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危机与重建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历史的、主观的和客观的原因,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处在十分脆弱甚至是恶化状态,严重影响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其原因是由于特定的地理条件、人口压力过大、资源利用方式不当、产业结构不合理、政策的负面影响所致。要实现西部民族地区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生态重建战略即加强生态补偿立法,发展循环经济,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2.
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农业资源条件、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劳动生产率提高、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方面考虑,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农业必须实行集约经营。但是,西部民族地区农业集约经受又有土地使用权过于分散、社会化服务水平低、劳动力数量多质量低、农业技术水平活后等障碍。对策是:1.高度重视农业;2.促进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动;3.提高技术水平;4.有组织有目标地转移剩余劳动力;5.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延边地区消费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十一五”计划作出了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变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国民族地区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都比较落后,促进民族地区消费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延边地区的消费增长率、最终消费率、消费贡献率和消费结构等方面的分析可见,改革开放以来,延边地区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因此,延边地区应采取措施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增长,进而带动经济增长,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研究知识经济有助于深刻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有助于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转变;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制度和经济增长方式之间存在深层的内在联系,推进传统制度变迁是实现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计划经济时期片面追求经济快速扩张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但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并不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因为这种经济效益导向型增长模式强调的是生产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同时通常忽视了经济行为的生态效益和负外部性。我们所追求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种增长方式不仅将技术而且将制度都视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不仅要推动微观主体或局部的经济增长,而且还要使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实现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普遍接受的发展道路。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可持续发展,并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有效增长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根本途径。文章论证了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增长及方式之间的关系,提出并分析了可持续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和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7.
我国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最新的战略构想和发展框架,是摆在世界各国人民面前的跨世纪的课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因素和障碍,但只要实现发展观念、人口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方式和资源供给方式四个转变,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将会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举措。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时下,我国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难点和制约因素,直接影响西部大开发的成效。民族地区的发展要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采取多种办法,加大力度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湘西凤凰县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发展创意产业已成为经济落后地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摆脱贫困增强软实力的有效战略。对位于湘鄂渝黔边区拥有丰富民族文化资源的湘西来说,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也是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湖南湘西凤凰县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模式具有典型意义,可以为我国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发展所处阶段、改革开放的客观要求和经济生活中现存矛盾决定必须实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国有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实现整个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转变国有企业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深化企业改革,优化企业结构,加快企业技改步伐,加强企业管理和搞好相关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1.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民族地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实现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必然选择。针对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10项举措,以切实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质是提高生产要素的素质和效率 ,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需要经济体制的转变相配合。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紧迫性 ,这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 ,也是我国经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针对当前突出的问题 ,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措施是 ,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发展经济 ,加快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中心的深度市场化改革 ,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  相似文献   

13.
高速低效的经济增长严重损害了可持续增长的物质基础。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正确处理民族关系角度,探索了四川民族工作的新经验,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要从实际出发进行分类指导;要通过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带动大发展;要以效益为中心,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为缩小差距,要鼓励发达地区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求得共同发展;应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特别是科技人才。此外,做好散居民族工作,这是做好民族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源开发是实施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正确认识人力资源开发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的实现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为主向集约型为主的根本转变,这是对邓小平同志发展观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改革开放的实践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我国实现跨世纪目标的重大举措。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是正确处理速度、效率和可持续性三者之间的关系。粗放型的高速增长实际上是以对效率的损害为代价的。粗放型的高速增长引起并加剧经济波动,导致经济效益长期低下。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高速低效的经济增长严重损害了可持续增长的物质基础。 促进我国经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寻找一条使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兼顾当代人和子孙后代利益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由于我国传统的外向型贸易发展战略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资源短缺、环境社会成本攀升、经济风险增大、财政负担过重、国际摩擦加剧、可持续发展能力削弱的挑战,因此,改变原有的贸易发展战略成为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首要任务.目前,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必须抓住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剧烈变革的发展机遇期,及时调整贸易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外贸的导向和激励功能,立足于我国人力资源的比较优势,调整贸易结构,引导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我国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西部地区一直被认为是资本匮缺、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其经济发展长时期走的是以资源开发为主的道路。随着市场环境和国际环境的变化,这种以资源禀赋为中心的传统工业化战略受到了挑战和冲击。所以要实现西部经济的振兴和可持续发展以及东西部的协调平衡,西部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只有采取合理的对策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变其经济增长方式,才能早日实现西部地区的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19.
运用加入自然资源的CD生产函数和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论是,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普遍偏低,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建议从加快资源税改革、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调整产业结构、扶植区域主导产业、壮大优势产业集群等方面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面对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选择,西部地区应当积极作出反应。首先,要尽快从理论上武装自己,使广大干部和经济工作者对经济增长有一个历史的全面的了解。西部战略对应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处理好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系。要一切从我国实际、从西部实际出发,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防止不分情况的一刀切。处理好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