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在市场环境中寻求珠三角区域创造持续工业产业增长和发展的整体能力,以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内涵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理论与方法,引用一套竞争实力、竞争潜力、竞争环境、竞争态势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珠三角区域各市2008年统计年鉴中的各项数据为依据,考察其工业竞争力情况,并提出加强重点产业对经济的拉动、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占有量以及加大信息产业投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理论在初步形态的基础上打破了传统产业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形成了产业集群理论的新进展.主要表现在:从创新环境角度研究产业集群,从知识扩散的角度研究产业集聚现象,从社会资本角度研究产业集群等.产业集群理论的新进展对产业集聚现象的解释提供了理论工具,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形成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为区域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的方法.产业集群理论的新进展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产业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启示:以产业集群为途径,提高我国的区域产业竞争优势;以产业集群为载体,不断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能力;研究中国产业集群的一般规律,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成长;培育新的区域合作机制,创造产业集群的形成基础.  相似文献   

3.
区域产业耦合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国内外学者对区域产业耦合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与产业特性,借鉴系统耦合理论,提出了区域经济发展在区域内产业耦合、区域间产业耦合及区域社会总体的耦合作用机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2004—2008年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和哈尔滨、大庆煤化及石化体系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并对区域内产业体系耦合和区域间产业体系耦合度量化,进而提出在区域政府、产业关联、市场与产业融合等方面促进区域产业耦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运用改进的竞争合作模型对区域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建模研究。探讨区域内物流产业的发展对其他行业的拉动与支持及其影响程度。旨在为区域物流的发展规则及区域内物流产业的政策支持与相关扶植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运用基于创业理论视角的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对河南省工业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发现,河南省的优势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游产业;在经济效益方面,河南省大部分优势工业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且有的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河南省应加大人力资源投入,提升工业企业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鼓励企业创新;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提升工业的产业系统配套功能;及时进行产业战略转移,优化产业环境,推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培育和发展创业型经济,通过创业和创新有效地提升产业竞争力,壮大河南区域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6.
借助于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结合相关政策文献及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总体数据资料,特别是通过对芜湖市养老产业发展情况的实际调查,将养老产业发展的视点从一般性推进转移到战略性高度,对养老产业发展由“战术性”管理变为“战略性”管理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提出了我国养老产业发展之战略设计的主要内容:充分认知养老产业发展的战略前景,科学确立养老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清晰界定养老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业务战略和职能战略等战略层次,以及系统部署养老产业发展的战略行为。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与城镇化都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因此对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进行研究极其重要。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之间的因果反馈关系,建立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沈阳经济区为例,通过Vensim软件对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进行仿真分析,给出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动力关系,为促进产业集群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以及区域经济水平的提升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以重庆学者2009—2010年发表的产业经济方面的论文为基础,综述重庆学者在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产业集群理论与政策、第三产业发展和区域视角下产业经济学理论研究与应用五个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陈旧与落后严重制约了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而相关法律和政策的缺失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最为深刻的原因。对产业结构问题进行重新思考,科学地进行引导和调整,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核心任务之一。在分析东北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东北产业结构发展缺乏法律和制度导向的现实,建议制定一部在东北各省区统一适用的《东北产业调节法》,来引导和促进东北区域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和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互动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产业集群是新型区域发展理论,产业集群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是产业集群的基础,而集群创导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可行路径.本文认为以产业集群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向纵深发展的政策主要在于:将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区域范围内要从产业政策转变为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政策;建立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科技创新平台,形成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网络;努力消除区域产业集群的制度壁垒,整合区域经济资源;培育促进产业集聚的区域社会文化环境;推进区域产业集群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体系;等等.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石油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分析了陕西省油气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环境的基础上,结合对其发展状况的总体评价,包括对油气开发、油气转化和相关产业的评价,给出了陕西省石油产业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以及相关政策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是当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和特点,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中,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各种制度、颁布各种政策直接为集群发展创建制度环境与政策环境.博望镇是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的典型区域,深入到博望镇及博望机床企业调研其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基于当地政府的视角,剖析博望镇机床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障碍,探讨适合于博望机床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政策在引导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上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当前,有些地方政府在运用产业扶持政策时,其效果并不明显。文章试从产业扶持政策的涵义、内容出发来探寻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扶持政策运用的具体情况,对其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持续的竞争力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区域旅游产业组织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既离不开内部因素的作用,也离不开外部因素的推动促进;其形成发展过程是旅游产业竞争力要素的获取、创新与整合的过程。本文以自组织系统理论和波特竞争理论为基础,将旅游产业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从区域旅游产业系统的形成与组织结构入手,探讨区域旅游竞争力形成发展的要素结构和竞争力理论范式,构建了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原发性动力、外生支持动力因素所形成的测评体系,并对我国31个省份进行了横向测评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面临着移民、生态环境保护、扶贫与区域经济发展4大任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库区生态建设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经济发展又依赖区域内的产业发展.但库区是一个特殊的区域,其产业发展面临许多约束条件,特别是环境方面的约束.文章从发展目标、基础设施的恢复与重建、传统产业的改造与新型产业的发展、政策扶持等角度探讨环境约束下的三峡库区产业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区域创新系统的视角出发,构建影响承接产业转移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绩效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对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龚永新教授长期致力于茶文化产业理论的体系构建与思想阐发,指导三峡区域茶叶企业的发展.其新著《中国茶产业发展新论》一书,从茶文化角度审视茶产业,对茶文化产业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诠释,建立起以茶文化产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分析体系,填补了目前文化大发展背景下茶文化产业理论专著的空白,具有引领茶文化产业和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滑雪运动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回溯的政策分析手段,运用扎根理论进行数据整理,构建滑雪运动产业成长中的政策理论框架。研究结果显示:政策在滑雪运动产业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滑雪运动产业政策以文件及行动两种方式表现为7种类型;不同产业发展阶段的政策重点有所差异,导入期以招商引资政策和地区推介为关键,成长期以培育产业品牌及凝聚产业要素为主要施政对象,提升期以产业环境氛围营造为重点。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滑雪运动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滑雪运动产业发展以及滑雪旅游目的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已成为重塑全球产业格局、推动全球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智能产业发展是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北京作为我国智能产业迅速发展的城市,已形成一套有特色的智能产业发展机制。基于价值网络分析方法对北京智能产业的发展机制进行分析,其主要结论是:作为赋能主体的多元化平台成为区域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智能产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对关键核心技术和算法的突破;地方政府相关政策对智能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引领、支持作用等。为完善我国智能产业发展机制,应强化核心技术和关键算法的突破、强化金融资本市场对智能产业成长的促进作用、增强政府政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20.
发展安全应急产业对于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在梳理安全应急产业相关文献和国家层面政策文本的基础上,采用程序化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进行文献和政策编码,对安全应急产业的影响 因素进行了识别和分析,结果表明:安全应急产业的发展受到政府、发展环境、要素条件、市场和产业内部等多个因素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各个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作用。因此,应从制度建设、政策支持、市场需求等方面,推动安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