不劳而获,无偿占有别人的劳动,才是资本主义的原则;而按劳分配正好相反,它要求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  相似文献   

20.
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早就科学地解决了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之是否具有真理性,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践论》)但是,由于林彪、“四人帮”多年来宣扬所谓“句句是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