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男男女女的身体处于特定的时空之中,符号编码赋予其活生生的意义。人是文化的动物,不同的文化逻辑下,身体呈现出不同的生存样态,也折射出各异的身份认同。大众传媒、消费社会孕育了泛滥成灾的娱乐文化,这一文化境遇生发出繁复的身体景观。消费的身体、享乐的身体、性感的身体、表演的身体愈演愈烈,同时,狂欢的身体、反抗的身体亦暗涌如潮。它们被纳入多重的意义体系中,生产出充满矛盾与冲突的意识形态综合体。  相似文献   

2.
"身体"的突围及其困境--新时期审美文化主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时期以来,一直隐匿于私人领域深处的身体,开始大规模地跃入公共话语空间,成为当代审美文化场景中最为突出的主题意象之一。身体意象的出场打破了长久以来的视觉禁忌和理性樊笼,也对传统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心理进行了改写。但身体在其公共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经济和商业等强势力量的操控,这使它在解放之初就不得不面对被表面化、权力化和置空化的危机。作为权力汇聚和角逐的场所,“身体”已经成为当下不可回避的理论话题。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以来,百科全书式小说作为一种文学类型还没有具备被绝大多数人认可的明确定义,但在众多文学评论者的关注和探讨下,以及具有理论自觉性的小说家的探索和实践中,当代西方小说呈现出百科全书化趋向这一事实毋庸置疑。当代西方小说百科全书化趋向与传统的百科全书式叙事具有不同的特征,它的出现是小说家在传统经典小说没落后另辟蹊径的成果,是对小说无限可能性的执着追求。界定其范畴,并评价其经验和教训、成就和问题,可以使这一重要的文学现象得到应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刘九洲 《江汉论坛》2004,(4):120-124
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正通过"移位"改变着中国当代媒介文化市场的传统格局前者日渐中心化而后者则日渐边缘化.在中国当代平面媒体中,通俗小报所传播的大众文化是一种"快餐式的文化",具有模式化、同质化、易复制、粗俗、浅薄等特征.这种"快餐文化"所运用的消费策略是"夸张的寻常化",这种消费策略虽表现各异,但其手法均为"化雅为俗".这种消费策略之所以能在中国当代媒介文化市场上大行其道.从表面上看与通俗小报的市场化程烫度较高有关,但从深层上分析,则为我国当代媒介发展的失衡所致.  相似文献   

5.
都市消费文化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化进程使城市社会固有的消费功能获得极大的提升,这是消费要素在后工业社会中被高度重视乃至无限拔高的根源。马克思的消费理论以消费与生产的相互适应与相互依存原理为基本逻辑框架,又以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有机整体为总体理论背景,因而完全不同于当代消费文化研究者对消费功能的神奇夸大与无限吹胀,后者充其量只是对马克思"消费直接是生产"、"消费表现为生产的要素"、"消费的需要决定着生产"、"消费浸入精神生产"等命题片面理解与发挥的结果。在消费时代,生产仍在继续,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并没有终结,而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为有机地统一起来。特别是从自然环境保护与精神生态建设的角度,对当下理论界与社会思潮中日益泛滥的消费意识形态进行全面的批判性反思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五四"的身体话语起于晚清,晚清的国家身体化思维是以"拟人说"为原型的,它开辟了民族主义性质的身体话语,并为"五四"的身体话语提供了思想资源和言说方式。"五四"时期的身体话语虽然受到了西方近现代思想文化中的身体话语的影响,但却更多的呈现出本土化的特征。身体在"五四"时期主要是在伦理道德的范围内被谈论的,因而"五四"身体话语是和反封建伦理的时代话语重合的,并由此出现了身体被呈现和被遮蔽的矛盾状况。  相似文献   

7.
马建高 《阴山学刊》2007,20(5):22-27
名人写书是当代审美文化中的独特文学景观,这种打着大众化散文的旗号,掀起的"散文热"现象留给我们很多思考。从中国散文发展的各阶段特征来看,名人创作的自传体散文无法达到精品散文的高度。从当代审美文化的社会心理背景来看,具有广阔市场的大众消费文化契合了当代审美文化中名人自传体散文的走向。对于这样的文化现象要持包容甚至是宽容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当代女诗人中出现一种"去性别化"的写作倾向,女性写作不再是"脆弱""敏感""柔弱"等固化标签的代言词。在当代女诗人中,杜涯、翟永明、冯晏的创作比较独特。杜涯的诗歌从写作初期到现在一直没有明显的性别特征,这种"无性别化"写作使她在谈论"女性写作"这个主题时鲜被提及。翟永明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创作中逐渐淡化自己早年提出的"黑夜意识",转向一种更加广阔、更加注重技术性的写作,这种"去性别化"写作方式,却因其"女性作者"的身份具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在冯晏近些年的大部分作品中看不出其女性身份,她将其女性体验极为节制地融入创作中,将其"女性意识"藏在诗歌语言之后,使其语言散发出来一种独特的气息。当代女诗人的这种"去性别化"写作,因其不再依附于情感的宣泄或身体的反应,而体现出艺术特有的思辨性和共振性,从而走向一个更广阔的艺术天地。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身体文化的特征及其对体育运动的启示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作为人类存在本质证明的身体,其中心性却长期以来被遮蔽、被贬损;身心二元论是关于身体文化的主流思想,在身心二元论里,身体处于附属的地位,由此也导致了诸如阶层歧视、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等弊端;身体对文化习俗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文化习俗对身体产生了强烈的规训作用;身体对文化习俗也具有抵制性,这种抵制蕴含着革新的力量。身体文化特征对体育运动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包括:体育运动要突出身体的中心性,重构身体文化;体育运动要充分利用身心统一的特点,去化解身心二元论所带来的阶层歧视、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等问题;体育运动要充分利用身体对文化习俗的依赖性,借助文化习俗的力量发展自身,同时要对身体之于文化习俗的抵制性保持宽容并进行引导,以便创新体育运动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当代道德教育价值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模式的典型特征,也是我国传统道德规范性基础和要求。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它既是人性的根本标志,也是道德教育、品德养成和建成道德社会的保证。耻感文化具有极强的当代道德教育价值,它有助于化解当代道德教育困境;有助于化"他律"为"自律";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应该恢复耻感作为道德体系和伦理精神的历史地位,实施有效的耻感教育,抓好知耻环境建设,以巩固当代道德教育的文化学基础,提高道德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1.
走向文化研究的当代西方文学批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当代西方文化思潮更趋于多元化。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90年代渐趋兴盛的后殖民主义等各种理论相互影响,构织了一幅多元化的当代西方文化理论景观。当代西方文学批评已不再仅仅是单一的文本分析,它已经广泛地吸引了政治学、语言学、历史学、精神分析、社会学、哲学、人类学、历史学、艺术史等学科的理论成果,变成了一种文化的创造与再创造活动,其要害在于“对所有被视为自然的东西进行批判,从而表明被称为自然的东西实际上是历史和文化的营造”,其共同特征是跨学科性、批判性、以及策略性与诊断性  相似文献   

12.
文化散文:历史书写中的历史与"自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进入文化散文,往往没有正史的宏大规模,而是以历史的侧影、历史的碎片、历史的细节、逸事化的历史等方式表示的,并且具有可作当代性阐释的可能意义.散文的"历史"书写,其前提是历史要经由主体个人体验而被心灵化,其间活动着主体的面影和心志,呈现出基于客观的作者个性真实.  相似文献   

13.
在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中,"身体"是最为重要的建构基石。列斐伏尔揭示了身体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同构关系及相互作用,空间的解放意味着感官的全面恢复和能量的充分释放。"差异性空间"和"极乐的建筑"是列斐伏尔提出的理想化的空间想象,具有激情和自然的美学特征。空间通过具体的感官经验、被"肉身化"而进入文学艺术作品。由此,对文学作品的空间性批评和对理想空间的构想都要借助于对"身体"本身的深刻理解。在网络信息时代,人机杂糅、打破性别边界的"赛博格"作为新的身体形式,将与赛博空间联合,超越原有的身体—空间理论模型,为空间视阈下的文学研究提供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中国发展文化产业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需要对资本的文化逻辑和文化的资本逻辑进行深度考察。产业化的文化生产以盈利为根本目的,会造成"资本异化"和"文化风险",从哲学角度讲,"文化产业化"对社会的整体运行系统具有辩证作用。一方面,"文化产业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化"对社会的进步与完善又具有深层危害。为使文化生产更好地实现对人"意义世界"的终极关怀,可以通过注入发展伦理精神,对"文化产业化"进行伦理规范、综合制约和实践超越。  相似文献   

15.
视频博客是人们记录自我的方式,也是分享和刺激消费欲望的手段。作为视频博客视觉主体的身体,在日常生活记录和展演的背后,隐藏着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塑造着新的媒介视觉秩序。在消费主义背景之下,通过身体传播理论和消费社会理论,探讨媒介技术迭代下身体形态的演进规律,剖析商业资本刺激身体欲望生产的本质,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作为消费社会载体的身体,呈现出真实与虚拟、显性表达与隐形消费、治愈功能与焦虑传播等多重特征,因此聚焦新型身体景观所建构的网络消费新生态,研究视频博客中的身体传播策略,有利于建构更加健康向上而有活力的媒介景象,也可以引导受众厘清身体景观背后的商业动因和运营逻辑。  相似文献   

16.
郑劭荣 《江海学刊》2012,(2):196-202
宋元南戏、杂剧和明清传奇中有不少赋体文,其源头并非汉大赋,而是民间俗赋,它以说唱的形式进入戏剧表演。唐代俗赋较早与戏剧结缘,并在演出形态上影响了后代戏剧用赋。在宋金杂剧中出现了赋的表演伎艺,虽然存留说唱艺术的某些特征,但主要以戏剧化的方式来呈现;具体表现在"赋"名剧的表演上,这些体制短小的剧目具有类型化、程式化的特点,具有口头剧本的构件特征。进入戏剧的俗赋最终从说话艺术演变为一种戏剧表演手段。剧中赋是我国戏曲由口头文学演变而来的重要证据和线索,古代戏曲中的"赋前套语"显示了变文、俗赋与口头剧本在编创方式上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7.
身体文化在当代大众文化中的凸显,有着消费社会、大众传媒、后现代泛审美化和自我认同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复杂因素。纷繁的身体文化体现为一种时尚的身体美学。在后现代语境下,身体文化对视觉刺激与快感体验的追求,使文本叙事的深度被削平了,碎片化的身体随处可见。这使身体叙事的作品大都流于表面,缺乏内省,淡化了批判的力度。当下身体文化的多元表现已成既定事实,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认真梳理、理性引导和俗文化维度方面的超越,从而实现真正的身体审美,为人们提供一种“诗意地栖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当代电影的"姿势本体论"奠基于"姿势转向"的理论语境。"姿势"是先于、伴随并超越语言的身体图像,即身体的形式显示。数字电影中包括类人、机器与动物在内的"非人类角色"制作主要来源于具身化的"表演"与去身体化的"动画"两种模式。这些"非人姿势"所实现的人与非人的平等以及电影与绘画的趋同拓展了电影"姿势本体论"的内涵与边界。在可见的本体论、面向他者的伦理学与无作的批判诉求中,一种"姿势美学"得到初步界定。在平等主义的视域中,非人类中心立场也呈现了生态主义与后人类主义的审美同步。  相似文献   

19.
身体美学的一个当代案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刘成纪 《中州学刊》2005,(3):247-248
20世纪90年代以来,身体美学开始引人关注.这一课题的出现,与以下背景相关,即:在后工业时代,人越来越丧失其精神性,由理性主体蜕变为物质和欲望主体,而身体则成为这种新型主体的直观表现形式.与此相关,当代大众文化基本上是一种围绕身体建构的文化,其主题是欲望,其价值是身体性愉快,其实践是按照美的规律对人体进行技术再造和改装.本文论及的"人造美女"现象,应属于当代审美文化中的身体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0.
费尔巴哈把自己的新哲学称之为"光明正大的感性哲学".费尔巴哈哲学在青年马克思世界观的演变过程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费尔巴哈的著作解读中,我们发现,费尔巴哈的感性哲学是以身体作为其哲学的基础和中心,并且从"作为一种身心合一的"、"作为一种性别化的"、"作为一种人与自然一体化的"三个维度来对身体进行了理解和分析.故此,通过对作为费尔巴哈感性哲学的核心概念的身体概念进行理论上的梳正和剖析,将为我们提供揭示和阐明费尔巴哈哲学的当代意义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