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中外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如何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达到最优化,是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当思考的一个问题。德国、英国和美国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既有相似点也有各自的独特性。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从中可以得出明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强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以实现应用成果的产业化、组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和学术团队等启示,从而建立适合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市域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以来,我国新建本科院校有200多所,其中大部分为市域新建本科院校。市域新建本科院校是推进高等教育地方化、大众化的主力军,实施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是它们的战略发展需要。在实施应用型本科教育及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市域新建本科院校与一般综合性大学对比,也有其独特的个性。当前,市域新建本科院校可以从转变教育观念、优化专业结构、改革教学体系、走产学研合作途径、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等方面构建起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培养方向上强调应用型及动手能力是英德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共同点。在应用型本科教育责任上英国强调市场的调节作用,德国强调政府的调节作用。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上英国实行"工读交替"模式,德国实行"双元制"模式。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需要在服务地方经济、实践教学等方面借鉴英德经验。  相似文献   

4.
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本科教育,近几年得到了强劲的发展。本文从应用型本科教育产生的背景、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切入,重点探究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本科生教育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普遍存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等突出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合理构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显得十分迫切。应用型本科院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必须以适应企业需要的现代工程为大前提,从培养材料行业生产一线的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出发,构建一个合理、科学、有效的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同时,要深化教学改革,真正培养出一大批适应形势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应用型本科的教学与科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其科研与教学都应围绕应用型人才来进行。与普通本科相比,应用型本科教学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应用型本科科研强调实践性的教育价值取向。实践性是应用型本科教学与科研共有的特性,从而使其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成为可能,当前要加强应用型本科教学与科研的统一,使其更好地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需要提倡实践性的教学,强化应用型本科科研的实践性教育价值,强调应用型本科科研的实践应用性。真正把科研当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子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模式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论述了应用型本科与传统本科以及高职教育的联系与区别,提出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学以致用理念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型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既要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又要突出职业能力。学以致用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一个目标。“学”包括学校的“办学”、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求学”;“用”有三种境界,即“知用”、“会用”和“善用”。切实做到学以致用,是新时期办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过程的分析,阐述了高等工程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提出了高等工程教育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通过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现状调查分析,指出了我国目前高等工程教育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应用型本科”教育既要重视基本理论的教育,更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应是在扎实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及创新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应充分体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和创新教育的基本思想。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是一种新型的工程教育理念,与应用型本科教育有着很强的一致性。“应用型本科”在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中可以采纳和借鉴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发展决定于高等教育所培养人才的数量与质量,而高等教育的质量主要决定于大学教师的素质,从而也就对大学教师发展提出了新理念与新模式。从理念上看,大学教师发展不同于一般所说的教师培训,它更重视教师的自主性和个性化,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并在内涵上强调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师职业知识、技能以及师德;从模式上看,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方式与方法,但都应当协调外部动力与内在动力,使大学教师持续地、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探析我国高校扩招与毕业生的需求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高校的扩招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逐步实现了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但是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我国社会经济增长和市场对高水平人才需求增长的速度,造成了就业市场的供需不平衡,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文章将从高校扩招的背景及其影响来分析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现状,从而对毕业生就业的走向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对青年一代的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技术优势和群体影响作用十分重要。从事高校关工委工作的离退休老同志多是新中国高校的"开朝元老"、"历史功臣",或是现职高校领导、教学、科研主干队伍的先师和领路人,他们在高校的教育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和别人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组织他们在高校两个文明建设中开展教育活动,无疑会成为一支对青年教工和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西南联大成为一所人才辈出、蜚声中外的高等学府,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秉持并实践了通才教育的办学理念。严格的教学制度,自由的学术环境,优秀的教师队伍,为西南联大成功实施通才教育提供了制度、思想、师资方面的保障。我国的一些高等院校在实施通才教育上,面临着理念认识不全面,师资薄弱,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西南联大通才教育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的通才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及启示。  相似文献   

15.
"钱学森之问"表达了钱老对我国教育的厚望、重托与忧思。"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一发问,发人深省,催人思索。这需要从我国大学教育的精神、理念、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多个方面去反思。只有按照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自主办学、自由创造,营造宽松宽容的学术环境,重塑大学的人文精神,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着力于创新人才培养,才可能出现杰出人才涌流的兴盛局面。  相似文献   

16.
大学文化视野中的大学内涵发展本质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学发展离不开大学文化,需要大学文化来凝聚人心,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先进教育理念和制度保障。大学内涵的发展是一种追求质量、精细、特色和创新的发展。从高校自身的角度看,实现内涵发展具体体现在"质量、水平、人才、文化、经营"这五个方面。在大学文化视野中,大学内涵发展的本质特征体现在:以人为本、特色理念、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7.
大学精神是高校文化的内核,是高校文化的最高表现。大学精神的崇高地位,使其在育人铸魂工程中发生强大的导向、凝聚与塑造功能,是高校办学理念品牌影响力的精髓与灵魂所在,更为重要的是其育人过程是一种不经意的潜移默化过程。而与时俱进,不断地修正与扬弃、筛选与吸收、整合与创造,则是大学精神传承创新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人才培养是大学最基本、最原始的职能,而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是确保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前提。因为知识分子具有健全的人格,所以大学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真正的知识分子既是受教育者的应然状态,也体现了世人对大学里走出来的人的一种期望和要求;另外这样的定位也与大学教育的启发心智、涵养人格的教育目标相一致;而且大学通过培养具有"知识分子精神"的知识分子,延展了其作为独立的思考中心、思想中心、批判中心对社会的批判和引领的使命——"批判精神"是知识分子最具有特质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实践教学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实践性教学体系是实践育人理念渗透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形成的带有突出实践特征的教学体系,它把实践教学理论与方法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强调实践教育的整体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女性人才,中华女子学院构建了实践性教学体系。其实践经验对其他女子院校乃至普通高校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国内外大学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并指出沈阳在具备了优良高等教育的环境下,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应努力把沈阳建设成为一座"大学名城"。论述了在城市的经济发展中,应发挥大学的科研人才优势,为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