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林语堂对幽默的倡导和实践有一定的意义和功绩.林语堂对创造幽默的目的论说明了他倡导幽默的目的;他创造幽默的理论是:注重孕育幽默的过程及创造幽默的艺术,发挥幽默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论“黑色幽默”的美学品格及其文化渊源曾艳兵给幽默着色是二十世纪美国作家和理论家的一大创举。幽默何以有色?又何以是黑色?幽默的原色是什么?又是怎样转变为黑色的?这些都是令人困惑而又饶有趣味的问题。为了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本文拟追寻幽默美学品格的历...  相似文献   

3.
说幽默     
幽默在美学中公认是一个无法回避,然而也是很难界说清楚的基本范畴。弗洛伊德写于1927年的《论幽默》一文中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在星期一,一个罪犯被带到绞刑架跟前,围观的人众本来是等着看一场好戏的,没想到这死囚满不在乎,他说:“哦,这个星期开始得多美。”弗洛伊德指出,这个犯人此时此刻就创造了幽默。弗洛伊德的这个例子在今天看来具有黑色幽默的意味。但是他写作此文时,黑色幽默这个概念本身还有待发明。或许,是幽默本身之中就包含了黑色幽默的成分?这个结论似乎并不为过,因为幽默作为一个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美学范畴,其显…  相似文献   

4.
《诗经》通过孔子的阐述,成为儒家美学的根基。之所以如此,除了孔子自身的思想外,《诗经》的文本比较好地体现出了四种品格:比兴品格、写实品格、言志品格和温柔敦厚品格,儒家美学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得以生发的。  相似文献   

5.
最近,《美学新解》(原名《艺术哲学》,滕守尧译)一书的作者,美国俄亥俄大学哲学系主任H·G·布洛克教授应邀到武汉大学哲学系讲学.我因此较仔细地阅读了他的这本重要的美学著作,并和他进行了愉快友好的交谈.就我对西方现代美学的有限的了解来看,我认为这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有特出见解的著作.而且和作者交谈的结果,使我想起中国的一句话:"文如其人".布洛克教授的著作正如他给我的印象一样,是平易、质朴、坦率和具有客观求实地讨论问题的精神.我以为这是很难得的.《美学新解》一书很重视语言概念的分析,认  相似文献   

6.
云慧霞 《阴山学刊》2004,17(1):36-40
青年时代的宗白华用《流云》小诗的清新勃发来表达自己对少年中国的憧憬和向往。他诗歌的魅力虽然与其自身的诗性品格有关,但更多地是时代和社会环境使然。在宗白华的诗歌及其诗学理论中,同样也包含着他早期的唯美主义倾向与对黑暗的研究。而对小诗这一诗体的选择,反映了他的诗性品格和早年对哲理情思的追求。《流云》小诗奠定了宗白华一生美学著作的基本音调。  相似文献   

7.
在《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许多天才的美学思想,如“人化自然.”“劳动创造美””美的规律” 等.这些对于科学地探讨美的本质、美感等问题都具有开创性意义.可以说,中国当代美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和研究《手稿》中的美学问题联系在一起的.这里,仅就“美的规律”的有关研究,单列出来加以辨析,一方面指出“美的规律”研究上的种种歧误,另一方面力图纠偏,提出一种“美的规律”的新见解,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8.
朱光潜和艾青是中国现代诗美学的两位奠基者。意大利汉学院院长沙巴提尼教授认为朱光潜的美学“是移西方文化之花接中国文化传统之木”,这个见解是符合实际的。 朱光潜在他的《诗论》和其它论著中,宣称他的诗美学是融贯中西的意象——意境说,他采撷了西方的意大利克罗齐《美学原理》的“艺术即直觉”(“直觉”的“意象”)说和中国的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意境”(“境界”)说,把二者沟通起来,作为他的诗美学的基  相似文献   

9.
<正>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观点集中体现在他的《诗学》中。在《修辞学》等著作中,也谈了一些重要的美学问题,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其中,“艺术摹仿说”是具有重要意义并产生深远影响的理论观点。艺术的本质即摹仿现实,是亚里士多德美学思想和艺术理论的基本出发点。亚里士多德  相似文献   

10.
在关于审美发生的诸多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见解是自然进化论和社会创造论,前者以达尔文的思想为代表,后者以马克思的思想为代表.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及《人和动物的表情》等著作中,数次提出高等动物具有审美活动萌芽的见解.作为例证,他举出大量动物中存在的性吸引、性选择的观察事实,如禽类的雄性在求偶时积极向雌性炫耀华丽的羽毛,以激起对方的性欲,他认为这就是审美活动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解放以来的美学研究园地里,因耕耘勤奋而得到可喜收获的,蒋孔阳同志是其中的一位。多年从事美学教学工作,撰写美学论文,翻译《近代美学史评述》,出版《德国古典美学》,出席东京国际学术会议,这是他致力于美学研究留下的足迹.目前,蒋孔阳同志已潜心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研究,对于美学基本理论的钻研基本告一段落。在这样的时候,他把自己关于美学基本理论的学术论文结集出版(《美和美的创造》,江苏人民出版社),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龙门镖局》为例,从美学的角度探究该剧中字幕符号的幽默展开。《龙门镖局》反常地使用陌生化的字幕符号,使接受主体产生了具有审美价值的笑;该剧还创造性地运用网络游戏和特效字幕以体现喜剧化的"暴力美学",并通过广告的大量植入,歌舞题材的大胆尝试,以及对正统文化和流行文化的恶搞,实现了商业性与美学的完美结合。正是创作主体的这些对幽默的聪慧运用使得接受主体成功地解读到美和幽默。  相似文献   

13.
巴金不但没有专门构建过悲剧美学体系,而且连象鲁迅那样为世人所公认的悲剧定义似乎也没有.他只是在创作谈中,在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学贡献出高觉新、汪文宣等不朽悲剧典型的半个多世纪的艺术耕耘中,以他艺术家诚笃的心灵,彻悟出悲剧的真谛的.巴金对悲剧本质的见解“他们追求的都是同样的东西——青春,生命,活动,幸福,爱情,不仅为他们自己,而且也为别的人,为他们所知道所深爱的人们.失掉了这一切之后所发出的悲哀,乃是人类共有的悲哀”(《复仇·自序》).“《万尼亚舅舅》的主题倘使是‘白白地毁灭的美’,那就是说,庸俗势力,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毁灭了人生的美”(《印象·感想·回忆》).巴金上述的这两段话体现了他对悲剧美学的精辟见解.我们结合着他的创作实践从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和理论家,而且是位杰出的幽默大师。人们崇敬马克思的庄重和伟大,同时也惊叹于他的渊博、睿智和幽默。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浩瀚著述中,不乏关于幽默的精辟见解,亦时见不同凡响的谐趣篇章。可是,由于政治的、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在不少同志中流行一种看法,认为理论文章都是铁板面孔,文艺理论界又只重视对马克思的喜剧理论的研究,而甚少涉及其幽默问题,因此,探讨一下马克思和幽默,无论对丰富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还是对于幽默的研究和探讨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胡风在文艺理论上自成一家,在美学上也有他独特的美学思想。建国初期,胡风的美学思想有相当影响。胡风的美学思想主要是在解放前形成的。他在留学日本期间,学习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和美学思想,但也受到“拉普”的影响。回国后,他参加了“左联”,受到鲁迅的影响,从而确立了唯物的美学观。胡风是以对唯心主义美学的批评来开始他的美学活动的。他在《林语堂论》中指出,林语堂的“中心哲学,就是意大利克罗车教授底美学思想”,“这个美学思想在文学批评上就是斯宾加恩底表现主义的批评,也就是‘创造与批评本质相同’的创造的批评”,“对于这个个性至上主义,对于这个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不曾留下一本系统的美学专著,他的美学思想往往是以片断的形式——就象我们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里所看到的那样——散见于那些卷帙浩瀚的非美学的著述之中。这使人们在探讨他的美学思想时,首先面临着一个如何确定研究范围的问题。某些同志认为,既然现在所要讨论的是马克思的美学理论,因此我们也只需着眼于那些直接有关美学的片断就够了。超出了这个范围,就有穿凿附会、捕风捉影之嫌。但是他们忘记了,正因为马克思是在非美学的著述中,论及到了美学问题,因此他的那些看起来似乎与美学无关的论述,在实际上却往往是他美学见解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这段时间是我学术研究的最佳时期。”谈起他的治学道路,蒋孔阳先生十分感慨地讲出了这句发自内心的话。的确,近年来是蒋先生学术研究上的丰收时期。集中阐述他的美学基本观点的论文集《美和美的创造》、研究西方美学史的力作《德国古典美学》和文艺理论研究方面的论文集《形象与典型》等著作相继问世,他还撰写了大量很有价值的美学和文艺理论方面的论文。蒋孔阳先生对美学和文艺理论的研究有着深厚的功底。尤其对于中国和西方的文学、美学和文艺理论有很深的造诣,早在五十年代,就已经  相似文献   

18.
郭绍虞先生对神韵的见解散见于他对《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各个批评家的看法。他对神韵的理解主要表现在:一、更侧重"神韵"自然天成的风格特点;二、从思维、创作方法、创作主体、风格等方面对"神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析;三、"神韵"作为郭先生梳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一个关键概念,具有诗歌的实践性和文学理论的品格。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黑格尔的诗论是其《美学》中的精华部分,那么,他的诗歌音律理论,便是精华的精华了。中西美学家无不把诗歌当作自己研究的一个重要艺术门类,黑格尔尤其如此,他对诗歌的深刻的见解、独特的分析、精到的阐述,在中西美学史上都是罕见的。即使在今天,他的诗歌音律理论仍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20.
在先秦典籍中,有几部重要的哲学、美学著作,在论述哲学、美学问题时,也提出过许多有关艺术心理问题的见解,不容忽视。这些先秦典籍,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有些是对先秦诸子有关思想的综合、继承和发展,有些是前人没有提出的新鲜见解。在此,我们着重描述《周易》、《管子》、《乐记》、《吕氏春秋》的艺术心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